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梁新慧
开幕式
5月20日,“日月同辉——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志暨李胜强杨晓平伉俪作品展”在上海市群艺馆开幕。此次展览既是河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钧瓷烧制技艺传承成果的荟萃,也是沪豫两地文化交流的盛会。展览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展会现场拉坯体验
【一】80余件钧瓷精品展出,深受好评
展览分为技艺、传承、创新、生活四个篇章,集中展示80余件优秀钧瓷精品,立体呈现出钧瓷由传统到现代的奇特魅力,涵盖了钧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志从艺60多年来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杨先生徒弟李胜强、杨晓平这对钧瓷伉俪的艺术风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称赞,杨志从事钧瓷烧制六十多年,他怀揣对钧瓷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致力于传承钧瓷技艺、弘扬钧瓷文化,为当代钧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培养钧瓷烧制的后继人才付出心血。而李胜强、杨晓平是杨志的高徒,他们刻苦学习、潜心研究,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同时,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开拓了更具时代意义的创作之路,创作出大量符合现代审美取向的精美作品。
参观
“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钧瓷、认识钧瓷、享用钧瓷,进而提高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陶瓷乃至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同时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中国陶瓷技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的审美追求和生活质量而不懈努力,让中国陶瓷在当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上海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表示,5月20日到5月28日是上海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本次展览是市群艺馆在首个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的精品展。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展览,吸引更多市民走进文化馆,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欣赏钧瓷瑰丽丰富的古典美,从中感受到钧瓷传承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领略其独特的东方意境和文化内涵,这也与“开放、融合、创新”的文化馆服务周主题所契合,加大对文化馆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引导更多市民、游客了解文化馆、走进文化馆。
杨志钧瓷艺术馆馆长杨晓平向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捐赠作品《日月同辉》
【二】两代人坚守钧瓷技艺,各有特色
1947年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的杨志,是钧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当代钧瓷三杰之一。在钧瓷的“十八般武艺”中,杨志最擅长手拉坯和造型,坚持“型为本,釉为魂”“宁整勿碎,宁简勿繁”。其作品造型讲究气势和神韵,线条流畅,棱角幽雅;釉彩丰富,厚重而不轻浮,玉润而不娇艳。
展览展出了杨志的多件代表作, 如作品《吉祥尊》,汲取中国青铜器之精华,4个对称的雕饰兽头以“活环”为耳饰,极为难得。据介绍,历史上钧瓷从未有过“活环”,受玉雕“活环”启发,杨志决定变“死环”为“活环”,但因钧瓷是厚釉,稍微掌控不好就会断裂,挑战难度极大。经过苦心钻研,杨志发现了一种铁足釉,不易粘结,且耐高温,终于实现了钧瓷“活环”的创举。
李胜强
杨晓平是杨志唯一的女儿,从小接受父亲与多位钧瓷老艺人的言传身教,1989年正式进入钧瓷行业,善于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以熟悉的事物和陶艺手法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她的代表作《琵琶瓶》以古典乐器“琵琶”为灵感,造型古朴端庄、挺拔秀美,釉色莹润剔透、过渡自然。
李胜强因“爱”与钧瓷结缘,跟随岳父杨志学习技艺,与妻子杨晓平一起肩负起钧艺传承的重担。他的代表作《日月同辉》采用传统手拉坯制作成器,创新跳刀纹饰运用作品之中,同时饰两种釉色,中心饰传统钧瓷铜红釉,中部饰传统月白釉色,外围饰跳刀纹饰,红色热烈奔放,月白色冷凝静怡,跳刀纹似光芒万丈,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新颖独特的艺术美感,极具视觉冲击力,构思巧妙,工艺精湛。
李胜强、杨晓平夫妻二人都固守着以传统技艺为本、以现代审美为枝的创作理念。
李胜强说,让上海市民了解钧瓷、认识钧瓷、喜欢钧瓷是本次展览挑选作品的出发点。作为一名钧瓷匠人,传承千年钧瓷文化,在时代进步与文化激荡中不断创新、创造,烧制出具有时代特色、有思想、有创意的钧瓷作品,是历史与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促进沪豫两地文化交融互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来源: 一起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