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夏萍 申子仲
6月26日上午,晴天里的大日头,开始了又一天的肆无忌惮。
郑州市中原区朱屯西路与西十里铺路交叉口北侧路东的铁皮围挡,长约20多米,宽近9米,占去了半幅路面。围挡内堆放着10多根外径1米左右的水泥管子,一辆中型吊车正在吊土。新破开的施工作业面深达4米,3名农民工在闷热的地坑里给污水管道“动手术”。头顶烈日赶来的,还有几位是身穿工装、制服的。他们,又是来“凑”什么热闹?
“病”来得突然
铁皮围挡“包扎”起来的污水管道病灶,属于中原区桐柏办火二(老火电二公司)社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集中了17个小区、6900余住户。所有小区均系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旧家属院,涉及企业机关包含二砂、国棉三厂、水工机械厂、区法院、二柴、一钢等等,清一色“火柴盒”老式居民楼。
上午9点多的时候,来了一支身穿浅蓝色工装的队伍。带队的是社区书记校云蕊,52岁,党龄10年,二级网格长。
“小区楼房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盖的,地下管道也是同步铺设,用的材料也不一样。”校云蕊介绍说,今年春节前,西十里铺20号院的居民忽然反应院子里排水不畅,起初社区以为就是院子里污水管道的“自身问题”,便组织党员群众“自力更生”,而“艰苦奋斗”一番后,疗效并不明显,可一时也找不出“病根儿”。
此后的几个月,相邻的19号院、130号院,接连发生雨后积水“病症”。“我们也奇怪啊,前年郑州那场大暴雨,我们社区都没啥大灾,今年春节过后,咋开始‘犯病’了?”
雨后的小区积水问题,害苦了不少居民。校云蕊书记说,他们社区有2个专属网格、51个微网格,微网格配置有102个网格员,元月底到3月中旬,所有的微网格员都被发动起来,一直在苦苦寻找“栓塞”的病因。
“任是谁,都不可能不发牢骚”
李锦权,76岁,党龄50年,火二社区微网格员。
李锦权在19号院东院住了35年,退休前是国棉三厂的工会主席,退休后长期担任小区楼长。他回忆说,19号院建成已经将近40年了,最先这一片都是土路,各个小区只管铺自己院子里的地下排水管。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所在的朱屯村才正式铺设了地下排水管道。
“那时候哪家企业建房,哪家企业负责配套连接主管儿,慢慢地相连成片,产权归属也很难说清。”今年春节前后,19号院等几个小区先后发生排污不畅。作为最基层的微网格员,李锦权老人也没少跟着忙活。他记得2月至5月上旬,先后在3个小区,以及西十里铺路北侧,组织过4次较大规模的集中吸污。“办事处和社区协调了大型吸污车,直接开进小区,或者打开路上的窨井盖,往外抽污水清淤。最多的一次抽了满满3车,足有10来吨。”
抽污水的办法虽然及时,但属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急诊”,治标不治本,群众依旧有怨言。李锦权说:“吸污车得等雨停了放晴天再行动,院子积水严重,还有味儿,任是谁,都不可能不发牢骚。”
吸污排查找病灶
“抽污水的办法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笨办法,倒也帮我们找到了‘病灶’。”高应招,34岁,党龄14年,桐柏路办事处统战员,二级网格员。当天快10点的时候,高应招也赶到了现场,他告诉大象新闻记者,今年2月街道办接到社区反映后,一边积极组织吸污车救急,一边全力联系城管、市政部门查找病根寻求良方。
“原来是想着,最好能找到当初埋管子时候的设计规划图纸,然后按图索骥找到病根。但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简单。”高应招说,由于地下管网牵扯到自来水、燃气、电力、供热等多家部门,且排污管道因“主家”太多、时间太久,刚开始根本无从下手。办事处也只好“硬着头皮,每逢积一次水,就组织吸污车来抽一次。最后一次从130号院,沿西十里铺路由北向南抽了将近200米,实在抽不动了。我们由此初步估计,“病灶”应该就在这个位置,也就是19号院门前这一段。”
