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出台最新规划!确定金融、文旅、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目标

郑州观察 2022-07-12 13:19:59

7月11日,郑州市发布《关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力争十四五”时期,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左右,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5%左右。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左右,规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左右。全市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左右。

 

《规划》提出"一核”、"一带”、"三极”的空间布局:

 

"一核”强化能级提升:推动老城区高品质发展,提升服务能级。依托老城区服务业集聚发展基础,以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社区商业为主要载体,突出楼宇经济、街区经济、总部经济,提升商贸、文化、旅游等综合性、多元化、高品质服务功能,打造郑州服务业发展新形象。

 

"一带”强化战略引领:围绕黄河战略,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域为依托,发挥沿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科技资源集聚优势,高标准打造"沿黄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全面提升沿黄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服务能级。

 

"三极”强化辐射带动:充分发挥东部片区、南部片区、西部片区核心承载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现代服务业开放创新强劲增长极。

 

东部片区以郑东新区为依托,统筹中牟县,利用龙湖北片区、金融岛片区、云湖大数据产业园、高铁东广场、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平台,重点布局金融服务、文化旅游、服务贸易、科技服务等产业,建设成为引领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部片区以郑州航空港区为依托,统筹郑州经开区、新郑市,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研发设计、全球检测维修、汽车及高端装备研发、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建设成为国际综合枢纽和物流中心,成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载体。

 

西部片区统筹登封、巩义、新密、荥阳等区域,依托登封市核心片区、新密市古城核心板块、郑州西部新城(荥阳)核心板块等平台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健康医疗中心,成为美丽经济发展的样板。

 

《规划》还针对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和会展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商贸业、健康养老产业、公共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提出发展目标和方向。

 

 

现代物流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国际物流中心

 

以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统揽,坚持"通道+枢纽+网络”并进,到202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30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7%,基本建成立足中部、辐射全国、通达全球的国际综合枢纽和现代国际物流中心。

 

坚持航空引领、铁路支撑、公路配套、水路补充,全面开展空港型、陆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4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巩固提升郑州国家物流枢纽的集疏通达能力。

 

促进航空网、铁路网、公路网"三网”深度融合,高质量推进"四条丝路”(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积极引进现代物流企业,培育本土龙头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动物流载体平台扩容增效,重点推进郑州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园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中国(郑州)有色金属国际物流港产业园、河南保税郑州全球跨境E商务产业园区、郑州万邦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原跨境电商物流港等现代物流载体平台向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多式联运型等综合性物流园区转变。

 

统筹推进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城乡配送物流、大宗商品物流等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物流园区、基地,提升专业物流服务能力,形成冷链物流等专业物流服务的"郑州品牌”。

 

持续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推动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强化国际物流多式联运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支持本地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向多式联运经营人和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

 

加快物流业智慧化建设,建立健全智慧物流技术体系、智慧物流标准体系,构建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实现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信息共享。

 

 

【金融业】

创新发展金融业,建设国家重要的金融中心

 

以全面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为导向,着力构建适应实体经济投融资发展需求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力争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

 

做强金融总部经济,加快河南卢森堡中心、郑州国际金贸港、融媒信息港等项目建设,推动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郑州设立功能性总部或区域性总部。

 

做大做强本土金融企业,加快民营银行筹建,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实力和服务能力。

 

培育壮大资本市场,发挥郑商所龙头作用,完善期货品种体系,持续实施挂牌上市"千企展翼”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企业挂牌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直接融资比重。

 

深化金融开放合作,鼓励设立外商独资或者控股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引导本地机构联合外资共同设立合资金融机构,支持境外金融机构、多边金融组织设立区域或功能总部、分支机构或代表处。

 

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探索建立郑州地方金融风险预警平台,加强风险防控处置力度,提升跨行业、跨机构、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的能力。

 

 

科技服务业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全国产业创新服务中心

 

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引领,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技术转移服务、专业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建成与国际接轨的功能综合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900亿元左右,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80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倍增,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达到300家,成为全国科技服务业重要基地和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依托专业(学科)优势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健全以科技成果交易撮合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功能,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家创新资源高地和科技要素交易枢纽,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科技创业孵化链发展和市场化运作,形成完善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

 

坚持"聚机构、建平台、塑环境”发展路径,打造知识产权服务新格局。协同发展其他科技服务业。

 

 

商务服务和会展业

突出发展商务服务和会展业,打造国际商务中心与会展名城

 

