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付雨涵
“倩姐,有空回去看您”“倩姐,特别后悔当时没听您的话”“倩姐,我考上专升本了,谢谢您!”……
同学们口中的“倩姐”,是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思政课老师——张倩,也曾是2019级智能制造专业76名学生的辅导员。
张倩有句口头禅:一日为师,可终身为姐。“有事儿找倩姐”就是她和学生之间的约定。
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倩姐”和她的学生们的温暖故事。
【故事一】一次约定:让学生从不思进取到全国二等奖
“倩姐,比赛结果出来了,全国二等奖!我们之前的约定,终于兑现了!”2021年5月,张倩正在办公室备课,微信上收到一条这样的信息。
发微信的这名学生叫马志豪,这个故事还要从2019年秋天说起。
2019年秋,新一届学生刚入校,马志豪正是众多新生中的一员,也是张倩的学生。“本来他进校的成绩是不错的,专业课很强,个人和家庭综合因素影响,他有点消沉,甚至带头在宿舍打扑克,成绩也下滑了很多。”张倩印象很深刻,一次查寝,正好看到他招呼大家打牌,张倩当时没说什么,只是嘱咐大家熄灯睡觉。
第二天课后,张倩单独把马志豪留下来,没有一句责备,而是推心置腹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这让马志豪非常感动,“倩姐,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张倩帮助马志豪重新进行了学习规划,并且约定要一起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马志豪成了张倩办公室的常客,张倩也经常去看望备赛中的马志豪。
2021年5月,当张倩收到马志豪在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喜获二等奖的好消息时,回想自己在担任辅导员期间,与学生们相处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内心不禁感慨万千。
【故事二】21天干饭计划:养成自律生活好习惯
“学习要搞上来,身体要先养好。”
张倩的思政课,从早上8点半开始,课多的时候,要上整个上午。“我就发现,有些同学不吃早饭,等到大课间的时候,又饿又困。”
张倩开始给同学们带早餐,面包、饼干、营养粥等,进行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这个法子不行,不吃早饭的同学更多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就开始考虑,怎样弄一个奖励机制,鼓励他们吃早餐。”张倩说做就做,在班级里发起“21天干饭计划”,凡是每天10点前按时打卡的,积攒到一定的量,她会给同学们定制小礼物。
这个法子还真管用,打卡的人逐渐多起来,一直到现在,仍有几名同学给张倩发吃饭的图片,张倩也履约给大家赠送了不少书写笔、小本本等定制小礼物。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打卡,也仿佛成了一种早餐仪式,静静流淌在她和同学们之间。
【故事三】新闻播报:从小事件培养大自信
新闻播报,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开始前,拿出15分钟的时间,让3至4名同学分享近期的新闻事件。
“我是教思政课的,做新闻播报一是想让同学们养成关注新闻的习惯,二是通过分享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有不好的苗头及时援手调整。”张倩谈起初衷说。
让张倩欣慰的是,当初的一个小举动,还真的改变了一些人。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2019级电梯专业的一名杨学生,在第一次上完课时留下来跟张倩说,他有点社恐,非常羡慕别人侃侃而谈。张倩鼓励他,就从新闻播报开始做起。
杨同学把张倩的话记在了心里,每次上课都认真准备,从一页纸到脱稿、再到制作PPT展示,进步很快。2021年4月份,张倩备课时,手机来了一条微信,正是这名同学发来的,微信里说,他已经去特战部队报到了,每晚训练完,队里也有新闻播报,上学时的训练让他受益匪浅,现在每次在队里分享心得,语言表达顺畅、逻辑思维清晰,多次受到教官的点赞。他在短信里郑重的对张倩说:“倩姐,谢谢你!”
“新闻播报,专治社恐!尽管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有些同学当初不配合,现在后悔的不得了。”在张倩心里,确实有一名同学,每次提起,总让她感到有些遗憾。
这名同学姓孟,在张倩的印象里,没参加过一次新闻播报。参加工作后,做了销售,每次分享工作心得总会怯场,吞吞吐吐说不出来。2021年8月份,孟同学给张倩发来一段长长的话,说了自己的情况,非常后悔没有参与过“新闻播报”,没有锻炼过勇气和自信,还嘱咐张倩,一定要把他的负面案例说给学弟学妹们听,让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学他错失了那么多好的机会。
如今,“新闻播报”已升级到“觉醒青年说”,分享内容不局限于新闻,还可以是书本、电影、一句励志名言等,唯一不变的是这已经成为同学们展示自我的小舞台。
【故事四】1000元借款:解了学子的“燃眉急”
新学期刚开学,就有同学来借钱,你会怎么办?张倩就遇到了。
2021年10月份的一个晚上,一名学生发来消息:倩姐,你能借我点钱么?张倩有一丝顾虑又有些欣慰,担心学生有急用,还是转了1000元钱。后来,张倩辗转了解到,这名同学上大学以来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河北省一个对口援建单位资助和他自己兼职打工挣来的,但由于疫情的影响,资助金迟迟没有到账,手里的钱等交完学费就所剩无几了,连生活都成了问题。
尽管事后没多久,这名同学的资助金到账了,他把钱还给了张倩。但这件事儿一直压在张倩心里,“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学生存在这样的困扰。钱的事儿好解决,走进他们心里并不容易。”
张倩决定用这笔归还的1000元,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她订购成各式各样的文具以及精选书籍,作为奖品和礼物送给学生们,激励他们积极上进,鼓励他们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莫道园丁奉献苦,栽桃育李乐无边。”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张倩和同学们的故事还有很多,她始终谨记“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教诲,多次荣获校“优秀教师”、“文明教师”、“优秀辅导员”、多项省级荣誉等,秉承赤诚之心,做好青春引路人。
【记者手记】
无问西东只问初心
“愿此生尽兴,赤诚善良”,这是采访结束,张倩送给我的一支定制笔上的赠语,而这支白色的圆珠笔,她给同学们送了百余支。
正如赠语所言,“赤诚”也的确是我对张倩最深的感受。
为了让同学们多读书,她自费购买图书,发起免费送书计划,只有一个要求:读完要反馈读后感。为了激发大家学习、做好目标规划,她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给大家发“红包”,上面有“倩姐赠送一本书”“免费午餐”“和倩姐的一次话聊”等,她珍惜学生们的每一份小心意,舍不得删掉微不足道的微信聊天、保留学生们赠送的“墨宝”,珍藏学生们曾经留下的“愿望清单”……
生活里绝大部分的温暖,都是由细碎的小事提供的,张倩和同学们的温暖故事,也细碎到生活里的每一天,她以最大的真诚和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不求回报,只问初心。
她说,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身为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自己或许不是很优秀的老师,但是很努力的老师,所做这些只希望给学生们哪怕一丁点的帮助,也问心无愧了。
何其有幸,求学路上得遇此良师。
来源: 学在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