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 讲述2021!郑州这所学校用这种形式开启美好的2022

阳光少年 2022-01-05 16:46:37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李书恒 /文图

仿佛就是转瞬之间,难忘的2021就和我们挥手告别!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这所偏安一隅的学校,一所有温度有故事的的学校已跨过了第十个年头。十年发展,十年奋进,十年奠基,十年成名。就像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李建华所述,从十年眺望百年,听蛙声,闻稻香,说丰年,在2021与2022握手作别的十年里,感谢每一个珍贵的你。

站在这个历史的新起点,艾瑞德一幅崭新的画卷徐徐展开,学校十位老师有话要说,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感触,书写了艾瑞德成名的秘密,书写着他们怎么把辛苦的教育教学,变成充满着美好的诗和远方。他们张开怀抱,拥抱美好的2022年。

1)“字述”2021之《湿》:幼儿园副园长韩董馨

时间得意,冬阳嘉许。 

艾瑞德办学愿景为:儿童自然生长的栖息地,让孩子看得见诗和远方。我想,“栖息地”首先应是“湿地”。 

如果教育是爱与被爱的森林,那么学校就是关系加联系的湿地。 湿地是互联的,所有生命体互惠互利;湿地是多样的,一只骄傲丹顶鹤也会对一只磷虾致意;湿地是自循环的,绿色健康生态系统让一切能量流动都那么合规合律,却又充满生机。当学校成为如此“湿地”,每一位教师自然成为珍贵的存在,每一位学生必然成为美丽的不同,每一位家长实然成为重要的链接。 

这就是“湿”对于艾瑞德的意义,在蓬勃情感和深刻理性之间,呈一汪清喜的水泽,让学校天空的一朵朵云,投影在“你和我”的波心。 

湿漉漉的,你看谁的眼泪在飞。2021年9月10日,标题“抬头是你,落款是爱”的教师节贺卡,让因疫情相隔的我们有了一个相见的理由——到校领礼物。而谁知道,氤氲了眼眶的不只手中“礼物”,还有“我见到了你”这份大礼。9月27日,公开出版的校庆十本书坐着红色大卡车热气腾腾地抵达学校,当一包包书被整齐地码在芝麻街,像一座座小塔,李建华校长再也抑制不住泪水,偷偷扶“塔”而泣。11月22日,王彦月园长于第八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线上分享专场“台上月是心上月,眼前人是艾的人”动人至极,那天上午,多少人的眼睛拉上了泪水的窗帘。12月12日,“神秘天使”颁奖盛典,一周悄悄守护,关怀在校园流转,今日答案揭晓,泪水在眼眶打转,天使在人间,你在我心间……湿漉漉的泪,暖融融的情,我们用“情”的能力升级回答教育,那是关乎天地万物的“寄情”能力,关乎价值意义的“公情”能力,关乎亲情友情的“深情”能力,关乎个人内心的“真情”能力。 

热乎乎的,你看谁的汗水在挥。幼儿园园本课程项目,从暑期磨到冬季,滴答滴答,是时钟走步,也是汗珠落地。小学部响应“双减”八项改革,用无数头脑风暴守护儿童书桌宁静,当今日的教育与昨日云泥之判,我们只能回应以今日用功与昨日的霄壤之别。行政后勤部作为艾瑞德“风帆”的“桅杆”,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美食品鉴会、宿舍楼装修……在困难和容易之间,他们永远放弃容易。招生宣传部绵绵用力,是温度的窗口,是故事的眼睛,是“图说”里的惊喜,是“早安”里的心语。汗水是“湿”的勋章,汗水的冲刷,给了我们绝不重复的朝霞与打破宁静的特权,汗水的洗礼,让我们有了未被沾染的清新和快人一步的心气。 

我们需要眼角泪涔涔的人,他们思维高感性,对生活饱含热情,容易诞生想象和创造;我们需要额头汗津津的人,他们锐意进取,灵活大胆,敢想法子,敢迈步子,是组织里的鲶鱼。泪水和着汗水,“湿”有了更广阔的意义。 

世界是平的,未来是湿的,只有改变“湿度”,增加“温度”,才能让教育更“适度”。 

儿童不缺“烘干机”,他们需要“加湿器”。情感包干,是今年我们对学生“精准扶情”的重要举措,也是回应每一位儿童情感能力的高质量发展。让每个孩子身后都有一双时刻准备着的手,能及时提供心灵按摩,如此,他们慢慢就多了怦然心动、同理共情、自尊欢喜。 

老师在“湿”的环境里,变得圆融柔软,包容和善,舒展的他们愿意把灵魂变成琴弦,收集那些智慧的乐符,演奏那些合作的节拍。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个个工作室,一个个项目组,一个个自组织,打磨出了一张张线路图、一份份工具包、一把把脚手架。“湿”让学习多了润滑,让合作少了摩擦,让思维添了翅膀,让文化有了画像。 

“湿”从来不是一滴水的功劳,“湿”是无数小水滴你拉着我、我挨着你的努力,拒绝“丧文化”“废心理”,立德树人,全面育人,“湿”用浸染的豪情和平衡的谨慎,无声地影响着它的方圆数里,于是教育有了悠长却不寂寥的“雨巷”,生命有了永恒却不沉默的“康桥”。 

钉一颗水做的钉子在艾瑞德教育的苍穹上,且看星光化成爱的瀑布湿润每个人的心房。

2)“字述”2021之《始》:小学部教学中心副主任孟晓

谁说这是平凡的开始?

