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晓龙为患者诊疗)
“小时候我的身体不好,几乎每年都会生几次病,每次生病要打很长时间点滴。”牛晓龙告诉记者,那时候就医不方便,再加上家里经济条件较差,为了给他治病,他的父母省吃俭用,有时候甚至要节衣缩食。
在求医过程中,牛晓龙看到父母一次次为了自己四处奔波、到处求人,他的心内深处产生了一个念头:将来家里一定要有一名医生!不为别的,只为在家人生病时,能帮他们解除痛苦,或者能给他们就医指导,至少不让他们上当受骗。于是,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选择了医学。
如今,牛晓龙已经从医10多年,在经历了4000多个日夜的磨砺后,他已经从最初的住院医师成长为一名副主任医师。然而,童年就医时的经历始终烙印在他的内心深处。他能在每一位患者身上看到当初无助的父母和惶惑的自己,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耐心和努力,抚平这份无助和惶惑。
牛晓龙告诉记者,他在医学院学习时,对心脏疾病的诊疗产生了兴趣——这源于童年对他的影响。
牛晓龙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对他很好的堂奶。可是没等他长大,他的堂奶就因病去世了,牛晓龙对此很是消沉。学医后,他听老师讲起心脏疾病,将堂奶的症状与老师讲的内容一一对应。他觉得他的堂奶应该是患了肺心病(即“肺源性心脏病”)。
此后,他对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牛晓龙体会到医学的博大精深,他的愿望从“成为一名乡村医生”逐渐转变。
走上工作岗位后,牛晓龙欣喜地发现,许昌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发展处于前列,而且他幸运地遇到了对他影响深远的良师——时任许昌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现任该院副院长的李海亮。
李海亮带领牛晓龙完成了从医学院理论到医院临床实践的转变,帮他打下了良好的医学实践基础,也对他的从医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患者和家属,你要有足够的耐心为他们解释病情、交代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教育,因为他们不专业。”李海亮告诉牛晓龙,良好的沟通才能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面对不同的患者,医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符合患者最大利益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从医是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不管职称有多高、经验有多深,都不能放弃学习……
在李海亮身上,牛晓龙看到了一名良医应有的样子。“今后,我要努力提升医疗技术。”牛晓龙说,虽然好医生的标准不仅仅是技术高,但是没有技术,治病救人就是一句空话。怀揣一颗仁心,他希望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
编辑:张红 审校:韩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