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梁新慧/文图
前不久,豫籍作家乔叶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受到大众关注。而在41年前的1982年,出生于郑州的作家魏巍,就凭借《东方》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
其实,魏巍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的这篇文章甫一发表,就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共鸣。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2023年8月24日,河南福寿园内,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的学生代表站在魏巍纪念像前,集体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炽热的情感,穿越历史的时空,依然滚烫动人。
原来,这一天,是魏巍逝世15周年的日子。家乡人民用这种最朴素的方式,表达深沉的缅怀、无尽的追思。
【一】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8月24日上午,河南福寿园内的魏巍纪念像前,20名佩戴红领巾的孩子站得笔挺,他们依次吟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稚嫩的童声清脆悦耳,犹如一阵清风拂过,文章蕴藏的情感,纵然穿越七十多年的历史时空,依然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当天,是著名军旅作家魏巍去世15周年的祭日。
1920年,魏巍出生于河南郑州,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其长篇小说《东方》获第一届矛盾文学奖,他创作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影响了几代国人。当然,他的作品《我的老师》,也被广大读者所熟知。
2008年8月24日,魏巍先生在北京去世。
2012年4月11日,魏巍先生纪念铜像在河南福寿园落成,实现了其生前希望百年之后落叶归根、安息中原故土的夙愿,而由著名剧作家贺敬之题写馆名的“魏巍纪念馆”也于同日在河南福寿园对外开放。
【二】
李唯同讲解外公生平
活动现场,除了来自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宣讲团的优秀学生代表之外,魏巍先生的外孙李唯同也来到了现场。
他和孩子们一起,向魏巍先生纪念像敬献献花并鞠躬致敬。
而在魏巍纪念馆内,一件件展品、一幅幅照片,都让他感概万千。他向孩子们讲述了魏巍先生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历程,分享了魏巍先生革命和创作的故事,激励后人学习他的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李唯同身穿的黑色体恤背后,印有“寻访最可爱的人”七个红色大字。
“这几个字,是外公魏巍的手迹,这也是我目前正在做的一个纯公益项目。”李唯同说,这个项目于今年2月启动,目前行程两万多公里,寻访了近120位志愿军老战士,涵盖抗美援朝战争时各个军兵种,年龄最小的88岁,最大的98岁。
寻访志愿军老战士,通过音视频和文字的方式,通过一位位老兵的视角,记录那个时代。
“我和伙伴们做这件事儿,就是为了弘扬正能量,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记住那段历史。”李唯同说。
【三】
柳岳继讲述抗美援朝前线故事
李唯同寻访的脚步,遍布全国。其中,就有一位生活在郑州的志愿军老战士柳岳继。
今年89岁的柳岳继,是上甘岭上唯一的一位女战士,素有“上甘岭阵地上的百灵鸟”之称,她也是经典电影《英雄儿女》中女主人公王芳的原型之一。
16岁那年,柳岳继瞒着母亲报名考入文工团,随后跟着大部队入朝参战,亲历上甘岭战役,在战火纷飞中挥洒青春。
当天,她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的参军经历和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动人故事。志愿军战士们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让大家备受鼓舞,现场的互动问答也让小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今天来到魏巍先生的铜像前,尤其是参观了魏巍纪念馆,让我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明白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四年级学生戴紫妍说。
而带队老师马湘楠感慨,通过李唯同的讲解、柳岳继的讲述,让孩子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爱国情怀,这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来源: 时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