种子破土,婴儿啼哭,年轮添纹,日升月落。

始,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始,是时间起点,是空间重建,是梦想启程。历史并不常常在某个特定时刻让一切发生,只需做一个决定,寻一个契机。且一开始,就带着梦想,一开始,就开始。

始,是梦想原乡。2011年,那个春天,一群怀揣理想的教育人,在中原绘下一张理想教育蓝图,种下一颗自然生长教育的种子。自此,艾瑞德国际学校破土发芽的那个“始”,开始了。清晰记得,那个夏季雨水繁多,校区建设受到极大影响,心心念念的9月1日,经历巨大转弯后,终于在新乡“四季同达”生态园有了第一次会聚。400亩的生态园里,生发《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美好教育故事。今天,我们仍能触摸到那股顽强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教育信仰。那个生态园,也成了艾瑞德人的精神故乡。十年沐雨栉风,十年初心未改。

始,是思想重塑。2017年8月1日,坐标:洛阳白云山。一群人带着二次创业的梦想,登上“中原极顶”,也将“自然生长教育”和“温度故事”带上了思想高地。在这里,我们鲜明提出“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核心教育理念。这,不仅仅是一次表达语系上的变革,更是教育思想上一次重新起航。四年多来,我们依然秉持自然生长教育底色,尊重儿童生命生长规律、尊重教育自身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让温度爬上教育枝头,将故事别上童年衣襟。那时风动,此时行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始,是星火燎原。2017年隆冬,语文教师樊婧带着些许唐突,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一次对话,诞生一场名为“让城市在爱中醒来”的温暖行动。由此,揭开学生“成长六个一”主题课程序幕。从2018年那个初夏开始,“燃梦使者”李冲锋博士三顾学校、三次燃梦、三刷成长,从读书梦、写作梦、再到课堂梦,教师专业成长丝丝雨露,在课堂沃土里呈共进之势;每月共读一本书、开“公”打卡转文章、同磨一节代表课,在文化共识里呈席卷之风。汗水比泪水更有营养,站着比坐着更有力量。点点思维星光,化为火苗行动,成就燎原之势。

始,是善意抵达。校长信箱里,有你我共商的大事小情;美食信箱里,你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幸运食客”;神秘天使,让十二月校园流淌“奶”与“蜜”;一碗生日面,诉说我对你的关切与祝福;给孕妈妈送温暖、给家有考生的员工送糕点粽子,送出的是礼物,更是胜似亲人的温暖与感动。温柔以待,慈善以怀,每一个你我,都是善意使者。

始,是变革勇气。2021年元月,教育教学改革风向标发布,“蓝皮书”出炉,内容涵盖自然生长课堂建构、学习方式变革、教研模型构建、绿色作业变革等十项内容。为呼应国家“双减”政策,实现每一位儿童高质量发展,我们推出八项“破局”举措:学科大单元走班上课、统筹课时计划、推行学分制、拓展课升级进阶等。从“等风来”到“迎风去”,带着勇往无前、锐意进取的勇气,我们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凌空虚舞。

始,是一次次微不足道,奔赴一场场非凡卓越。涛涛大河,始于涓涓细流。这里,一群人,仿佛被按下同一个启动键,初心在心,青春扎根,汗水开花,我们将这些成长密码内藏于心,外显于行。哪怕我们离完美相距甚远,但我们慎始敬终,并且坚信: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开始。

有了开始,即便梦想千年,也新意盎然。时间里隐藏着澎湃的力量,校园里,每一个微小变量,凝成教育生活大气象。

站在2021年岁末,立在校庆十年节点,回望,我们庆幸,我们在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开始,又在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开垦。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就好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人走得多了,变成了路。

知道身在哪里,才能不慌张;知道走向何处,才会更从容。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2022,让人期待,期待更好的开始!

3)“字述”2021之《师》:校长助理、小学部主任刘浩然

2021年的暖阳里,我怀着无限虔诚与敬意,提笔写“师”。

师,帅字头上有担当。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师,德高身正为师。

孔子颠沛流离低吟“有教无类”,王阳明在蛮荒之地,开杏坛高唱“心外无物”,梅贻琦在炮火中驾着马车踏风而和“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张桂梅拱着贴满膏药的双手喊山歌“我想让大山里的孩子都考上更好的学校。”……

站在历史长河的堤坝旁,倾听他们用惊涛做拍子,以大浪做曲子,唱着不绝于耳的:师的歌。

我们身旁有一群平均年龄33岁的年轻教师,围绕着一群名叫“儿童”的孩子,栖息在一个叫“学校”的地方,欢喜在一段标签为“童年”的时光里。

用学习勾勒教育画像,用读书擦亮精神气质,用师爱润泽童心童年,用文字铺就成长道路。

这一年,我们大胆翻耕课堂这片沃土,破除一个篱笆一个桩的惯例。实行“走班上课”,这一改革,搅动了教师舒适圈,也拨动了学生生长弦。五年级“小先生”梁永平走上校级分享课的舞台,他说:“我的偶像是数学老师赵静,她上课从不带课本,却心中有丘壑;她从不布置作业,却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成绩。” “小先生”是从“大先生”的影子里来,而“大先生”也从教室的讲台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成人标本。把扎实学识磨成本事的墨汁,让每一个儿童蘸着墨汁写自己的成长故事。

