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今天(3 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优质睡眠,开心益智。调查显示,我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
我国大约15%的人存在睡眠障碍
睡眠可以恢复精神、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刚刚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指出,我国居民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相比10年前缩短近1.5小时,仅35%的人睡够8小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我们睡眠时间不够或者睡眠有问题的人,主要集中在我们一些青少年,他们长时间或者过多的时间花在电子产品上,比如说睡觉之前使用手机、使用电子产品,如果睡觉前看半个小时的手机就会对晚上的睡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建议睡觉之前一个小时之内要把电子产品停掉。
专家介绍,青少年、女性、老年人是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很多的女性由于生理的原因,家务的原因还有工作的压力,也有睡眠的问题。老年人65岁以上有一半人,有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所以老年人建议白天要有户外活动,要有适当的体育锻炼,要有适当的时间晒太阳,这样晚上的睡眠会变得更好。
睡眠障碍可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
临床研究显示,睡眠障碍可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我们白天大脑当中产生的一些代谢的废物,只有在睡眠当中,通过血液、脑脊液屏障交换,把这些代谢的废物交流到血液当中,再通过我们的体循环排出去。所以经常睡觉不好的人,会头昏昏沉沉、会嗜睡、会容易得老年痴呆、会感觉记忆不好、会变得脾气暴躁,所以睡眠对大脑的功能维持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血糖、血压、心律的节律性改变都需要靠睡眠来维持,过长或过短的睡眠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睡眠障碍,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另一项纳入40余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天睡眠小于6小时,是高血压、房颤、肺栓塞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潜在风险因素。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由于我们白天的兴奋紧张,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兴奋,都需要在晚上通过睡眠以后得到调整,这样我们的血糖白天才能变得稳定,我们的血压才能变得稳定,所以健康的睡眠、足够时间的睡眠,对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睡眠出现问题应足够重视 及早干预
有数据表明,近80%的失眠患者没有得到规范治疗。专家提醒,严重的失眠还易诱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睡眠出现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早干预。
专家介绍,运动疗法在睡眠障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动可以显著提升夜间睡眠质量,持续3个月以上的长期运动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更加显著;中等强度的有氧体育活动对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最佳。有氧运动还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过去一年我们全球的科学家们,包括我们中国的睡眠科学家们,在治疗方面有很多的进步。我们就发现我们通过照射太阳能够改善我们的睡眠,还有很多的物理治疗,比如说我们的一些磁治疗、电治疗,可以能够改善我们的睡眠;我们现在在临床上正在试验一些药物,它跟传统的安眠药不一样,它没有成瘾和依赖的作用,也希望将来能帮助我们的失眠病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周莉
来源: 有医说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