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夏萍 通讯员 刘武军/文 视频 陈姝/剪辑
【编者按】
清晨,当我们睁开眼睛,总会觉得眼前一如往昔。殊不知,仅仅一天,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就又有了一些“变化”——以每人每天产生0.8至1.2公斤垃圾计算,郑州中心城区日产垃圾7400吨。
想要解决“垃圾围城”,垃圾分类就要做好。3月1号起,《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生活垃圾的设施规划与建设、源头减量、分类管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政策实施后,离真正意义上实现垃圾分类,距离还有多远?郑州实行垃圾分类三年来,推进到哪一步?即日起,记者将多番走访,聚焦郑州垃圾分类现状。
近期,随着《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3月1号起正式施行被推上热搜,“垃圾分类”话题再次引起关注。
想要做好垃圾分类,末端处理尤为重要。2月21日,随着一辆辆印有“二七”字样的生活垃圾运输车在大门前排队过磅,位于郑州市侯寨垃圾场向南约500米路西的中原地区最大的区级垃圾分拣中心正式试运行。
中原地区最大的区级垃圾分拣中心长啥样?垃圾在这里享受“贵宾”待遇
和以往大家想象的大型垃圾分拣中心现场不一样,这里没有任何异味,等待进厂的垃圾运输车也都是封闭运输。
“你一定想不到,垃圾竟然在这里享受‘贵宾’待遇,这里就是刚刚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地二七区生活分拣中心。” 随着工作人员地指引,记者来到大型垃圾转运站车间。
宽阔的车间大厅里,一边是竖立着一个个约8米高、3米宽的其他生活垃圾压缩箱,其外观呈圆筒形,就像一个个竖着的易拉罐;另一边是已经托上压缩箱的运输车,其背后的压缩箱高高竖起,箱口上方对接着二楼的投放口。
在该车间二楼,之前在门口排队过磅的垃圾运输车已经从车间旁边的通道上来,正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往楼下竖起的压缩箱内倾倒运输来的其他生活垃圾。
每当一辆运输车将运来的生活垃圾倾倒进压缩箱后,现场工作人员就会操控着机械“大锤”,从上往下,将倒进压缩箱内的其他生活垃圾压实,车间顶棚还时不时地喷洒环保除臭液体,让整个车间弥漫淡淡地香味。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生活分拣中心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总投资约2.8亿元。中心内建有厨余垃圾处理站、果蔬垃圾处理站、大件垃圾处理站、可回收物处理站、大型垃圾转运站、有害垃圾暂存处、宣教中心等。所以,无论是建筑面积方面,还是从技术方面,该分拣中心都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区级垃圾分拣中心。
就拿大型垃圾转运站来说,也是郑州至今唯一一家有大型垃圾转运站的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其设计日转运垃圾量为1500吨,目前每天二次压缩运输其他生活垃圾达900多吨。
制沼、堆肥、回收,分拣中心处理垃圾上演“魔法秀”
而在厨余垃圾处理站、果蔬垃圾处理站、大件垃圾处理站、可回收物处理站、有害垃圾暂存处等,各种生活垃圾处理也在上演着“魔法秀”。
众所周知,其他生活垃圾处理都是用来燃烧发电。其在运输时,会在市区垃圾中转站进行第一次压缩,但普通的垃圾运输车运载能力只有不到10立方米。
而他们大型垃圾转运站的压缩箱则能达到24立方米,相当于普通垃圾运输车的2.5倍,运载能力远远高于普通垃圾运输车。运来的其他生活垃圾经过大型 垃圾转运站二次压缩后,即解决了小型运输车载重量少,运输次数多,二次污染重等问题,还降低了垃圾转运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我们有22辆压缩箱运输车,每辆车荷载31吨,如果全部出动的话,就相当于同时出动55辆普通运输车。”该工作人员介绍,每当普通垃圾运输车进入厂区过磅后,他们指挥中心就会实施掌握运输车数据,合理安排每一辆运输车的其他生活垃圾进行二次压缩和运输。
加大末端处置倒逼源头处理,垃圾分类还需长时间持续、有力地推进
郑州市二七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二七区开展垃圾分类户数达49.6711万户,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了全覆盖,有1100余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活跃在各个社区中。
“二七区垃圾分拣中心的建成及运行,满足了垃圾分类终端处理闭环要求,打通了垃圾分类处理‘最后一公里’,更健全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全链条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二七区生活垃圾分类办负责人吕春林表示。
记者还从郑州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了解到,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郑州市目前市内9区已经实现从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和末端处理的全闭环管理。
说起《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地实施,该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还需要长时间持续、有力地推进,“因为毕竟改变一种分类的习惯它需要长时间的习惯养成。郑州来说现在要做的就是更加细化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比方说你让大家怎么提高自己投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括准确率,这些工作我们需要持续地去推进。”
来源: 郑州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