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课”到“一育”,金水实验二小的劳动教育不一般

阳光少年 2023-10-23 18:40:37

大象新闻记者 徐超 通讯员冯华/文图

“劳动教育是‘一育’,不只是‘一课’,关键在于真劳动、真思考、真体悟,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10月初的郑州,天气正在转凉,在与校园一墙之隔的“小飞象农场”,郑州市金水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校长任彩凤看着农场里欢乐忙碌的孩子,目光中满是欣慰。

春天的耕耘播种,夏天的维护管理,让“小飞象农场”收获了秋天的喜悦。

秋收

刚刚过完国庆假期,实验二小的同学们又迎来了一个欢乐的节日。他们要去自己的农场秋收了。

“看到红薯露出了一点点红头,我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了。”几个同学手捧红薯,十分骄傲,“当我们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挖出来,发现一点也没破皮,心里真是满足极了。”

孩子们的叫声、笑声此起彼伏,整个农场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这也是我们的劳动课。小飞象农场校园课堂,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农耕知识,还能体验耕种、收获的满足感。”该校德育主任冯华说,“不知不觉中小飞象农场已经迎来了两岁的生日。经过两年的学习与探索,小飞象农场成员了解了锄地、播种、收割等农耕知识。”

据冯华介绍,学校已经组织过一次秋收了。那次,同学们收获了玉米、花生、芝麻,还有一大盘一大盘的向日葵,“他们开心极了!”

耕耘

收获的喜悦,来自春天的耕耘,夏天的管理。

3月21日,郑州的倒春寒还在持续。“小飞象农场”,里已经热闹起来了。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四五人一组,挖坑、栽苗、培土、浇水,种下一棵棵樱花、紫荆、枫叶,桃树、梨树、苹果树……

农场里已经种上了黄瓜、茄子、番茄、辣椒……东边的大块空地上,等天再暖和些,就会种上花生、玉米和红薯。

田间管理也很重要。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和家长志愿者剔苗、除草。“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身参与劳动,对于孩子的劳动教育、生命教育、价值观的塑造是有益的。”因为非常认可这堂特别的劳动课,五二班唐梓馨的妈妈主动申请,成了学校的志愿者。

“不知不觉农场成了我的牵挂,送完孩子去农场看看,吃过晚饭去农场遛遛,干点小活。”四五班窦蔚文的妈妈说,“这种感觉真好!”

延伸

“小飞象农场”约6亩,2021年起,成为实验二小的劳动基地。2022年9月,农场正式有了收成,收成最好的是花生和芝麻。

看着小小的芝麻粒,好多学生有点茫然:这咋吃?炸芝麻球?老师带着他们参观芝麻油的生产流程,到中医馆实践芝麻变成药丸的过程。学生不仅参与了生产劳动,还对农业生产链条有了初步了解。

如果说了解农业生产链条是在劳动的深度上做文章,那实验二小在劳动教育宽度上的做法,也可圈可点。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又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这既是一堂劳动课,也是一堂传统文化课。”冯华说,“这是学校劳动教育全学科渗透的特点。”

实验二小尤其重视将劳动价值观塑造融入学科教学中:科学课筑鸟巢、建狗窝;和美育结合,建立“华之珀”劳动艺术实践工作坊;而“东篱本草园”“创意伞画”“共享校园”等融中医文化、数学、美术、语文、音乐、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要素的综合性课程,既给师生提供了有深度的项目式教与学的平台,也让老师们树立起“大劳动教育观”。

拓展

2023年1月5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第三批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名单,实验二小名列前茅。

“我校将劳动资源进行校本化顶层设计,形成了‘劳动+’课程体系。”校长任彩凤说。

“劳动+”课程体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规划内容,难度逐级递进,聚焦 10 个主题,实现劳动教育内容六年一体化科学建构;依托“校园日常基础劳动”“校园节日美育劳动”“校园文化创意劳动”“校园职业体验劳动”“校园评比展示劳动”校园劳动“五件套”,每学期实施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日常劳动、节日“脉动”、劳动周的互融统一的“3+3”专题活动,让学生在为集体挥洒汗水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还有诸多校外劳动实践渠道。如“小鬼当家”家庭劳动系列教育;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等多个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研学体验;与河南省少儿图书中心(鸿园分馆)合作,开展志愿服务劳动,形成了“家·校·社”劳动教育共同体。

 

“我们其实是在两条腿走路。学习文化知识是一条腿,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是另一条腿。”任彩凤说,“只有这样,才能顺应自然,顺应儿童发展规律,才能用‘本真教育’挺拔儿童的文化生命!”

来源: 阳光少年

相关新闻
开封市示范区杏花营农场开展重阳节慰问关爱活动
开封观察 | 2023-10-23
中国电信郑州分公司开展重阳节 “适老”关爱活动
行业资讯 | 2023-10-23
直播预告| 有“痔”无恐,随治随走
犸上健康 | 2023-10-23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