这一年,我们既在等风来,也在迎风去。用主动起舞的姿态,带动不可抵御的节奏。艾瑞德家长沙龙开课的第一位老师后勤中心陈晓红,她自谦没有“硬通货”,怕讲不好。

谁料想,一讲成名,成为了无数家长心目中“最理想的好老师”。自此铺展开的家长沙龙,成为了周五下午最美好的网红打卡时刻。心理教师董姣姣、科学教师郭红英、语文教师项兆娴、数学教师赵敬敬和张文青等老师,放下手中的粉笔,换上崭新的高跟鞋,转身滑进家长课堂的舞池,引领家庭教育的风向标。

老师,是带着美好教育情怀与家长一起跳舞的人。和着节拍在不确定中,滑出坚定的步伐。

这一年,我们用专业作为压舱石,抵御风雨。阳光从不吝啬温度,正如,老师从不缺席进步。无数个自传的小笔头描画着孩子的生长地图、教师的成长路线图、学校的发展规划图。用快人一步的速度,未雨绸缪。金长主任带领体育组,伴着第一缕朝阳晨跑,披着最后一丝晚霞训练,不仅练出柳文杰、李莉娟老师的区级“教学基本功”一等奖,还练出了河南省中小学生武术锦标赛小学组第二名。他憨笑着说:“我们是在用数量提炼质量,再转化成份量。”李建华校长“每日13项坚持”如石子般投入艾瑞德的湖水,荡起师生成长的涟漪,在他不间断地努力下:10本公开出版书籍、15本校级土书、9本学生数学绘本在这个不寻常的2021与大家见面。这些沉甸甸的文字,见证着急风大浪袭来时,我们的从容前行。

老师是用专业自我打磨的人,打磨出质量、份量和光亮,只有沉甸甸,才能光灿灿。

有温度、有高度、有故事、有本事。“四有”教师是我们文化的共识、内心的标尺和行动的指南。

1600支粉笔、600节课、30本书、32个家庭、铺成了一位教师一年的成长与进步之路。日复一日地坚持与影响,让这种带有自我拔节式的成长刻进教师生命的基因里。从坚持变成习惯,从习惯成为品质,从品质长成气质。左手捧书,右手写字,眼睛里有了诗和远方,灵魂里也多了人与克重。

教师的光阴是“一本书”,当您读完自己这一年,并不意味着这个故事已经结束,也许,它将被无数的学生,翻译成更好语言,生成更美故事。

2021年最后一缕晚霞洒向大地,合上书本,拍拍粉尘,向着看见或看不见的远方,深深吸上一口气,用嘴角的微笑,告别这一年的起起伏伏。

一直深深感动于《无问西东》里的一句台词:“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亲爱的老师,祝福你!

4)“字述”2021之《试》:党支部书记、副校长龚涛

何以为“试”?

试,是行动,是内心深处勇气的升腾,使命的前奏,梦想的飞扬。

试,是学校生长的力量,在未知空间,打开一扇扇门,推开一扇扇窗,让一道道光照在儿童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在时间流逝中,不辜负过往的回响。

试,是对教育回归的攀登,学校如水,师生如鱼,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试,意味着心若磐石,笃定求变。

“南开之父”张伯苓校长说:“学校正如一小试验场,场内人皆有信心具改造社会之能力,将来进入社会改造国家,必有成效。”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艾瑞德教师从未停止对教育教学变革的思考与行动。

试,教育变革的突破口,在寻变中捍卫自然生长儿童的金色童年。2017年11月6日升旗仪式上,有一项特殊表彰,84位学生荣获”免试生”荣誉。迄今为止,有252名学生成为免试生。他们是“瑞德少年、瑞德领袖、瑞德精英”的代言人,他们是“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四有学生的楷模,台下同学的惊讶和赞叹声表达着对免试生的祝贺——“你就是我的榜样,我为你鼓掌”。

免试,是童年的允诺,是未来的期许。始于日常,终于学期,综合表现记录其中,满分是对其评与价的转换,学生在童年的时空列车上,有更多自主空间的选择。

免试生的“小切口”开创学分制的“新天地”。破五唯、举五育、张扬个性,引领未来,以“基础学分、绩点学分、奖励学分”为总和的学分制评价体系,编织全面发展的网,营造立德树人的场。

试,躬身入局的工具包,在智变中铺满微改革道路上的温度故事。1月9日,艾瑞德国际学校发布 “自然生长课堂构建、学习方式变革、教研模型构建、成立名师工作室、绿色作业变革、综合活动整合、综合素养评价、劳动教育一揽子、家校关系重塑和2021年度十本必读书目” 教育风向标十项改革。十个风向标,回归教育心。

风向标,教师发展的指路灯,深耕教育的一亩田,它让我们看见教育教学的坐标。我们埋头向下,从自己掘进,“蓝皮书”是试卷,“白皮书”是答卷,时间会抛出问题,也定会给出答案。      

“读书”是不变的风向标。升旗仪式国旗下表彰的阅读“小状元、小进士、小举人、小秀才”“书香班级”回应着读书的校风。读书广场“邢馆长”精心挑选购买753种图书供师生阅读,她想让读书广场成为离师生最近、最喜欢的地方。二(7)班何晨溪同学,每周五下午放学后,都会和妈妈一起来到读书广场读书,她说:“读书是快乐的,读书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

唯有迎风而上,向标而行,才能在旷野里,留下非比寻常也注定难忘的脚印;在寂静处,走出一条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好一所有温度有故事学校。

试,聚力生长的能量场,在聚变中托起每一位儿童高质量的发展。这一年,学校给更多学生搭台子、架梯子、给牌子、立旗子, “识、读、写、讲、背”学生成长五件套呼之已出,“会劳动、会游泳、会演讲、会写作、会旅行、会一门乐器”六会儿童也随之而来,让艾瑞德学子成为“美丽的不同”又是“珍贵的存在”。

