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黄河 | 刘玉珠:文物+科技+教育+创业 以文化产业来带动文化传播

一起萌动 2023-04-18 15:14:40

大象新闻特派山东记者 付雨涵  胡俊峰/文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魂魄。如何发掘黄河文化的内涵,活化黄河文化遗产,讲好黄河故事?在4月18日举行的黄河文化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中,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从文化兴起来、文物活起来、各方动起来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阐述。

凝练先进理念  让黄河文化可亲可敬、可享可用

黄河流域孕育了河湟、关中、三晋、河洛、齐鲁等地地域文化,诞生了四大文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

2020年10月,中央提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体工作方案,随后印发,就在本月《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设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章,明确国家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从文化基础到法律规定,从规划引领到工作方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了全方位的保证。

刘玉珠认为,在中国社科院、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联手推动下,对沿黄九省(区)签订系列合作协议,为克服线性文化空间结构,分割性认知带来的管理协同困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他认为,要实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高质量发展各方面还可以从理论、理念和方法上加大统筹。加大理论创新,大江大河,公园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实践,全新的探索,需要现有法理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持续开展理论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自然公园、历史公园、考古遗址公园等经验,完善文化公园的理论架构,明晰建设对象、目标,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名副其实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地理标识、精神家园、旅游要素、休闲空间。让黄河文化可亲可敬。

“凝练先进理念,建设黄河文化公园绝不是圈地、建房子、造盆景,也不是抢注名人故里,附会传说,生搬硬造,而是要科学把握文化生态、生产生活等关系,充分尊重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全面彰显文化,更要以文化融入当代生态,促进历史文化与青山绿水的交相辉映,要以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增进城乡宜居,提高生活品质,实现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让黄河文化可享可用。”

激发创新  让文物活起来

黄河流域文物资源丰富,九省(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占全国的40%。黄河文物承载着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

刘玉珠认为,让文物活起来,要雅俗共赏,既需要高学术水准著作,从各种专业角度来阐述黄河文化的价值。同时,也需要《黄河文化通览》这样的知识性读本,以及本月即将面市,由全国政协文学委编纂的《黄河话传》这样的普及性读本,可以让公众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了解黄河,亲近黄河。

让文物活起来,要虚实结合,要激发创新,“我们可在黄河重要的地理历史文化节点,充分运用数字科技将黄河的历史变迁,黄河的文物故事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刘玉珠表示,以隋唐洛阳城为底本的唐宫夜宴成为现象级作品,西安大唐不夜城最近推出的“盛唐密盒”更是火爆全网,要探索设立灵活激励机制,鼓励文物+科技+教育+创业的模式,以文化产业来带动文化的传播。

多方协作共促  高规格开拓黄河文化的公共空间

黄河文化自古就蕴涵着开放包容的基因,从中原文明通过兼收并蓄,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多重花瓣发展的中心,到春秋诸子百家的争鸣,到汉唐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再到如今沿黄九省区通力打造的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开放协作、共促“双循环”格局,黄河文化在开放中、交流中展现中华文明古国魅力。

刘玉珠认为,要在现有的世界遗产保护框架下,提升黄河流域现有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推进黄河流域重要自然、文化遗产申报,充分挖掘黄河流域的水利遗产、农业遗产、工业遗产等,持续扩大世界级的黄河文化地标阵容。要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等框架下,加强同世界大河流域、文化大国之间的交流,推动建立常态化的文化遗产合作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影响力、表达力、传播力。

另外,还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采取政府主导,社会运营的方式,吸引人才、资金,特别是引入先进的管理和市场化运营理念,让黄河文化的弘扬传承更加多元,更加可持续。


编辑:刘继忠 

 

           

来源: 一起萌动

相关新闻
聚焦黄河文化论坛 | 沿黄九省(区)代表用“陶鬶”共注黄河水 小器皿里有大智慧
一起萌动 | 2023-04-18
郑州姑娘用文创助力拜祖大典 向世界展示黄帝故里新郑和黄帝文化
郑州观察 | 2023-04-18
聚焦黄河文化论坛 | 夜游2023春季“黄河大集” 打卡沿黄九省非遗文化
一起萌动 | 2023-04-18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