听办事处书记详解“1+4+3+1”
在桐柏路办事处书记汪永峰的办公室案头,还摆着两份《情况说明》。说白了,就是关于西十里铺路排污治理的“求援信”。
汪永峰,47岁,党龄21年,一级网格长。
“自从今年3月‘数治中原’上线以后,类似的问题处理起来,效率高多了。”汪永峰亮出自己的手机,点开了他所说的“数治中原”。这是中原区自今年3月上线的一款政务APP,也是中原区开展党建引领网格化工作“1+4+3+1”的操作平台。
其中第一个“1”,指的就是“数治中原”平台。在当天的采访中,大象新闻记者所见到的每一位网格员,手机里都安装有这款办公软件;
其中的“4”,指的是“四协同”。汪永峰书记介绍说,这是网格化工作方法的“核心”。目的是将社区、街道、区直职能部门、市直职能部门,通过智能网络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攥”成铁拳,以期精准发力,高效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
其中的“3”,是指“三个清单”:权责清单、考核清单、职能部门对应清单;
最后一个“1”,指的是具体事项目标。“终极目标是推动网格化治理成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每项具体工作,都有对应的部门、人员、进度,甚至立项编号。”汪永峰说,比如西十里铺污水治理项目,立项编号是“ZY23062500069”。
城管人的“丰满理想”
ZY,无疑是中原区的拼音首先字母。23.应该是指今年。0625.应该是立项日期。也就是说,具体立项时间,是在记者采访的此前一天。可此处排污治理点的铁皮围挡,早在一个多月前就立起来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啊,其实我们早在3月份,就通过‘智慧城管’接到了桐柏路办事处的‘吹哨’。”说这话的,是中原区城市管理局市政科科长尚振营,58岁,党龄25年。
当天10点多赶到施工现场的尚振营说,他们最初的理想很丰满,寻思着能找到当初的规划图纸,以便精准定位“病灶”,但是现实却很“骨干”。
5月中旬,借着郑州市城管局“郑点亮”“郑路平”“郑好停”三项治理的契机,中原区城管局大兴调研之风,专门针对西十里铺多个小区的积水问题,在火二社区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征求老居民代表的意见,最终决定来一次“手术”,彻底根治“顽疾”。
当围挡立起来,道路开了膛,城管局的工作人员不由倒抽一口凉气。
“排污管道太复杂了。”敖明成,50岁,29年党龄,中原区城管局市政养护中心主任。他告诉记者,他们原计划是找到“病灶”后,采用疏通办法,将原有管道内的淤泥和堵塞物彻底清理干净,并预留清污口,方便今后出现类似情况后的疏通。没想到破路后才发现,排污管道粗细不一、材料不一、伤情不一。“有20公分口径的陶瓷管,有40公分粗的胶皮管。有的胶皮管已经塌陷变形,都是用了30多年的老管道,眼看就‘扛’不下去了。”
城管局上下级的微信对话
小病灶查出大症结,原先预定的小手术方案,显然“点不住滚儿”。
敖明成和尚振营连忙向局长黄建军汇报,倾诉难度、大倒苦水。
“不管用什么办法,最终的结果,必须是群众满意。”中原区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建军,50岁,党龄32年,今年4月份就任新职。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领导的指示,就是这么明确。
记者在尚振营的手机里,看到了他和黄建军6月16日早上7点多的微信留言记录——
黄建军:“好的,想办法也要把问题解决了,群众身边无小事儿,很多人在期待着!”