“变局中,登高望远;纷扰中,洞悉大势”。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学校公开出版的10本校庆丛书、师生的近50册土书及向日葵班学生在毕业时编印的14本成长文集表达着“写”的高质量。课前三分钟演讲、第三届演讲比赛的少年演讲团让雏凤清声响彻校园。一袭红衣、落落大方的三(7)班李家幸在演讲中脱颖而出,李建华校长在点评时说:“成长本身就是故事,我从演讲中看到坚持、看到汗水、看到付出,看到梦想,今天的证书和奖杯是成长的见证”。

2021,恰逢建党百年、建校十年,我们试出了“拓展课进阶”教师专业技能的拓展与学生视野格局的打开,试出了“情感包干”师生之间关系加联系的珍贵相依,试出了“一年级小组评价制”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提升。用“试”绘出教育变革的蓝图铺展,用“试”刻下初心不改的铮铮誓言,用“试”掀开艾瑞德教育的一片天!

2022,即将启程,让我们拎起爱的背包,将每一次泪流满面和欢呼雀跃装进行囊,契而不舍,勇敢前行。

何以为“试”?

试,是行动。

试,是学校生长的力量,是对教育回归的攀登。

试,意味着心若磐石,笃定求变。

5)“字述”2021之《事》:小学部德育中心副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吕静

稻盛和夫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把事做好。”                                                   

事,是谋事。“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面解读教育政策,明确教育风向标,在十年校庆节点,布局学校未来发展规划。

事,是干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明确方向干实事,群智群策干大事,坚持到底干成事。人因事美,因事生情。 

事,是成事。“有志者,事竟成。”制心一处,无事不成。我们专注于:“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核心教育理念,让平凡的小事,汇聚成不平凡的大事。

事,是故事。所有的时光都是人和事的经纬,所有的美好都是你与我的纵横。故事是对时间的确证,每一个你都是故事的主角。 

画卷已铺展,号角已吹响。2021年1月9日,我们发布十个教育风向标,实行教育变革,打好课改的下半场,跑好教育的全场,领跑教育教学风向标,实现课堂教育硬指标,让教学回归到育人价值显现的来处和去处。 

他们用营造场景、融入学科、讲好故事、做好活动的四把钥匙。公众号推出红色中国专题版块,校长60秒,国旗下讲故事等。六一文化周我们搭建“100”的台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走上这个台子,用台子来托举孩子。

在建校十年的关键节点上,4月1日启动公寓楼改造。董事会定盘子,校长扶梯子,管理干部撸袖子,9月1日顺利完工。当所有事情定格为画面时,事已经退去热点,但情却在心间流淌。7月20日,郑州大暴雨,所有人都在竭力寻找回家的路,工程小组老师们却忙着去到每一间教室,关闭一扇扇窗户,爬过一个个屋顶,打开一个个井盖,捅开一个个排水孔……他们用明亮的颜色装饰儿童的梦,用温暖的师爱填满孩子的“家”。 

艾瑞德教师有故事不高调,有本事不张扬。艾瑞德孩子脸上有笑不浮夸,脚下有力不莽撞。一次经历,一份成长。2021年“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会”评选活动,我校50名学生荣获省市级荣誉,更有5名同学入围国赛并斩获二等奖。16名学生参加“河南省第六届青少年模拟联合国辩论赛”荣获团体特等奖。一批批数学课堂“小先生”和课前三分钟“演说家”也在回应学生的高质量。“识、读、写、讲、背”学生成长“五件套”成为受用一生的“铁布衫”。 

5月15日,首届中原劳动教育论坛在我校举行,300多位嘉宾在论坛上分享、交流。活动开始前一周,学生讲解员闫伊善同学因感冒失声,当大家都在为她身体担心时,她却说:“老师,不用担心我,我会坚持吃药,多喝水,我一定要讲好最爱的田园校区,讲好在那里发生的美好故事。”非常可喜的是,8月9日,我校《四园联动:劳动教育场域与机制的实践建构》荣获2021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1月17日,备受瞩目的第八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开幕,李建华校长在主论坛做18分钟演讲,王彦月园长在分论坛做30分钟演讲。烟火不灭,学习不止,全校教职工热情参与学习,900余名学生在线观看。学而有果,习而有得,师生笔耕不辍,智如泉涌,生发出《蛙声十里出山泉》成果集、十项操作工具、三节示范课……萤火一星沿草岸,蛙声十里出山泉。 

人是精神的具化。人,只有通过不断想事、做事、成事,才能不断高起来、深起来、亮起来。这一年,我们一次次奔向难题的海,一次次跳进挑战的局。精心谋事,用心干事,专心成事,你我共舞,舞出师生的自然生长,舞出教育的温度故事。

6)“字述”2021之《食》:行政后勤部膳食中心主任陈晓红

早餐与晚餐,勾勒孩子念想的清晨与黄昏,面条与米饭,把儿童额头的汗变成心头的暖。 

在锅灶边,在餐桌旁,敬畏与热气一起升腾,爱与香味同样扑鼻。 

吃饭就是换种方式被爱。 

当孩子穿上就餐服,一条线走向餐厅,“午餐吃包子”成了她一蹦一跳的小念想,品尝新研发的脆皮鸡翅成了他的“哇塞”时刻。一口一口饭菜,成了他身高图向上的一寸一寸。 

后厨师傅可能无法像老师一样,随时与孩子牵手拥抱,无法及时接住孩子的忧伤,尽情捧起儿童的欢畅,于是,他们把爱倾注在一片一片仔细洗过的菜叶上,放在一遍一遍精心刷洗过的餐盘里,挥洒在一锅一锅上下翻滚的养生粥里…… 

