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当地时间26日午夜,德国电视一台公布的大选初步预测结果显示,社民党凭借25.8%的得票率,预计将成为联邦议院第一大党。尽管默克尔仍将继续担任看守内阁总理直至下届政府完成组阁,但对德国而言,由这位女总理所塑造的一个时代已经正式谢幕。
改变德国的“女总理”
从联邦德国1949年举行首届大选到2005年默克尔上台前,“女总理”仅仅是德语词典中一个“理论上”存在的词汇。
默克尔用她的十六年执政生涯改变了德语使用者的习惯。人们在谈及这个欧洲经济第一大国领导人时,第一反应总是“女总理”。曾有外国记者打趣说,唯一还能让人想起这个国家曾经有过男总理的地方几乎只剩下“总理府”(Kanzleramt)一词(字面意思为“男总理办公室”)以及其中悬挂的前任总理像了。
“女总理”也成为今年8月新出版的一本默克尔传记的标题。同为女性的传记作家乌尔苏拉·魏登费尔德在书中描绘了一位“改变了德国的女性”。
尽管默克尔直到最近才终于“松口”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但她作为女性执掌欧盟经济领头羊长达十六年的事实,本身便已激励了无数女性参与政治。
“许多女孩看到她之后会说,我也能胜任一个肩负责任、拥有权力的位置。”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德媒新近播出的纪录片中形容默克尔是女性的榜样,因为“她是如此的富有尊严和体面”。
除了是首位女总理,默克尔还是首位出身原东德的德国总理。她的政治生涯本身便已经改写了德国当代历史。
“危机总理”的务实底色
带领默克尔在政坛迅速崛起的“伯乐”、已故前总理科尔任内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实现了德国统一;默克尔的前任施罗德则力排众议推出了《2010议程》(Agenda2010),对社会保障体制的深度改革尽管令社民党民意受挫,最终输掉大选,但却也帮助德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一枝独秀,成为欧元区最成功地度过危机的国家。
相比两位前任,默克尔似乎没有大刀阔斧的前瞻性计划,而是忙于危机管理。今年7月,她在最后一场夏季记者会上列举了自己带领德国度过的五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气候危机和新冠疫情。她共有两次出人意表的政策转向:退出核能和向难民敞开大门,均是在危机情势下作出的应对之举,而非主动为之。
“我感到她恐怕不会被后世的历史所铭记,因为她对于欧盟的未来、或者说对于德国的未来,没有提出一个愿景。”希腊前财长扬尼斯·瓦鲁法基斯曾尖锐地批评默克尔“实用主义者”的一面。
“‘实用主义’如今在德国政治的语境中已成为缺乏愿景和变革的代名词。我的祖父母可能会怀念默克尔,但在我这里是另一回事。”一位年轻德国选民在投票日当天告诉记者。
“有太多愿景(visions)的人,应该去看看医生。”几乎是对外界批评其“实用主义”的一种回应,默克尔2015年在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葬礼上致辞时引用了这位老总理的名言。
她的另一本传记作者拉尔夫·博尔曼在《女总理与她的时代》一书中写道:“默克尔这样为施密特的执政生涯盖棺定论——‘总理的功绩体现在他所战胜的危机中’,一位务实的政治家,在做决定前深思熟虑,执政期间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扮演‘危机应对总管’——这分明是一位女士在谈论她自己!”
后默克尔时代:变化中维持延续性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在最新报告中,将大选后的德国政治概括为“在变化中维持延续性”。该智库分析,尽管今年的大选对以政坛波澜不惊著称的德国而言充满不确定性,但确定的是,德国的政策制定仍将维持居中的立场,且维持共识导向。
在对华关系方面,德国基尔世界研究所在本月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德国本次大选领先的各主要政党的选举纲领中尽管对华政策表述各不相同,但均强调了由于中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重要性,要想解决未来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国将继续扮演德国和欧洲的重要合作和谈判伙伴。
“对华关系不会骤然出现变化,我对此很有信心。”德国社民党主席团成员亚历山大·施魏策尔向中新社记者表示。
来源:中国新闻网
猛犸编辑:袁伟平
来源: 象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