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宋迎迎 萌友 郭佳星 陈龙/文图
中秋节前夕,二七区温暖办工作人员带着慰问品走进樱桃沟管委会曹洼社区刘章成老人的家中。刘章成老人远远地看到工作人员就迎了上去,笑呵呵地说:“谢谢你们,谢谢政府!盖房子、送家电、买衣服,过节还来送慰问品,太感谢了!”老人介绍,自家的房屋原来是石头堆砌而成,雨天漏雨、冬天似冰窖,现在的新房宽敞明亮,更加结实。
刘章成老人的新房,是二七区“温暖二七”建设工作中“给困难老人一个家”慈善项目,通过募集善款免费为老人建设的,除刘章成老人外,该项目还为辖区4户困难老人修缮重建房屋,并于今年7月前全部完工、入住。
近年来,郑州市二七区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聚焦聚力城市精准救助,坚持以关爱老、少、妇、困难和特殊群体为重点,以温暖工程和项目化推进为抓手,持续开展“温暖二七”建设,创新实施“两畅通、四保障、五推进”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民生普惠、精准帮扶、社区治理、慈善助力、文化宣传五项温暖工程,受益群众达28万余人。“温暖二七”先后荣获中国慈善年度推动者、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慈善事业政策推动者等多项“国字号”荣誉。2021年9月5日,“温暖二七”精准扶贫项目荣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民生普惠 让“一老一小 ”都挺好
9月17日,在淮河路街道绿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辖区80岁老人白海亮一早便来到这里,参加照料中心的活动,整个人神采奕奕。还有许多辖区老人结伴而来,在这里下棋、打牌、唱歌、跳舞,老人们感慨道:“这里的设施很完善,吃喝玩一应俱全,服务也很全面、贴心,子女们出远门也没有了无后顾之忧。”
近年来,二七区开展“民生普惠”工程,兜住兜牢基本民生,聚焦城市养老问题,从老年人的需求入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有效扩大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着力推进养老服务由兜底型向普惠型转变。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1处,覆盖83%的城市社区,养老床位近2000张,日间照料床位500余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全市第一,老年餐桌400余张,办理助餐卡4800余张,累计助餐达到24.7万人次,有效缓解70岁以上高龄老人就餐难。年底前,二七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达到115处,到2022年实现全覆盖。
聚焦一老一小,二七区还实施开展了美好教育、慈善助学、护童行动等民生普惠项目。
坚持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二七区率先将解决中小学生在校午餐问题纳入“温暖二七民生普惠温暖工程”之中,积极探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将孩子下午放学和家长下班的时间差一并“补齐”。“我和爱人是双职工,不能在4点多接孩子,学校现在开展的课后延时服务,不仅解决了我们不能按时接孩子的问题,许多作业也能在延时课堂上完成,一举两得。”政通路小学家长孙先生对学校课后服务非常满意。
五年来,二七区新投用中小学、幼儿园64所,新增优质学位5.9万个,五年间学位增加了一倍。通过校内食堂和校外配餐的方式,实现了中小学午餐供餐全覆盖,课后延时服务覆盖率64.89%,每年设立美好教育发展基金600万元和慈善助学基金400万元,为1000多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1500余万元,积极推进“护童行动”活动,累计完成230多名困境儿童的“一对一”结对帮扶。
精准帮扶 让“困难群体”都暖心
“我们借助‘互联网+’手段,打造‘精准帮扶’,在全省首次尝试‘互联网+社区慈善’的互助模式,率先建立立体可视化‘温暖二七’精准救助大数据系统,把之前群众找政策救助帮扶,变为了现在政策找群众的帮扶模式,使民生保障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二七区“温暖二七”建设办公室负责人陈龙介绍。
该系统有效整合民政、残联、工会、妇联、人社等部门信息,全面掌握全区175个社区(村)低保、优抚、老人、残疾、困难妇女、困难职工等11类16000余名困难群体的救助信息,通过实施在线定向帮扶,使辖区11类困难群体精准救助率达80%以上。针对“贫困、弱势、大病、残疾”等特殊群体,二七区实施免费体检、住院救助补贴等举措进行帮扶,帮助辖区内900多人次残疾人走出家门。
可视化‘温暖二七’精准救助大数据系统,设立在二七区慈善驿站中,“在这个慈善驿站中,还可以通过买东西进行慈善捐款。每件商品不仅让利20%用于慈善救助,每卖出一件商品,还有2%直接进入二七区的慈善基金,用于11类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二七区慈善驿站自运行以来,在全区共帮扶救助困难群众1.6万余人,消费实时捐赠额达3.44万元,累计发放救助代金券126万元,通过电子券、会员折扣券、慈善慰问、慈善救助、微心愿等方式,线上和线下共为社区近3万户居民开展慈善服务;疫情期间,低价向辖区居民销售、赠送时令蔬菜、水果及日常消毒用品,在疫情应对及社区治理实践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慈善助力 让“民生建设”更高效