因为这样爱着,他们让“停电日”停出了“汉堡日”,由“汉堡日”长出“包子日”“茄汁面日”“羊肉泡馍日”“素食日”……校长陪餐时,他们从一个孩子“我想看见每周食谱”的提议出发,完成了美食信箱的上墙与幸运食客的被嘉奖;他们听完“校长60秒”的生日祝福,转身就系上围裙为生日的老师端出一碗热腾腾、暖融融、香喷喷的生日面……是爱,让昏暗变成烛照,让日子变成节日,让创意从“灵光乍现”变成“被爱的长跑”。 

厨师就是换个名字育人。 

不是手捏三寸粉笔、站在三尺讲台的老师才可以被尊称为“育人者”,戴上洁白的厨师帽、穿上干净的厨师服,他们成了用厨具与亮灶当教具的明师、用砧板与汤锅盛满爱意的良师、用五彩馒头与创意雕花与儿童亲近的人师。谁说,他们不是“师”? 

赵金遂师傅在艾瑞德掌勺十年,他不仅仅凭精湛的厨艺走向了“瑞德教师”的颁奖台,他还把对孩子的情与真放进了“魔法口袋”,看见谁撅嘴了,给个红枣甜甜他,看见谁皱眉了,给几个坚果暖暖她,在校时,孩子们亲近他,毕业时,孩子们想念他,他保存着与孩子的每一张合影,照片里没有食物的香气,只有人情烟火的味道。饭菜进了孩子的胃,爱涌入了孩子的心。用食物温暖人,用食物走近人,他和25位厨师一起,换了个名字育人。 

看,城市在爱中醒来,寻,谁让校园在爱中醒来?三年级学生踏着大雪节气,走向餐厅。他们站在白蒙蒙的蒸气中,看餐厅师傅一刀一刀切西红柿,一铲一铲翻炒白乎乎的虾仁豆腐,窗外还是黑漆漆,汤锅已经热腾腾。当一个孩子问,“师傅,你喜欢你的职业吗?”金师傅说,“喜欢啊,我不太会讲话,但我把对你们的喜欢,都煮在一日三餐里。”站在锅边的儿童踮踮脚,在想什么呢?或许在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抄锅铲、端餐盆的厨师,分明就是把爱的抛物线,抛向学生心里的老师。 

餐厅就是换个地方成长。 

儿童在长。当看见校园里哥哥姐姐劳动的模样,一(7)班学生李芠瑞,个子小小,却多次向老师申请做“就餐值日生”,不想让同学浪费饭菜,她弯着腰摆筷子,踮着脚尖清洗泔水盘,老师说“孩子小心,袖子都湿了”,她却仰着小脸说,“老师,我还可以长个儿。”一个个小小值日生让饭菜变成了珍贵,从自我要求走向了集体做到,儿童珍爱粮食的品格在长。 

菜谱在长。营养AB套餐与节日主题餐拉出了一学期的基本食谱,一封封美食推荐信与一场场美食品鉴会,让食谱完成了在儿童念想里的迭代更新。踩着孩子的热切期盼,踏着儿童的成长规律,菜谱成了餐厅成长的“动态线路图”。 

厨师在长。儿童在长,餐厅在变,身在其中的厨师也被感召,面点师崔师傅除了手捏神奇之外,周六周日坐着地铁去学习,夜晚挑灯做题背书,面点师资格证书和营养配餐师资格证书,让辛苦因为责任变成了“甘之如饴”。“膳食中心职业素养班”本学期持续开课,马竞主任、星级酒店职业经理人、保健医相继登台。12月份,当第八届创新年会线上学习在校园蔚然成风时,膳食中心师傅也不甘落后,听专家讲座,向优秀者学习,努力让想得到的服务,成为看得见的风景。 

食物是有灵魂的,做饭是有立场的,爱与美食都不可辜负。

7)“字述”2021之《实》:小学部德育中心副主任、五年级年级主任李丹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把时光回拨千年,冬日炉火旁,农人正细数这一年收成。颗粒归仓、连年有余,这是中华农耕文明基因中,最深刻的那一道年轮。 

尊重儿童生命生长规律、尊重教育自身规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这是自然生长教育的基因。在季节轮替中,果实日渐丰腴。站在2021这个冬日,我们亦围炉细数这满仓果实。 

甜丝丝的,是孩子的果实。本学期五年级数学小先生率先和老师一起跨班“走课”,经历几轮备课、试课、磨课,五(4)班数学小先生赵柏翰在上完第二堂课后终于放下紧张,渐入佳境。他是本学期蒋静工作室培训的10期小先生之一,目前五年级已经有7位同学开始走班上课。 

樊婧工作室“演讲少年团”正火热招新,李春晓工作室带领14位同学在第十二届河南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峰会中分获“杰出代表”“最佳代表”称号,艾瑞德国际学校获得“团体特等奖”。 

为果实培土的不只有名师工作室,校园到处是育土的老师。9月,6个年级语文月报创刊。10月,10本孩子创作的数学绘本正式发布。11月,41场英语一班一剧拉开序幕。芝麻街、钢琴厅、彩虹桥洒满歌声与微笑,六年级“哈利波特”与五年级说着英语的“孙悟空”在连廊相逢。 