紧抓郑州商务服务跃级提升的重要窗口期,支持商务服务做精做优,会展服务做大做强。到2025年,亿元楼宇突破80栋;引进区域性总部或功能性总部达到100家;展会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立足中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商务中心、会展名城。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全面提升楼宇载体功能,打造一批特征明显、产业集聚、行业集中度高的特色专业楼宇,推进商务服务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联动发展。积极引导楼宇差异竞争、协同发展,促进楼宇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亿元楼宇培育工作力度,推动楼宇产业集聚化发展。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32个核心板块为重点支撑,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总部深耕郑州,来郑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性总部,提高郑州影响力和知名度。充分发挥郑州总部经济集聚优势,采用"总部+基地”"总部+创新”"总部+金融产品”等方式,搭建"总部+”区域产品协作平台、"总部+”区域创新协同平台、"总部+”市场化投融资平台,全面提升郑州总部经济运筹能力。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发展环境,推动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咨询评估、融资担保、信用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广告会展等专业服务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逐步形成门类齐全、运作规范、专业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强化全周期一站式服务供给模式,支持中介服务企业开展咨询策划、设计咨询、后期运行维护、运行测试评估、应用整体解决方案等全流程服务。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加快构建"1+2+N”的会展业发展格局。推进郑州航空港区会展城项目建设,打造集展会、商务、购物、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会展城;做好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改造提升和中原国际博览中心资源整合;推进雁鸣湖国际会展小镇、嵩山论坛永久性会址、龙湖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规划建设。积极培育会展品牌。围绕郑州市产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吸引国内外品牌流动展在郑州落地生根;加大本土品牌项目的培育力度,通过整合资源,着力把郑州工业博览会、糖酒博览会、广告展、郑州车展、郑州汽车后市场博览会等项目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展会。

 

 

文化旅游业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中心

 

统筹推进文旅"两带一心”(沿黄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建设,健全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到202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2亿人次左右、旅游综合收入3000亿元左右,基本建成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

 

以"山(嵩山文化)、河(黄河文化)、祖(人文始祖)、国(国家起源),古今辉映(郑州中心城区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为主题,搭建黄河文化遗产廊道、沿黄生态廊道和旅游观光廊道,抓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等项目,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

 

创新推出黄河题材文化旅游演艺精品力作,提升"只有河南”"黄帝千古情”等文化旅游精品演艺水平,讲好"黄河故事”,塑造郑州"最美黄河”形象,叫响"黄河之都”城市名片。办好"老家礼物”创意设计活动,推出一批有文化、有价值的"郑州礼物”。

 

促进文旅与非遗、影视、科技以及农业、工业、商业等产业业态融合发展,催生一批特色文旅产业业态及产品服务。

 

推动文创园区扩容提质,以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郑州二砂文创园、芝麻街1958双创园区、郑州市中央文化区、金水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等为主体,推动数字文创、科技信息、视频视听、智能制造等创新业态繁荣发展。

 

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文旅新业态发展。

 

继续发挥惠民文旅消费季、文旅消费品牌榜等既有品牌活动的引导作用,促进文旅新消费。

 

加强"国际郑”旅游品牌建设,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国际少林武术节等重要文化展示交流活动,提升郑州国际文旅名城品牌形象。

 

 

现代商贸业

做优做精现代商贸业,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促进形成强大消费市场为基本方向,打造具有时尚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00亿元。构建完善"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社区商业”为核心的"1+1+1”实体商业体系。

 

围绕时尚购物、特色餐饮、文娱休闲、旅游观光、运动健康等业态,创新夜经济管理,繁荣夜间市场。

 

积极培育在线消费新热点,鼓励电商、快递等企业与实体店、商务楼宇和小区物业等合作,开展末端配送服务合作,满足群众"宅经济”新需求。

 

进一步规范"网红经济”市场,挖掘"德化步行街”等城市"网红打卡点”,推动"网红经济”健康发展。

 

支持商贸企业跨区域经营,拓展国内外市场,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内外贸一体化的大企业大集团。

 

充分挖掘郑州"老字号”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郑州"老字号”的经营特色,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开展连锁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经营。

 

 

健康养老产业

强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打造全国健康养老服务中心

 

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医养康养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医疗康复、养老养生、旅游休闲、绿色农业深度融合,联动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科技等相关产业建设康养产业集群,将郑州建设成为全省康养产业的创新区、引领区和示范区。

 

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创新居家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

 

健全专业化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养老服务企业或机构落户郑州。

 

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探索把医养结合纳入整个医改体系,推动医疗、医药、医保、医养、医改"五医联动”,在全市形成全方位、多层级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推动传统养老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快建设集研发、生产、仓储、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全国性老年用品产业园区,增加中高端健康养老用品供给,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健康养老产品品牌。