二七区在全省首次尝试“互联网+社区慈善”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模式,搭建“温暖二七”公益慈善信息平台,打造便捷、透明、高效慈善。目前,二七区成为中华慈善总会全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首批试点城区之一。
文章开头提到的刘章成老人,他的新房就是在“慈善助力”温暖工程实施下建成的。近年来,二七区不断加强原有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推进更有二七特色的温暖工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惠及辖区群众。
面对汛情、疫情双重战役,二七区迅速开展受灾困难群众专项救助行动,通过链接整合资源、网络平台募捐动员等方式,为全区筹措款项8000多万元、物资近1.2亿元,有效缓解了受灾群众帮扶和灾后重建的压力。
在今年的“99公益日”活动中,二七区通过腾讯公益平台上线“温暖二七”慈善项目,开展网络募捐活动,3天动员全区18万多位爱心人士参与活动,筹集善款14133200元,连续两年在郑州地区排名第一,为慈善事业贡献二七力量。
社区治理 让“基层治理”更贴心
近年来,二七区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区级社会组织双服务发展中心,培育发展社会组织330余家,连续四年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购买专业社工服务,涵盖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平安建设、残疾人社会支持、妇女维权关爱、困境青少年关爱、婚姻家庭调解等9大类30多种服务,切实将群众所需的服务送到他们身边。
淮河路街道光合共创空间,是全市首家街道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示范基地,通过孵化培育公益慈善、文体活动、居民自治、便民服务、平安建设等五大类社会组织,真正将公益服务带到群众身边。负责人路斌介绍到,“光合共创空间作为枢纽型社区服务综合体,通过整合辖区社会资源,收集居民的各类需求,量身定制不同服务项目,由辖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进行项目认领,动员全社会更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当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使社区服务更加贴心、暖心。”
社区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广泛激发了辖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淮河路街道陇中南巷老党员楼院环境治理服务队、诗歌朗诵社、“巧厨娘”送餐服务队等一批备案完善且成熟运转的社区社会组织相继组建,通过参与“联心公益节”等形式,围绕街区中心工作开展服务,关爱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的“一个人的剧场”等温暖品牌项目逐步形成,叫响了“身边的公益”社区微公益服务品牌。
文化宣传 让“温暖”成为新风尚
近年来,二七区在“二七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把发展民生事业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文化二七聚人心,温暖二七暖民心”为目标,坚持以德治区的发展理念,弘扬春风化雨的温暖力量,成为郑州市唯一获评的“中国爱心城区”。
2018年以来,二七区成立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作为全市唯一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在全市率先创新打造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组织实施线上、线下各类志愿服务培训3000余场次,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6000余场次。
在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社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温暖活动中,营造基层社区群众团结奋进、社区与群众一家亲的美好氛围,使广大群众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身到“温暖二七”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来。
二七区利用各类媒体平台积极宣传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慈善之星”不断涌现,一大批“温暖人物”先后荣获“感动中国”“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温暖”逐步成为二七区新风尚,善言、善行、善心蔚然成风。被誉为“温暖之城”“全国道德高地”的二七区,逐步树立了开放包容、崇德尚贤、文明和 谐的区域对外形象,慈善事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显著增强。
猛犸编辑:李雯
来源: 郑州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