尚振营:“局长,放心,下午我就去与社区居民座谈……”
显然,此时的尚振营,已经准备对西十里铺路来次“大手术”了。
“数治中原”的闭环
于是,西十里铺路的排污治理方案不得不“推倒重来”。
6月16日当天下午,敖明成、尚振营与桐柏路街道办的汪永峰、高应招等人,再次来到火二社区,说明情况征求意见,社区网格员也再度启动了上报程序。
火二社区网格员韩春宁,31岁,党龄10年,三级网格员。她告诉记者,按照党建引领网格化工作程序,新发现的问题,需要由社区网格员通过“数治中原”平台上报给街道办;街道办根据情况在平台上“吹哨”,以引起上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呼应;职能部门“接招报到”,根据具体情况,协同区级或市级其他相关部门,与街道、社区一同勘察、会商,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具体方案通过平台反馈回街道办、社区,根据各自分工,配合施工方具体落实;落实进度最终及时反馈给“数治中原”平台终端。从而形成一个闭环。
这一整套流程,叫做“社区上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按此程序,16日座谈会后,社区及时上报问题;21日,街道办根据问题实际,查明并列出问题形成原因、主要困难、意见措施、初步方案后,在平台上“吹哨摇人”;当天下午,区城管局“接招报到”,会同市城管局、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进场勘察会商;至23日敲定具体方案,明确施工材料、团队;24日,组织材料、设备进场;25日,人员进场开工。至此闭环形成,立项完成。
安全生产不容半点马虎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新材料用的是混凝土排污管,内径达到了80公分。虽说是大手术,为了尽可能减少“创伤面”,方便附近居民出行,埋管子采用了顶管技术。
这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原有的40厘米口径胶皮质排污管,最初铺设时为了加固,周围全部用水泥大沙石子灌浆包裹。如今口径80厘米的新管子要想“顶”进去,必须要将原有的加固水泥立面打掉。
这是个“瓷器活儿”,人多也没用。
地下施工现场,有3名工人三班倒。他们头戴矿灯、蜷缩在水泥管子里,用电钻一寸寸艰难掘进。两天过去了,也仅仅顶进去了两根新管子。
“水泥管子里的温度有40多度,必须开着大风扇全速降温,还要不间断用管子输氧,保障施工安全。”不时来此巡视的办事处和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涉及到安全生产问题,这几天,他们都盯得死死的,不敢有半点马虎。
“我给你保证”
尚振营、高应招、校云蕊、李锦权在现场的时候,不时有附近居民前来打探排污管子埋设进度。
李锦权说:“这得问社区校书记。”
校云蕊说:“办事处的比咱权威。”
高应招说:“最权威的还得听城管尚老师的。”
“前天还想着12天左右搞定,根据这两天的进度,估计不会那么快。咱们得照顾到工人师傅的施工安全,一切都得按照有限空间作业的规范来。”尚振营希望居民多一些理解。
“那还得一个月?”有居民反问。
“用不了。”尚振营拍拍对方,又拍拍自己的胸脯,“放心,绝对用不了一个月,我给你保证。”
他们心里的“党建引领网格化”
不难看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数据智慧手段的深度赋能。老旧小区的配套升级已经显得愈发急迫,基层社会组织形式也与时俱进发生着深刻变化,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了更高质量的追求。诸多力量,共同推动着城市管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意创新。
在当天的采访中,大象新闻记者对部分采访对象提出了一个要求:每个人都对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谈一句心得。
微网格员李锦权:党建引领网格化渗透到最基层,能给老百姓更多参政议政、参管共管的机会。
三级网格员韩春宁:群众在网上,我们党的工作也要及时跟到网上。
二级网格员高应招:有了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就有了方向、有了力量、有了活力。群众就有了主心骨、主事人、带路人。
二级网格长校云蕊:组织下沉主动覆盖新领域新群体,能有效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以服务为纽带,能把群众更有效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一级网格长汪永峰:数码再赋能,关键还在人。党建引领并不是说只要身份是党员就行。而是要求党员以身作则,必须在推进网格化治理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刻顶得上,才能为基层党建构筑起坚实的动力主轴,推动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提升。
尚振营:我虽然不是网格员,但我是党员,也是一名城市管理者。新时代以更高质量党建引领的城管工作,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不断打破横向组织壁垒,打破原来的各行其事、各自为政,从而形成合力促成长效。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来源: 郑州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