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宋迎迎
“去年猪肉价格波动比较大,夏季洪涝灾害以后,蔬菜价格上涨,一度出现‘菜比肉贵’的情况。春节快要到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请放心,河南农业体量大、态势稳、前景好。”
“我们的一些优秀学生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在赛场上展露才华,被一些大型研发机构发现和录用……实现了职业生涯的重大跨越。”
1月5日上午, 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开幕,河南正式进入“两会时间”。会议开幕前的“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来自不同界别的省政协委员纷纷走上台前,针对粮食蔬菜供应、职业教育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民生关切的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春节家家户户“菜篮子”丰盈,河南是有保障的
2021年,河南省部分地方遭遇洪涝灾害,春节将至,河南的“粮袋子”“菜篮子”情况如何?
省政协委员、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承启说,遭受水灾后,河南省调集改装了一大批履带式收割机,抢收秋粮,全年粮食总产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秋季播种克服了阴雨天气多的影响,小麦播种面积仍然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目前总体长势良好。“今年再夺夏粮丰收,我们是有基础的。”
作为一名来自农业战线的省政协委员,王承启亲身经历了抗洪抢险、灾后重建。结合自身经历,他表示,面对洪灾,从中央到地方上下一心、科学应对,最大限度地为我省减少了损失。
“西平县有一家金汇海蓝合作社,种植的玉米大面积受淹,在最困难的时候,政府送上了免费的蔬菜种子,帮助他们及时改种了2000亩蔬菜,一个月就收获上市,正赶上市场行情好,收入比种玉米还增加了100多万元。” 王承启说,河南省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2021年受灾的地方,像这家合作社一样改种的蔬菜就有140多万亩,全省蔬菜面积保持了稳定,有效地保障了市场供应,价格也正在逐步回落,个别品种价格贵的现象是暂时的结构性短缺。
除了粮食蔬菜,猪肉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对此,王承启表示,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猪肉价格从去年年初的二十多块回落到现在的十几块,同时还调出了2000多万头生猪,调出量全国最多。以牧原为例,去年在我省出栏的生猪达到1400多万头,比上年翻了一番还多。可以说,让全省人民随时能吃上猪肉,河南省是有底气的。春节家家户户“菜篮子”丰盈,也是有保障的。
“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多重要?河南一职业院校23名毕业生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全省正在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那么,这项重要政策对于富民强省有着怎样的意义?
省政协委员、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林在“委员通道”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三大省、劳务输出第二大省,就业务工人口达到5700万之多。但河南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很低,2020年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在第24位。“为什么河南人收入这么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务工者的就业层次偏低,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比如保安、保洁、保姆等等,可替代性强,收入不高,很容易失业。”
与之相反的是,在劳务市场上,高级电工、高级焊工、工业机器人操作维修工一人难求,两三个岗位才能招到一个人,有些技能岗位高薪也招不到人。这些都充分说明,河南需要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大规模的职业培训,使就业务工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找到更好的工作,得到更高的收入。
在职业院校工作多年,张林对两句话体会很深。第一句是“一技在手,就业无忧”。“我们学校在校生3万多人,其中70%以上来自农村,而且大多数不擅长理论学习和考试,但他们动手能力强、脑子活、能吃苦,经过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后,毕业时不仅能拿到学历证书,还能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凭借着这些技术技能,实现了长年95%以上的就业率,而且大多数工作稳定、前景广阔。”
第二句是“技能改变命运,匠心成就人生”。不少优秀学生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在赛场上展露才华,被一些大型研发机构发现和录用。“比如,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这个国家重点战略科研单位,10年间就录用了学校竞赛获奖的毕业生23名;入职年薪从7万元上升到今年的20万元;许多人的年薪已经超过了30万,实现了职业生涯的重大跨越。”
张林呼吁,希望全社会都能够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就业者、创业者和广大青年,选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用技能点亮人生;希望广大企业能为自己的员工设置一条技能升级的职业通道,支持他们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与企业共成长;希望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坚定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培养出更多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输送动能。
曹操高陵博物馆五月正式对外亮相 委员:陈展方面有许多新的创举
河南是文物大省、考古强省,地下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如何保护传承弘扬好河南丰厚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我省的文化名片?
1月5日上午,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曹操高陵考古队领队、队长潘伟斌走上“委员通道”。他表示,要将一个个“惊喜”变成“惊艳”,就要创新性地做好文物的解读和展示。
以曹操墓为例,它的横空出世让许多人都难以置信,产生质疑。一个千古之谜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一时难以接受,这不足为奇,但这却又是事实。“由于多次被盗,很多人担心我们的展览能否证明这就是曹操墓,在此,请大家放心,我们的证据完全足够支撑起这一科学论断。”
潘伟斌说,今年5月,曹操高陵博物馆就将正式对外亮相。它创新了陈展理念,有许多新的创举。通过详尽的解读,辅以全息投影、VR等最新科技。届时,一个不一样的魏武王曹操将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参观,观众一定会有自己的全新判断。”
身为省政协委员,在走访调研中,潘伟斌也发现,许多文物景点对文化内涵发掘不够,与周边的景点关联度差,造成景点孤立单薄缺乏应有的吸引力。“要整合资源,化零为整,连片深度开发,发挥整体优势。”
为了更好地展示黄河文化,他建议,在郑汴洛沿黄黄河岸边,联合集中打造一批可供游客参观、体验、互动式的传统文化展示区,让游客可以体验历史、农耕、饮食、礼仪等各种文化,感受黄河文化在不同历史时阶段的发展全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让游客在参观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互动中提高,对黄河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感知,“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
编辑:李雯
来源: 时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