为每一粒种子育土,为每一个可能搭台。小先生、小作家、小演员、小演说家......每一天都在结新的果实,每一步都走向大写的人。 

亮闪闪的,是老师的果实。2021是教育变革之年,“双减”的大风势如破竹,吹散掩在真教育表面的浮尘。教育向内叩问,向学校与教师提问,而自然生长教育早已给出答案。 

答案是行动,写在一件件事上。本学期不断迭代进阶的64门拓展课、10个体育校队和16个学生社团回答了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需求的问题。从探索到落地的绿色作业、主题作业将重复性、无效性作业拒之门外。高新区教研共同体同课异构、走班上课,使教育资源优势均衡发展,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答案是故事,写在一本本书上。全校200多名老师,全部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记录教育故事,思考教育可能。数学教师葛小幸在她几十万字的教育随笔成册后感概:“当书写的文字被印成铅字刻在书上时,才发现记录让每一个日子都闪光!”2021年,10本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艾瑞德教育丛书、15本优秀教育随笔集结的教师土书,垫高教师成长之基,凝结十年教育之果。 

答案是文字,写在一篇篇论文上。艾瑞德教师近百篇文章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国德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河南教育》《江苏教育》等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每一字都是师者向教育发出的科学之问,每一篇都是教师向学科进发的深度探索。 

当时代洪流奔袭而来,只有真理才会淘尽沙粒,依然光明。当变革波浪风云突起,自然生长教育已在风雨来临之前,守护一方教育的真善美栖息地。十年树木,木已成林。 

沉甸甸的,是学校的果实。2021年,艾瑞德国际学校再创佳绩:郑州市“课程改革20年成果征集”一等奖、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试点学校、2020年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之一、全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优秀案例之一,并连续四年获得郑州市民办中小学十佳单位称号。 

当信念清晰,脚步坚定,所有闪亮的“果”都是长在行动与坚持中的“实”里。5月,艾瑞德承办首届中原劳动教育论坛,成尚荣、柳夕浪、李政涛等来自全国300余名专家、学者及教育同仁为劳动教育跨山海,贯九州,相聚中原。艾瑞德“四园联动”劳动教育校本体系的建构,用劳动教育为孩子扣上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串串果实,向我们宣告收获,也在标注起点。今年,荣获第五届“明远教育奖”的李建华校长说:“这是很多教育人的向往和理想,这个奖对我是荣誉,是激励,获奖不是结束,恰恰是新的开始。” 

冬去春来,万物生长。把时光驻足当前,冬日暖阳下,累累果实已挂满枝头。 

为每一粒种子育土,为每一颗果实耕种,你我皆共识之、携手之,努力之、坚持之。 

你听,一个个揣着梦想的小种子,已经准备好再去唱一首关于果实的新歌谣。

8)“字述”2021之《十》:小学部副主任、德育中心主任陈琳

一横一竖是为“十”。 

十,是坐标,是时间与空间的相交,是人与事的纵横,是物与精神的叠加,是涓埃与气象的互文。 

十一,十,是延展的。从一片嫩芽开始,在一片绿色中定格,有不惧弱小的放胆,也有如履薄冰般的谨慎。 

十,是贯穿的。它预示十年教育路,必然要上仰望天,下抵达地,有抬头看的勇气,也有扎向泥的决心。 

十,意味着扎根不止。

 2011年那个夜晚的一场春雨,一株幼小嫩芽顶破春泥,从被赋予名字那一刻起,就攒着劲儿向下扎根,她昂着葱绿的小脑袋挣向光亮,也暗自让根系伸向黝黑的土地。 

从还不能清晰念出“艾瑞德”的三岁幼童,到马上要说“再见吧,亲爱的母校”的六年级学生王子悠然同学说,“时间过得真快啊,幼儿园玩具更新一轮又一轮,大操场也越来越大气,我在越来越好时候,就要毕业了,我要把最好祝福留给可爱的艾瑞德”。 

如果艾瑞德是一艘渡轮,40亩甲板带我们看见碧海无限。十年里,从200名到1600名学生,从69名到331名教职员工,她在教育大潮中起锚、逐浪、拓航、摆渡。十年,3000多个家庭上船又下船,带着温热船票而来,带着炙热念想离去。

 “直接追求美丽是愚蠢的行为。”因此,我们在解答学生高质量发展这个问题时,绝不降维至分数,而是升维至“素养、能力、品格”的完整组合。这个集体,放肆地想、大胆地做,某种程度上,我们完成了“鱼、熊掌与飞鸟”的同时获得。 

十年,足可以诞生一代人。 

因果自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如果说艾瑞德是一架马车,我们是扬鞭拉绳的车夫,驱赶着她向前、向前,我们也是下地推车的赶车人,把岁月的白与黑给了自己,把年轻的臂与肩给了她。这一切,都是为了这十年,少扬起一些尘埃,多留下深一些的车辙。 

2011年百人面试中脱颖而出的第一位艾瑞德教师魏琼琼,说起这十年,魏老师笑了说:“这十年啊,哈哈,怎么说,在这里待得越久就越感觉离不开她,她仿佛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有时候亲眼看着身边人和学校发展很快,我一边开心一边惶恐,开心地看着艾瑞德摇了一树的果子,劳动教育冲出河南,一个个嘉宾带我们看了诗和远方,我把成长的惶恐也放在心里和一点点进步的行动里,鞭策自己:要加油呵。”魏老师说完,眼圈红了。 

