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承志树人蕴古镇,卧虎藏龙彰宏村。青山绿水引诗赋,墨瓦白墙牵画魂。”宏村,古朴而充满灵气,清秀而富有诗意。她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诉说着古老的历史和神奇的传说。她的美时常让人驻足不前,流连忘返,她的故事被人传唱,绵延至今。
我们一家三口来到宏村,已是傍晚。此时的宏村游人如织,人们拿着手机,举着饮料,徜徉在小镇的街道上。巷子两侧的墙壁上挂着红灯笼,店铺、饭店都敞着门,招揽着游人,一派热闹景象。我不禁疑惑,这是想象中宁静的古镇吗?妈妈一笑,说:“明天早上我们再出来看看吧。”
早上的宏村是安静的。一走出民宿,我就得出了这个结论。宏村保留了较完整的徽派古建筑,黑白相间,错落有致。由于大多是明清时期的,所以穿行于这样具有历史感和岁月沉淀的建筑里,我也似乎穿越时空,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仰望着高高的马头墙,青灰色的石瓦,湛蓝的天空,历史在这一瞬间定格。在那灰白色的墙壁上,由于雨水长时间地渗透,出现了大片的水渍,有的已经形成了绿苔。这绿苔的青色和墙壁的灰白竟然如此神奇和谐地融为一体。巷子里没有游人,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寂静悠远,如果此时能够下雨就完美了,似乎真的觉得会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向我走来。宏村的布局呈“牛”状,大大小小的巷子边的水渠暗道就是“牛肠”,这也是宏村区别于其他古镇的所在。人走在巷子里如走迷宫,如果没有巷口拐角处的箭头指引,我们可能会一直在巷子里转悠。清晨的游人较少,我们一直朝着月沼的方向,徐徐而行,静静地品味这宁静的乡村。
月沼是村中的一片半月形的水面,就在村祠堂的前面,水面很平,很清,虽然不大,却很精致。水边的白墙青瓦,葱郁的小树,大红的灯笼,还有远处的青山,天空的云朵,都倒映在这一片静水中,说不出的静谧,说不出的恬淡,是宏村早晨最好的景象。有几个游人来到湖边,或坐或站,随兴一摆,举手就拍,无需构图,无需取景,手机里就呈现一幅美好的画面,“太好拍了!”,“太出片了!”人们悄声地赞叹着。
如果说月沼静如西施,那么村口南面一片稍微大一点的湖水,却如一位大家闺秀般端庄优雅,临湖照镜。有一首诗记载着明丽的南湖:“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湖面比月沼大出很多,湖里种了许多荷花。此时正值夏季,那朵朵粉嫩的花儿有的亭亭玉立,摇曳生姿,有的躲藏在圆圆的荷叶里,若隐若现。荷叶上晶莹的露珠在晨风的吹拂下似乎要滑落水面一般,摇摇欲坠。湖中央有一座石桥,就是有名的画桥。此桥连通南北两岸,宛若一条玉带浮于水面,桥洞映于水中,形成一个圆形。岸边的柳树下,写生的学生们,支起了画架,调配着颜料,描绘着眼前的美好,把这古朴的乡村,还有那一汪碧水,两池荷花,三五成群的游人,精致的石桥,远处的青山,澄澈的蓝天,都融入了这幅天然的中国水墨山水画中。
七点半以后,游人渐渐多了起来,导游的小喇叭一响,水乡的静谧也被打破了。我们转而去参观人文景点。宏村最有名的就是月沼旁边的汪氏祠堂,里面有汪氏先贤的画像和介绍,奇特的是还有一位女性。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这是很罕见的。她是明永乐年间的汪氏族长夫人,在丈夫外出为官的几十年间,她赡养父母,教养子女,并且实际承担起了族长的职责,但她最突出的贡献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宏村水利体系。这套精妙的水利体系不仅丰富了村中的景观,提供村民日常用水,还兼具防火功能,造福了全村乡亲。村中还有多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独特的建筑设计,繁复的门楼,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都叫我叹为观止,深深感叹古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天的宏村游,使我领略了“中国最美画里乡村”的美好,也看到了商业化冲击下的喧闹。如何更好的保护传统历史遗迹,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但愿宏村的美能唤醒更多的人们回归自然,保护原生态,使古建筑的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永远流传。
(郑州外国语中学2023(2)班 傅同翔 指导教师:崔媛媛 石长玉)
来源: 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