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许昌市建安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力实施“2236”区域发展计划,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特点,交出了一份开局之年的高质量答卷。
(大美建安区)
调结构促转型 产业发展铆“干劲”
(黄河鲲鹏生产线)
过去一年,建安区生产总值完成435.5亿元,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94亿元,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工业投资增长28.1%……之所以能够跑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离不开六大产业的蓬勃发展。2021年,建安区以“三大改造”为抓手,铆足产业发展干劲,调结构、促转型,着力提高产业发展层次,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二产上,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丰富和完善“222”现代产业体系,远东汽车传动系智能制造产业园加快推进,成功入选2021年河南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名单;瑞贝卡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发制品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1%;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4%,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两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351.8%,黄河信产公司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获得河南省智能工厂等荣誉称号;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园一期初具规模,二期加快建设。两大特色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园顺利通过省政府符合性认定,产值、税收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6和2.9倍,红东方、世纪香、恒生等一大批骨干企业运营良好。
三产上,三级电商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电商交易额达到164.8亿元,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13.7亿美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备案注册企业、机构196家,累计出口3048单,货值约3.15亿美元。许昌出口贸易产业园、多式联运物流港等项目进展有序。
一产上,建成高标准农田7700亩,现代农业设施进一步完善。大力探索“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的产业振兴路径,对982家现代农场实行星级管理,三产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建安区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
上项目强保障 项目建设使“闯劲”
(环保装备产业园)
2021年,建安区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在项目建设一线使出“闯劲”,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5126”投资促进计划稳步实施,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85.6亿元,光比特光通信、众联成光电生产线等42个项目建成投产,体育会展中心、市委党校新校区等88个项目加紧推进,在全市重点项目综合评价中取得了第1名的好成绩。
(汽车设备制造产业园鸟瞰图)
要素保障扎实有力。坚持领导分包、专班推进,建立季度观摩、产业链长等制度,着力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难题。许昌出口贸易产业园等项目土地手续获省政府批复,多式联运物流港等项目前期手续顺利办理。全年共出让土地1673亩,获出让金7.5亿元,成功争取政府债券资金9.04亿元。区属国有公司依托重点项目,融资10.32亿元,处置闲置国有资产13.52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抓改革扩开放 创新活力化“巧劲”
面对疫情汛情的冲击和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建安区将改革创新之力化为助推经济转型的“巧劲”。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全区170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政务服务和办事环节进一步精简,按期办结率达到100%,不见面审批事项达到92.36%。“最多跑一次”事项实现率达到99.29%。扎实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信贷指标全省第1,综合评分在全市市辖区中第1。
开放招商成效显著。严格落实“二分之一”招商工作法,成功举办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专题招商活动、电子信息产业暨黄河鲲鹏项目推介会、2022年重大项目推介会,阿里巴巴许昌中转仓签约入驻跨境电商产业园,厦门三达膜入驻节能环保产业园并实现投产……全区共招引项目107个,总投资312.36亿元,到位资金74.28亿元,履约项目82个,履约率76.6%,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达到57家。世纪香公司成功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豪丰农业装备等企业成功申报河南省揭榜挂帅项目,远东公司刘娅雪成功申报2021年度中原企业家领军人才。
增优势补短板 城乡融合蓄“后劲”
建安区坚持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两端发力,着力推动城市服务向农村拓展、城市产业向农村下沉、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
城市功能不断健全。全年共谋划实施百城提质项目50个,完成投资71.46亿元,高铁北站周边道路等项目加快实施,老城区20个“四改一增”项目全部完成,社区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房屋安全隐患集中整治全域推进,新城区供热工程顺利完工,区一高新校区、许昌医院等项目有序实施,新老城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的产业振兴经验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汇编》,982家经营主体纳入现代农场管理,星级认定20家并全部挂牌。“三带”建设加快推进,休闲观光、康养旅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大力开展乡村“千万建设”行动,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小学3所,19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投用,13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用。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成功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2个,129个村庄达到“四美乡村”标准,灵井镇获得省级“美丽小镇”称号。
编辑:张红 审校:韩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