今年是建校十年,十本书、十五本土书,越来越多孩子有了麦克风,越来越多老师有了聚光灯。“小先生”与“大先生”同台授课,老师在教与学中不停切换角色。十本书,不是偶得,是十年积淀的必然出版物。 

十年有庆,领导者把自己当作底层建筑,愿做成长之梯,供师生拾阶而上;把师生高质量发展当作底层逻辑,坚守“师生第一”的“第一性原理”;把“想事、做事、成事”当作底层行动,想仅是第一笔画,做才是关键一划。于是,我们不难发现,十年之庆,庆的是儿童高质量发展的样子、教师突破性成长的果子。 

一而十,十而百,百年一脉。 

艾瑞德从幼的颤栗破土,到清晰可见的硬朗筋骨,她把自己十年安放在波澜壮阔百年中,同起伏、共曲折、齐向前。 

涂新大师傅,是在2011年就转动方向盘把艾瑞德带到郑州大街小巷的校车师傅,艾瑞德跑了十年,他所负责的校车团队的车轮就转了十年,他把自己青壮年的十年给了这里,紧急时刻站得出来、关键时刻豁得出去,访生源、接学生、迎嘉宾,他的车轮见证艾瑞德从“立起来”到“跑起来”的珍贵过程。他说,“这个十年我全程参与,也许下一个十年,就会迎来我退休时刻,我把艾瑞德当作了人生最后一份工作,我要把我的工作句号完满地画在下一个十年。” 

站在这百与十的交汇点,回头看:这是自然生长叙事的十年,是温度故事叙事的十年,这是理想叙事的十年,这是行动叙事的十年,这是儿童叙事的十年,这是艾瑞德叙事的十年。 

《小王子》作者安东尼说:“如果你想造一艘大船,不要召集人们去堆积木料,也不要向他们布置任务和工作,而要激发他们对浩瀚无垠大海的向往。”

 我们向往下一个十年:你在其间,弥足金贵!

9)“字述”2021之《势》:幼儿园园长王彦月

风云际会,因势而动。

势,是方向。2011年春天,中原大地,艾瑞德悄然播下自然生长教育种子,十年耕耘行路,从未忘却出发时的方向。

势,是赋能。一群人同在一个能量场,彼此赋能,互为捷径。是“我和你”,非“我让你”,是“跟我上”,非“给我上”。

势,是气势。一群人,一件事,一张图。一群人有始有终,一件事有头有尾,一张图一绘到底。岁月不语,我们用执着为“势”注解。

一开始就扎下把式,让我们结实。

2011年建校伊始,“自然生长教育”的把势便牢牢扎进泥土,任风吹雨打,任千锤百炼,任故事轮转,任四季更迭,任甘苦交替。尊重孩子生命生长规律和个性差异,唤醒孩子内在自觉,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美丽的不同。

走了那么远的路,我们从未忘却“自然生长教育”的灯。7月24日,“双减”文件重磅出台。校园偶遇三年级学生杨舒涵,问她是否知道“双减”?“双减就是减作业,但我一二年级本来就没有作业,现在还是没有。”说完她便开心跑开了。知“双减”却不用减,只因需要减的部分早就不在身上。当政策如大风骤起,我们没有躲在角落瑟瑟缩缩,因为一开始的硬朗,才有了始终如一的坦荡。

这一年,重“五育”、破“五唯”的新时代教育之风扑面而来。深耕劳动教育,呼应时代脉搏,在大趋势里做出小行动,汇小溪流奔向大潮流,自然生长教育的曙光也更加明亮。

船只航行需要借助远方的灯塔,艾瑞德一路向前带着“自然生长教育”的梦想。梦想时常会在泥泞漩涡中蒙上浮尘,而我们要做的,是一次一次将其擦亮。用温度故事铺满校园模样,用台子、梯子、牌子叩响孩童心房。

在过程中摆起阵势,让我们硬实。

阳光打在你我的脸上,温暖住进彼此的心房。2017年艾瑞德“八月会议”,将“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学校”的一个核心凝练出厂。从此,我们便有了统一的精神尺码,自此,在发展曲线图上,找准一个“上扬”的点,发起一种全面变革。在边走边改中,拉开架势,摆起阵势。十年路口,用师生高质量发展、学校稳步前进的阵势回应自然生长教育的方向。

这一年,我们用蓝皮书、八项改革、园本课程等项目为支撑,一群人,用做法摆出艾瑞德教育阵势,并随着笔头奔向远方。“艾瑞德与我千里之遥,却又近在咫尺,恍惚迷离,却又清晰如见”。甘肃省山丹一中梁积功校长在《印象艾瑞德》中如是写道。那是艾瑞德托风送去的音符和眺望,似阳光洒在心与心觥筹交错的地方。

日子交杂着温度与故事缓缓流淌,我们也交织着集体的翅膀扇动到场。一声声“嘀 嘀 嘀”在一连串微信公众号矩阵旁连续作响。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叩击冷冰冰的二维码,除了对温度故事的探访;没有什么可以轻易舒展眉头与心房,除了读懂你我的诗和远方;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我们共同走在教育共识、坚持的路上。

不知不觉成了气势,让我们踏实。

每一个你都是主角,各自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盏灯。11月23日,郑西一体化号角在郑州和西华艾瑞德上空齐鸣奏响。一并拉起旋律的,有艾瑞德教育梦想的燧石,还有阅读打卡、写作打卡的燎原之势。西华县艾瑞德幼儿园园长助理鲁军,面对短短两周便迅速铺展在眼前的20个公众号,不知该如何抉择每日推文而有了幸福的烦恼:“选不过来了,得排一个推文计划”。从而,有一种烦叫“选择烦”。读书是一群人精神长大的食粮,写作成为一群人成气势的冲锋号角。

