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之弈|“钉”在悬崖之上

郑州观察 2024-03-29 11:48:47

大象新闻记者 夏萍 胡俊峰 实习记者 任徐颖 通讯员 王特 宋倩倩/文图

核心提示:

即便是身负15公斤装备,穿越崇山峻岭也如履平地,纵深峡谷搜寻毫不畏惧,这样一支守护在云端的“攀登者”,将自己牢牢“钉”在悬崖之上。

与普通的城市救援不同,他们需要翻山越岭,脚踩深渊,只为守护游客平安。

近日,记者用镜头“沉浸式”走进这支驻扎在河南嵩山的消防救援队,体验山岳救援的艰辛与动魄。

每一次救援,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生命危险

在常人不敢踏足的悬崖、深沟,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和深不见底的洞穴,都闪耀着他们日夜救援的身影。

2012年11月9日挂牌成立的嵩山消防救援站,仅有30名救援人员,常年扎根嵩山,主要承担少林寺文物古建筑群防火巡查、少林景区和周边灭火救援任务,以及登封全域山岳救援任务。

近年来,随着自驾游、探险游的走热,由于部分游客和“驴友”安全意识淡薄,逃生自救能力不强,导致遇险事故时有发生,救援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消防专业化山岳救援的需求也更显迫切。

脱下橄榄绿,穿上“火焰蓝”,嵩山消防救援站站长刘鹏旭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嵩山山高谷深,地势险峻,游人如织。每一次救援,队员都在与时间赛跑,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生命危险!”

2023年3月16日突降大雪,登封市少林景区御寒山8人因大雪封山被困。嵩山消防救援站立派12名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处置。行进途中,所视之处白茫茫一片,上山道路已经完全被大雪淹没,雪深的地方已经没过膝盖。平时十分熟悉山路也无法确定该怎么走,哪里可以踩,救援人员形成一列,由经验丰富人员前方摸索探路,其他人员沿脚印前行,经过6小时紧急救援,成功将被困人员营救下山。

“我们也怕冷、怕摔倒,但必须让游客迅速脱离险境,一旦失温就危险了。”参与救援的消防员回忆到,“无论何时,游客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2018年12月3日,宝珠峰2人被困,嵩山消防救援站出动10名消防员赶赴救援,救援路途一路拔高,全为乱石崖壁,山间傍晚刚下过一场小雨,云迷雾锁,山路泥泞不堪,且布满了稠密湿滑的碎叶,山上巨石耸立,沟壑崎岖,满山稠密的树林和灌木丛,给救援人员的行进速度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面对复杂严峻的气候考验、危机四伏的碎石滑岩、荆棘丛生的崎岖山路。救援人员披荆斩棘,跃高山险阻,于凌晨00点30分许到达事发地点。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途中山间枯叶厚重不时脚下踩滑,面对碎石滑岩,救援人员轮流接替,带领搀扶遇险者,一路至少有12处崖壁,遇到崖壁就利用绳索释放系统释放,历经困难险阻,最终将被困人员护送下山。

悬崖上“飞檐走壁”,营救800多余人

这样的救援是平凡的,更是频繁的。

尤其是在节假日,消防站内常常空无一人,大家不是正在救援就是在前往救援的路上,常常忙到没时间吃饭,没时间上厕所,甚至救援服一遍遍被汗水浸湿,来不及晾干。

据刘鹏旭介绍,投勤10多年来,嵩山消防救援站全体消防员攻坚克难、不畏艰险、英勇善战、救助于民,共接警800余次,出动队员4400余人次,抢救遇险遇难群众600余人,引导迷路被困游客800余人,救援行动、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报道。

今年3月19日,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政委潘留忠和副支队长李隆代表支队党委将国家消防救援局颁发的“2023年度消防救援队伍执勤训练工作先进政府专职消防队”奖牌交到登封市消防救援大队嵩山消防救援站。

“离开绳索技术,山岳救援几乎寸步难行”

“山岳救援的特点:一是遇险者多为未开发区域,救援人员难以直接到达;二是救援环境复杂、行动受限;三是施救难度大、时间长。”登封市消防救援大队三级指挥员王海宾告诉记者,在山岳救援体系中,绳索救援技术在山岳救援体系中占有极大的比重。

“虽然绳索救援不等于山岳救援,但离开绳索技术,山岳救援几乎寸步难行。”王海宾说,嵩山的山岳救援工作非常繁忙,这也跟此山地理地形有很大的关系,常常吸引着一些喜爱户外冒险而抱着侥幸心理的人们,不顾生命危险去尝试无保护的攀爬活动。

事故和灾难检验的并不只是“临场反应”,山岳救援往往功在平时。

自挂牌以来,嵩山消防救援站多次聘请专业的山岳救援教练带领队站开展实地演练,示范教学,提升实战能力,增加救援知识储备。参加的培训多了,参与的救援多了,嵩山消防救援站的每个队员就更明白,过硬的绳索技术才是救援成功的有力保障,而队伍需要不断学习新型的绳索救援技术,探索总结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山岳救援技术。

