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章衡
在新郑观音寺镇有个唐户村,这里的历史遗迹最早可追溯至近8000年前,涵盖裴李岗、仰韶、龙山、二里头时期及夏商周直至明清时期。现在居住在这里的十六个姓氏的村民,以唐姓、金姓居多。其中唐家人自明朝中期迁居于此,耕读传家至今已有四五百户,占村中居民的十之八九。
唐户人经过不断的发展,生活日益富足,他们以村庄悠久历史为豪,更在数千年文明熏陶下奋斗打拼着,不断为这个古老的村庄增光添彩,如今美丽唐户已芳容初现,期待着更多人来欣赏。
满村柿树曾是这里最美的风景
1960年前后,每逢立秋时节,唐户村唐金彪和邻居们都会背着二三十斤的蛇皮袋,结伴走在村里通往新郑的羊肠小道上,蛇皮袋里装的是他们在自家柿园里鲜柿子加工成的“揽柿”,他们要去新郑乘车到郑州把这些柿子换成钱。
因为交通不便,有时候需要半天才能到达郑州。唐金彪说,当时的大环境下在市场上这种柿子并不多见,他们背到郑州的“揽柿”很受欢迎。唐户村有柿园的家庭有很多,他们家里的柿子不仅能食用,换成钱补贴家用,还是走亲访友时的礼物。
唐金彪生长的唐户村位于新郑市溪水河与九龙河双角的中心地带,村东北有潩水河,村西南有九龙河,南水北调总干渠从村西穿过。唐户村四面环水,沟壑纵横。
唐金彪家的柿子园就在村头一处沟边,有二三十棵树龄不一的老柿树,早年间,这些柿子树在他们家中缺粮时可以充饥,粮食充足时加工好的拿去交易,帮了家里不小的忙。
在唐金彪的记忆里,唐户村曾经满村柿树。当时村子周边数十里范围内,很少见这么大面积的柿树群,他说,这主要是当初从山西落户在此的唐家老祖倡导种植的。
平整土地发现文物成考古名村
“老祖认为柿子加工后易保存,和没营养的谷糠混合加工还能在灾年时充饥,就在落户唐户后不断在沟边,路边栽植柿子树。”在唐金彪记忆中,儿时在柿子林里捉迷藏,摘柿子,爬高上低得美得很。从村外回来,看到成片的柿子树,特别亲切。
唐金彪说,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粮食产量逐渐提升,各个村都开始平整土地,原来种柿子树的地方,慢慢变成了庄稼地。
也正是六七十年代间的平整土地,让原本交通闭塞的唐户村,彻底成了家户誉晓的考古明星村。
根据2021年出版的《唐户村志》记载,1973年,唐户三队村民在唐户南岗平整土地时,挖出了很多鹿角和兽骨。1975年,唐户村民在南岗大规模平整土地时,挖出不少红陶、灰陶器、石铲和带齿石镰。后来文物部门在唐户进行系统挖掘,此后数年时有新的考古发现。
2008年4月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 “2007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郑唐户裴李岗文化遗址发掘项目名列其中。后经发掘,在这里又发现了裴李岗、仰韶、龙山、汉代、唐、宋、清代等时期的文化遗存。最重要的是发现裴李岗文化时期房址65座,灰坑或窖穴202个。从此,唐户村以其发现目前已知的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居住基址而闻名于世。
正在打造中的文旅康养打卡地
走进今天的唐户映入眼帘的是:整整齐齐的蓝瓦白墙仿古式房屋,笔直道路平坦开阔,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花团锦簇、绿树成荫。高大气派的古戏楼配着复古典雅的回廊,抬头能看到回廊上方手绘画像,仿佛置身于几十年前戏曲人物中。广场中几个村民手中龙飞舞在空中,让整个唐户遗址文华苑更庄严气派。村庄内临街房围墙、门头、门楼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建筑给人一种整齐干净舒心又古色古香的风韵。
3月20日上午,唐户村文化街二期的建设工地上,建筑工人们还在忙碌着,在他们施工现场的东侧,是两排临街的两层仿古建筑,按照村里的规划,从村东乡村振兴学院西侧开始,往西一直到唐户村牌坊处,沿街都会建成类似建筑。
同样在推进建设的,还有村子西边的唐户历史展示馆,它的主体已基本落成,村子里正在优化外围绿化。曾在外经商多年,现任唐户村村支部书记唐永贵告诉记者,今年还会加快内部布置进度,推进“四青”、“三花”、“两果”观光游园建设,让他们尽快能和大家见面。
在整体规划中,还有唐户村东侧的河道观光旅游,水上游乐项目等,正在加快推进中,几年后,唐户将成为集高端康养、休闲观光、研学体验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乡村。
几年来,在实施这些规划的同时,唐永贵还利用前几年经商的优势,在唐户村先后成立了郑州缔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唐户村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矿泉水、酒、茶叶等产业,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使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都有了不小的提高,使唐户村“财气”得以广泛聚集,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支撑。
唐永贵说:“老祖宗给咱们留下来这么多好东西,必须要利用好,让村民在发展中得到实惠,走出去都为自己是唐户人而骄傲!”
来源: 郑州县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