梦总是要有的,顺势向前一路攀,把梦握紧在手里面。四年前,学校埋藏下让艾瑞德成为“郑州闻名、中原知名、全国有名”的梦想种子。今天,校园里渐渐腾飞出这样的气势。不断有人走进来,更多瑞德人走出去,情切切,意绵绵,瑞德声音沐浴着阳光,一步步走出自己的气势与气场。

付出努力是工作本分,借势而为是工作智慧。站在十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借势而为,顺势而上。

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气象万千的艾瑞德正在路上。

(10)“字述”2021之《诗》:行政后勤部行政中心主任薛静娴

冬已凌冽,你我携手艾瑞德走过激流般十年。

帷幕徐启,我们一起朝着温暖新年之春进发。

冬至日起,艾瑞德用十个“shi”回顾非同寻常的2021。

今天,不知不觉已轻轻翻到“诗”这一页。

诗,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天真烂漫。至纯赤子,无邪为诗。

你听,“叶子穿黄衣,随风飘呀飘。小孩玩叶子,明春还会长。”这是艾瑞德幼儿园大二班崔思园小朋友看到秋天落叶时脱口而出的一首小诗,景生情、情生诗,这是与大自然的互动,更是情感的自然抒发。

这诗背后,源于自然生长的土壤,源于温度、故事的滋养。

校园场景铺陈,犹如一首散文诗。“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你听,潺潺细水在“善者因之”小水井静静流淌,这里不仅是景,更是在诠释艾瑞德崇尚的管理愿景。

一花一世界,一石一沧桑。校训石“启蒙博学”以老师博学,启蒙孩子未来博学。“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丹山路上汇聚了有教育理想的“四有”教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自然生长”“圣人论道”“大鱼带小鱼”“12生肖”“8的奥秘”等八大景观,既是瑞德校园文化学习场,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课堂。

每周五热气腾腾“芝麻街”“钢琴厅”和“彩虹桥”,那里是每一个孩子的舞台,说唱古诗、英文剧,静态展示、魔方秀……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必过分顾忌旁人眼光和“主流”选项。

因此,每个班级有自己班名。“晨曦一班”“旭日二班”“方塘三班”“青竹四班”“梅花五班”“春雨六班”……这些班名取自于诗,也是一种文化浸润。如《春夜喜雨》中写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中有画,教育的人们正用热爱描绘着一幅自然生长教育的画卷。

还记得2019年第一场雪,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田园校区一起玩雪。孩子们用双手和全身拥抱这份大自然馈赠,只因我们不做“守望者”,要做“经历者”。

这经历背后,源于教师对自然生长教育的践行和对儿童的理解。

教师欣欣向荣,犹如一首田园诗。“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2021年3月8日,我们以“春风十里,最美是你”为题,男教师在这天清晨身穿西服,手持鲜花,站在校门口,为全体女神教师送上节日温暖的祝福。

5月4日青年节,也是艾瑞德旗袍节。全体师生身着旗袍、汉服、中山装,演绎淑女、绅士风采。旗袍节是托起老师珍贵存在的美好表达,是展示学生美丽不同的靓丽风景。

9月10日教师节,因为疫情,教师无法正常返校,但是节日祝福准时抵达。于是,我们准备好“一书、一卡、一封信”,用快递把礼物送达到每一位老师手心里。

每逢中高考时期,李建华校长会给家有考生的教职工送上糕点和粽子,寓意“高中”。

田园诗里有“汗滴禾下土”,也有“悠然见南山”。真实、踏实、务实,艾瑞德“田园”在爱与被爱、做与做好、方案与答案中伸展它的意义,昨天可做教科书,今天需要行动派,未来期待梦想家。

诗中有爱,教育不仅有知识,还应让爱常驻,因为儿童的表情因爱生成。

儿童郁郁葱葱,犹如一首童话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艾瑞德每一位学生都要经历“六个一”:露过一次营、穿过一条谷、经过一种爱、访过一座城、蹚过一条河、翻过一座山。这成为每个孩子成长的底色、美好的念想。艾瑞德是儿童自然生长的栖息地,让孩子看得见诗和远方。所以,儿童心中要有诗,才可能在未来面朝大海时,春暖花开。

正如孙银峰董事长创作的校歌《瑞德少年》中唱的那样,“脚丫比河流长,势不可挡,童心比山还高,超越梦想。欢乐的帐篷里,轻柔的晚风中,把心灵装进璀璨星光……”

时光渡船穿越三千六百多个日子,于十“shi”完结处缓缓靠岸,期待新程,烛照2021之“续”,唱响2022之“序”。

“十”年生长,皆为序章。一元之“始”,更新万象。既为人“师”,身正为上。敢闯敢“试”,能做能想。成“事”成人,相得益彰。衣“食”住行,皆为育场。春华秋“实”,高歌飞扬。“湿”润你我,满园芬芳。燎原之“势”,自然生长。温度故事,如“诗”绝响。


编辑:刘继忠 

来源: 阳光少年

相关新闻
焦作交警开启24小时严防模式,风雪中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时之眼 | 2022-01-05
喜报!新华保险获第12届“金理财”年度企业社会责任奖
犸上金融 | 2022-01-05
出动32300余人,郑州市城管系统各单位力保城市通畅
在路上 | 2022-01-05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