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夏萍 通讯员 吕炜琦 蔡晓红/文图
核心提示:小区封控管理,生活依然继续。对于广大居民来说,除了心系菜篮子、米袋子、药瓶子,生活垃圾的出口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焦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同样身穿“大白”,有的加大消杀强度和转运力度,有的调配专人、专车建立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有的甚至24小时随时待命……他们的辛劳付出,只为让郑州人的宅家生活始终干净、整洁。
采取“五步消毒法”,提升清运“安全线”
疫情当前,垃圾堆积极易引发病源生物滋生细菌,如何把每天居民产生的垃圾清理干净,这是摆给城市管理部门的一道难题。
而金水区城市管理局渠西路环卫中转站站长许玉凤用自身行动给出了答案。
(许玉凤)
“我们每天凌晨5点准时来到这里,穿好防护服,戴好手套、帽子和口罩,然后对垃圾中转站进行第一次全面消杀。”许玉凤告诉记者,待中转站首次消杀完成后,保洁员才能进站倾倒垃圾。对中转站的全面消杀工作她每天要重复6次以上。
据她介绍,现在消毒、消杀作业现在已经拓展到中转站周边,为全面防止病菌滋生,她们采取“五步消毒法”:居民生活垃圾、道路清扫垃圾及收集车辆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消杀;进站倾倒前由各站进行二次消毒;倾倒后由各站再进行三次消毒;作业完成后,各站对墙面、地面、站台、压缩装置、周围环境喷洒消毒溶液进行四次消毒;垃圾外运车辆离站时,各站对车辆车轮,密封箱体尾门等易污染部位,喷洒消毒溶液进行五次消毒。垃圾倾倒人员进站需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与站内工作人员相互间保持适当距离,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
随后,记者在垃圾中转站旁边的一间办公室内看到,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的各类工作台账,该垃圾中转站转运的垃圾清运趟数、消毒、消杀时间等在台账上都有详细的记录。
“大家现在每天都提前一小时上班,延后一小时下班,加大转运力度,苦点累点都不怕,只想为防控疫情出点儿力。”金水区机械化公司经理候延斌对记者说。
组建“党员先锋突击队”,调配专人、专车建立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
辛劳的清运,漫长的等待;晚上出门,天亮回家。疫情发生以来,这是金水区机械化清运车队队长王超每天工作的节奏。
“从晚上8点至凌晨5点左右,我们就开始对辖区23座垃圾中转站进行消毒、消杀、清运作业。”王超称,早上9点左右又开始对封控小区、健康关爱中心内生活垃圾进行清运作业。
(王超)
为安全处置这些“特殊垃圾”,王超还第一时间组建了垃圾“党员先锋突击队”,配置齐全的防疫防护物资,调配了专人、专车,每天对辖区各环卫中转站、封控小区、健康关爱中心实施垃圾收集清运作业,并在专线的基础上建立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直运至垃圾焚烧场专项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很多人会关心涉疫垃圾的问题,我们在处置举措上落实落细,力争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二次污染的风险。”针对陡增的垃圾量,王超及时调整车辆、增加清运频次,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目前,金水区共有社区生活垃圾收集车899台,生活垃圾外运车辆120台,中转站及垃圾外运人员345人,平均每日清运中转站生活垃圾1000余吨,相当于每天搬120头成年大象,封控小区、健康关爱中心内生活垃圾约16吨。
高频消杀、加强防护……环卫部门升级公厕防疫措施
遍布大街小巷的公厕,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公厕的密闭空间,以及“公共”属性,也让病毒传播有了“可乘之机”。
金水区城市管理局环卫精细化公司为了遏制源头,升级公厕防疫措施,每日对公厕进行2次以上全面消毒,人体接触频繁的部位,如水龙头、扶手、马桶坐垫及按钮等高频使用部位实行动态清洁消毒。每日消毒不少于4次,所有清洁工具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胡翔)
同时,在作业过程中,该公司经理胡翔要求工作人员全程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每次作业前后进行手卫生,作业完成后及时对防护物品、工作服进行清洁、更换、消毒。
织密疫情防控屏障:设立临时检疫站,把病毒拒之门外
清扫车队担负着金水区机械化清扫工作,作业车辆多,涉及道路多,停车场较分散。
疫情发生后,金水区城市管理局清扫车队队长袁彬宾立即要求各作业队在停车场出入口设立临时检疫站,配备体温计、消毒水、一次性口罩,对出入的司机每天进行体温检查并登记,对出入的车辆进行消杀,把病毒拒之门外。
(袁彬宾)
而袁彬宾更是亲自上阵,与同事们一起对清扫车进行消毒、消杀。消毒喷枪的水把他的鞋都濆湿了,他还是认真对每台车辆进行查看,确认消毒完毕,才赶到另一个口,查看清扫质量。
“在人们脚步变慢的同时,我们的步伐变大了,车子更快了,街头出现的次数更频繁了。特殊情况,我们环卫人定会上下齐心、携手奋战,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好好守护这个城市,让它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正在渠西路环卫中转站现场指导作业的金水区市容环境卫生队队长聂思民说道。
来源: 郑州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