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王韶卿
4月27日,郑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郑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何雄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极不平凡、极其艰难、极具挑战的2021年,郑州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记者了解到,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691亿元、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89.2亿元、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23.6亿元、增长0.3%,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7.71万户,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31%,进出口总额增长19.1%、占全省的71.8%,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7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1个百分点。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12家,引进各类人才1.8万人
2021年,郑州聚焦聚力蓄势增能,科技创新全面提速。中原科技城加快建设,全国“双创”活动周郑州主会场成功举办,签约高质量项目50个,投资金额800多亿元,与50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积极推进与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融合发展,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908名,成功签约上汽集团,超聚变等领军项目87个。
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挂牌运行,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新增新型研发机构10家,获批省中试基地2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12家、增长41%,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41件、增长38.7%。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总量突破1万家,科技孵化载体在孵企业1.49万家,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6家、培育省级研发平台241家,实施重大一流课题4个。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发布郑州人才计划系列政策,引进各类人才1.8万人,郑州技术交易市场线下投入运营,技术合同成交额30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58.8%;世界传感器大会成功举办,鲲鹏软件小镇(一期)投用,英国伦敦、德国汉堡、新加坡3个国际离岸创新孵化中心挂牌成立。
认定“三高”企业2035家,“专精特新”企业960家
2021年,郑州聚焦聚力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制造业稳中向好,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3.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2.1%,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82.1%、43.4%。
创新科区域总部基地等281个项目开工建设,富泰华5G智能手机、华锐光电等284个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40.1%。新增“上云“企业1.7万家,认定“三高”企业2035家,“专精特新”企业960家。建成5G基站2.5万个,小微企业园开工28个。
服务业提质增效,组织“醉美夜·郑州"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2.5亿元消费券带动直接消费57.4亿元,获批国家级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城市、服务业标准化(商贸流通专项)国家试点城市。
存贷款余额突破5.7万亿元,新增上市企业5家。郑州商品交易所成交量、成交额增速居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所首位,物流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
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超聚变公司首台服务器量产下线,浪潮安全可靠生产基地、中国长城(郑州)自主创新基地、紫光智慧计算机终端全球总部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28.2%。
老旧小区改造完工1994个,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7.2%
2021年,郑州聚焦聚力协调发展,城乡统筹提质增速。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市区主次干道及支线路网完成改造440公里,老旧小区改造完工1994个,打通“断头路”65条,市区新建公共停车泊位5.9万个。完成道路中小修130.5万平方米、治理病害窨井盖10.7万座、整改施工围挡526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405万平方米,创建精品道路1017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7.2%。
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北货运区、高铁南站主体工程完工,郑许市域城铁路贯通,郑济高铁郑濮段联调联试,第二绕城高速全线开工,省道312市区段建成通车,国道310西南段主线、环城货运通道全线贯通。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32个核心板块加快建设,城市大脑三期全面启动,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06.3公里。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全线通车。南部(二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入试运营,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20.6公里,燃气管网105公里,供热管网91.3公里,新发展燃气用户11.5万户,新增集中供热入网面积776.6万平方米。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开工建设精品村50个,89个示苑村达到“四美”乡村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7%,94%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
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都市圈范围由“1+4”拓展到“1+8”,积极谋划推进郑开同城化示范区,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发展进程。谋划实施轨道交通S2线等合作项目,郑新产业带、许港产业带加快建设。
营商环境全省综合排名连续三年第一,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跻身全国前十
2021年,郑州聚焦聚力提档升级,改革开放纵深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省综合排名连续三年第一,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跻身全国前十,上线“一件事”和高频事项946项,其中“掌上办”事项721项,115个“三跨”型“一件事”实现线下办理,申报材料、办理时限、跑动次数分别压缩58.7%、87.8%、82.8%: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61个、54个工作日内。
“四条丝路”协同发力,郑州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48条,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国际货运班列(郑州)开行2002班;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获批;跨境电商交易额1092.5亿元、增长17.4%。铁海联运到发集装箱17930标箱,增长18.6%。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扎实推进,256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完成98%,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125计划”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9个、投资总额2279.4亿元,引进省外资金1252.4亿元、增长3.1%,实际吸收外资48.6亿美元、增长4.4%。实施“三个一批”项目322个、投资总额3909亿元。
实现综合优良天数237天,出租车实现新能源车全部替代
2021年,郑州聚焦聚力黄河国家战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扎实整改。综合优良天数237天,较上年度增加7天,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中提升5个位次,连续两年稳定退出后20位;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42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2位,是全市有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
“双碳”工作扎实推进,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全部搬迁,16家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关闭退出,压减煤炭产能252万吨、耐材产能70万吨,新增充电终端2600个,市区巡游出租车实现新能源车全部替代。
生态屏障高效构建。实施国土绿化3.89万亩、抚育中幼林7.67万亩。新增绿地1783万平方米,新建生态廊道16条108公里,208个公园游园建成开放。成功申办2025年第十一届花博会。
新增城镇就业13.63万人,新投用中小学校30所
2021年,郑州聚焦聚力民生福祉,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民生投入121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1%。新增城镇就业13.6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6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加大民办幼儿园政府回购,237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公办学位占比提高至56%,普惠幼儿园覆盖率84%。新投用中小学校30所,增加学位4.9万个,培育新优质初中54所,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占比下降到6.6%。10所市属高中新校区开工建设。“双减”改革强力推进,午餐供餐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
国家区城医疗中心郑州儿童医院南院区投入使用,7家医院纳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县域医共体深入推进,100家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基层诊所标准化药房建设200家。新增养老服务设施284个、床位7200张。
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德化街成功创建国家首批旅游休闲街区,“唐宫夜宴”“只有河南”成为现象级文化精品。建成安置房56591套,回迁安置群众13.5万人,新开工15437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万套、分配公租房8496套,有效缓解新市民住房困难。
来源: 郑州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