截至目前,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绳索技术协助支队编写绳索教材1次、拍摄示教视频10次。全体30名队员全部取得CRC绳索救援技术认证,其中取得教练证1人、高级证4人、中级证10人、初级证15人。

苦练“飞檐走壁”本领

为了立足于“全灾种、大应急”实战需求,嵩山消防救援站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在日常常态化开展绳结打法与运用、攀爬速降、渡过操法、现场急救、辩位方法、救援与自我保护技巧、固定支点架设、锚及锚系统制作、担架缚着、提升系统制作、下放系统制作、索道斜下救援、高角度救援、T型索道救援等山岳救援项目技能训练和战术训练,规范救援处置规程和技战术动作要领,有效提升队伍的绳索专业能力。

同时积极探索科学救援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救援力量(蓝天、神鹰、户外以及CRC洞穴救援等),形成联合救援指挥体系,在玉皇沟太阳峰水道、老龙窝、迎霞峰老张沟“一线天”等多个户外探险“打卡地”持续开展50余次的综合模拟应急救援训练,实现“统一指挥、组织科学、资源共享、处置高效”救援工作,提升了山岳救援效率。

同时,还创新建立“消警医民”联合救援机制。通过多年探索与实战磨合,构建消防、公安、医疗以及各类民间救援力量协调联络联合救援机制,将蓝天、神鹰、户外以及CRC洞穴救援等民间公益救援团队纳入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开创了山岳救援统一指挥、科学组织、资源共享、高效处置的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山岳救援工作效率,已成为河南山岳救援的一张全新“名片”。

“看到他们眼里的希望,身上疲惫就消失了”

“要说山岳救援不害怕那绝对是假的!可作为一名消防员,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执行任务时,面对父母妻儿的牵挂,报喜不报忧。”刘鹏旭说,这是许多消防员同家人之间的一种默契,那就是顾好小家就要先守好大家,守护万家灯火。

这些年来,他们收到过上百面锦旗,长达数十米的感谢信,一笔一画饱含深情;

他们收到过孩子们《记忆中的消防员》《星辰大海与你同在》的画作,感谢消防员“是奥特曼,有光”;

他们遇到过专程从外地赶来的游客,感恩“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

在刘鹏旭看来,正是人民群众对消防队伍的信任、对嵩山消防救援站崇高的赞誉,才催动着他们不断前进、不断超越自我。

“虽然我们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灭火消防员,也经常因担心被救游客的安危,在救援结束后仍心事重重、辗转反侧。”采访中,几位二十出头的消防员说道,尽管他们有时像个孩子,会祈求“今夜无警情”,甚至渴望像同龄人一样,家人闲坐、自由自在,拟或哪怕能睡个自然醒也行。然而,这也是奢望。那是什么让他们矢志不渝坚守呢?

人民,始终是人民。正因为嵩山消防救援站30名队员心中装着人民,才能在陡峭的盘道上健步如飞、向险而行。

“每当我们到达被困者身边时,看到他们眼里的希望,身上的疲惫一下子就消失了,感觉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消防员王凯的话是嵩山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员共同的心声——遇险群众无助的眼神,获救后发自肺腑的感激,让他们选择扎根嵩山,守好山、护好民。

Ο记者手记

将自己“钉”在悬崖之上

采访之余,记者体验了绳索救援的提拉与释放,而后又跟着消防员走进山里,看看游客经常被困的地方有多惊险。

尽管已经让消防员把车开到了半山腰,但爬上悬崖,对普通人来说依然是不小的挑战。

只见消防员走在山洪冲过的碎石路上,身负15公斤装备,依然如履平地。哪怕到了一处窄小至仅单腿能过去且垂直75度的悬崖,消防员也是“三两步蹿了上去”。

在一处陡峭的半山腰处,一组消防员迅速用电钻在身旁坚固的石头上打出3个小孔,将岩钉拧入其中,插上挂片盖紧螺帽,一个“三角保护站”快速搭成。另一组队员攀上巨石,扔下绳索,通过岩钉固定拉紧后,一条“生命通道”就此打通。

“就像今天这样,我们在找好锚点后,会把载有‘伤员’的担架从巨石上方沿着绳索快速‘滑’下。”王海宾告诉记者,这样打在嵩山上的岩钉还有上千颗。10多年来,嵩山消防救援站的队员们摸清了驴友们常走的几十条山路,走熟一沟一坎,记牢一草一木,并在沿途悬崖上打入岩钉,只为能在救援中“更快一秒”。

来源: 郑州观察

相关新闻
万亩桃花开 西华等你来
周口观察 | 2024-03-29
桐柏县淮源镇:“有事好商量” 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南阳观察 | 2024-03-29
有了政企协同“项目长” 超前服务让用户很安心
水电气暖 | 2024-03-29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