 

培育老年健康服务新业态,大力发展老年健康教育,完善精神障碍类疾病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机制,促进老年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发展面向老年人的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

 

 

公共服务业

做靓做大公共服务业,打造宜居宜业魅力之城

 

顺应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推动教育、医疗、家政、物业、文化等公共服务业高质量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国家级宜居宜业魅力之城。

 

建设区域教育中心城市。以建设"美好教育”为引领,创新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分类有序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时俱进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发展能级,构建服务全体市民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巩固和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强化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开展名医、名科、名院培育工程,深化城市医联体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托育机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树立托育服务"郑州标准”。

 

高质量推进家政服务业发展。以产业规模化、服务专业化、企业品牌化、管理规范化、行业信息化为路径,以发展员工制企业、推动家政进社区为途径,持续提高家政服务业有效供给能力,打造家政服务"郑州品牌”。

 

创新提升物业服务供给水平。引育一批物业服务龙头企业,推动"专业服务+智慧平台+行政力量”相融合,实现物业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模块化、社会化、精细化。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完善"市-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城市书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载体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打造便捷、惠民、高效的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加快发展其他公共服务业。统筹推进公共交通、公共体育、应急公共服务等其他公共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服务业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服务业基地

 

以创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为牵引,统筹实施"12356”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市信息服务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服务业基地,网络安全产业领跑全国第一方阵。

 

聚焦智能终端、新型显示、信息安全、智能传感、集成电路等特色优势领域,聚力打造"1号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软件、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地理信息、5G应用、物联网技术服务、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提升产业载体平台服务能级,重点推动中原科技城、龙子湖智慧岛、鲲鹏软件小镇、金水科教园区网络安全产业基地、郑州航空港区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信息服务业载体平台建设,高质量推进郑州中兴产业园、紫荆网络信息安全科技园、天健湖智联网产业园、智慧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强化河南省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移动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作用,新建一批软件类工程研究中心等载体平台。

 

发挥好郑州市软件业在信息安全、轨道交通、地理信息、金融税务、医疗卫生、工业控制、物联网等领域的比较优势,打造一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国内外知名品牌。

 

优化产业发展政策与环境,构建完善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改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

 

 

时尚创意产业

积极发展时尚创意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时尚创意中心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构筑时尚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四新”设计产业、时尚产业。到2025年,逐步建成时尚总部聚集、设计师汇聚、品牌荟萃、活动突出、消费活跃的时尚产业集群和以原创、设计为特征的全国知名时尚创意中心。

 

聚焦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文化创意、时尚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广告及会展设计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设计之都”。聚焦创意引领,促进传统消费品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时尚服务业,着力打造"时尚之都”。

 

聚焦"时尚+”"创意+”新业态,着力培育更具时尚感的科技产品和服务,探索发展时尚运动、时尚健康、时尚动漫等新业态。

 

实施"郑州品牌”整体营销推广计划,助力"郑州女裤”"郑州文创”"郑州设计”等郑州品牌提升认知度、美誉度、知名度。

 

继续支持举办"中原芳华时尚周”"郑州国际时装周”"中原时尚直播”"郑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提升郑州时尚创意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电子商务产业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

 

围绕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持续优化电子商务生态,壮大新型数字消费市场,促进电子商务协同和高水平开放,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到2025年,电子商务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跃升,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交易额达到200亿美元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营销渠道,建设若干个国内领先、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大型网络零售平台,打造一批本土互联网品牌、新国货,培育一批具有郑州地域文化元素、特色IP的电商品牌。

 

大力发展直播电商,依托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结合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内容制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直播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集聚优质直播平台、MCN机构、直播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形成集群效应。

 

引导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企业或平台,在郑设立运营及集货中心。提升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建设水平。

 

加强郑州与国内电商领先城市对接合作,重点借鉴先进发展经验,搭建电商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探索电商政策、服务、模式等创新,推进项目对接,强化竞争合作。

 

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模式,与伙伴国合作在电商促销节打造国别爆款,促进产业对接,培育先行示范,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来源:顶端新闻

 

 

来源: 郑州观察

相关新闻
河南大部分地区小麦平均亩产在1000斤以上,总产预计超常年水平
时之眼 | 2022-07-12
南召法院举行“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活动知识测试
南阳观察 | 2022-07-12
桐柏县平氏镇:积极开展“万人助万企业”活动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南阳观察 | 2022-07-12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