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豫军”领军人专访⑤|省摄协主席刘鲁豫:一件事,一辈子

一起萌动 2023-02-01 11:41:24

大象新闻记者 梁新慧

每个人,都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粒细沙,永远奔腾不息,无所休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追求和喜好,绘织生命轨迹,连线成谱。

从少年时代,摄影就和刘鲁豫的生命契合了。

自那时起,人生路上的所有选择,几乎都是为了摄影。

在时代的波涛大浪中,渺小如沧海一粟的他,坚持做最好的自己,不断创造个人历史的同时,聚合成力,助推着洪流的奔涌之势,成就影像的价值。

在三十八年的岁月里,在四季交替的追逐中,在晨昏阴阳的变幻间,在世间百态的感悟前,他的心跳感应着快门,一瞬便化成了永恒。

2021年6月,刘鲁豫(前排右四)出席“艺心向党”河南省文艺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

作为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鲁豫始终尊重自己的职业和读者,他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雕刻出了一位优秀摄影人该有的模样。

【一】忙碌

冬去春来,万物生发。

站在2023年的门槛,回望刚刚过去的2022年,虽然疫情反复,但刘鲁豫依然很忙。

6月2日,去新乡黄河滩区拍麦收;6月6日,到焦作武陟拍麦收;7月6日,赴小浪底大坝拍摄黄河调水调沙;7月7日,赴洛阳嵩县车村镇拍摄民宿;7月15日带队赴新疆哈密开展“豫哈情  文化行”摄影培训及摄影创作;7月16日赴新疆昭苏采风创作……而从年初至年终,他一直在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兰考从事创作,聚焦兰考的工业发展;进行黄河专题摄影创作,向黄河母亲致敬……

野外采风

以作品立身,用真情表达。被聘为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文艺扶持项目的辅导老师后,他在全国各地穿梭,参加摄影界培训、讲座,忙的不亦乐乎。

他的作品《先祖脚下》,入展9月1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中央和国家机关书画摄影展。11月18日,作品《崖上人家》入展2022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中国摄影名家名作展”。年底,其作品《黄河最后一道弯》入展中国摄影家协会将要举办的“黄河安澜”摄影大展。

脚步不停,步履不止。刘鲁豫用辛勤的汗水,生动诠释了“出作品,是正道,也是大道”的真谛。

而身为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在非同寻常的2022年,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影响显著的重大摄影活动。

深入企业创作

“我眼中的大美中原”河南省优秀摄影作品大赛、“人民的风采——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摄影展”、河南省“豫见民宿”摄影展、河南省首个摄影主题公园问世、“河南最美抗疫摄影人”评选、“豫哈情 文化行”摄影培训及采风创作、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企业家摄影分会成立……

一系列活动的举办,不断开创河南省摄影事业和摄协工作新局面。

如果再向前追溯一年,刘鲁豫则用一年时间,用镜头聚焦河南生态,举办了《大相中原》摄影大展,让观众领略了豫山豫水的雄浑壮美、气象万千与“中原之气”的博大精深、恢宏磅礴。

【二】神奇

刘鲁豫的摄影人生,和1963年分不开。 

这一年,山东省寿张县的一个区域摇身一变成了河南省台前工委。同样是在这一年,刘鲁豫在这里出生了。

青春年少

给他取名字的时候,父亲感慨:以前咱是山东人,现在咱又成了河南人,就取名鲁豫吧! 

“我有一个叔叔,他是我爸爸很好的朋友,他在县城开了一家照相馆。那时候,照相馆是县城的稀缺门店,到照相馆拍照是件很神圣的事儿。”刘鲁豫回忆,放学的时候路过叔叔的照相馆,他就跑到冲洗照片的暗房里,一张白纸放到液体里,很快就出来一张照片,这让他觉得十分神奇。

从这一刻,刘鲁豫有了一个梦想:长大了像叔叔一样,当个照相的人,给大家拍照片、洗照片、看照片。

1979年,刘鲁豫参加高考。

“报考志愿的时候,我就想学摄影。因此,当时一门心思就想找个和摄影有关的学校和专业。找来找去,发现哈尔滨冶金测量学校(今天的黑龙江工程学院)有航空摄影专业,这可把我高兴坏了。犹如人在沙漠中行走了太长时间,饥渴无比的情况下突然看到了清泉一般,激动兴奋。”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刘鲁豫至今心潮澎湃:摄影已经让我很着迷了,如今竟然发现个航空摄影,不但能拍照,还能在天上拍照,那该有多威风、多过瘾啊!

活力满满

万分激动之下的刘鲁豫,连犹豫都没有犹豫,就报考了这所学校。

直到进了学校,刘鲁豫才发现,梦想那么丰满,而现实却有点“骨感”。

【三】机会

“我的梦想是艺术摄影,入学后才发现,航空摄影,其实是航空摄影测量。不但自己拍不了,甚至连上天的机会也没有。”刘鲁豫回忆,尽管和自己的理想有差距,但他还是很快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喜欢上了这个学校以及老师和同学。

刘鲁豫说,航空摄影专业属于科技摄影,摄影基础课程是一样的,这个学校的摄影老师非常棒,也正是这两年,他打下了扎实的摄影基础。

两年后,刘鲁豫结束了学习生涯。1981年下半年,他服从国家分配,成为当时的国家冶金部河南冶金公司地质勘察队的一名地质测绘队员。

文艺范儿

“刚参加工作,我还不到20岁,天天跟着老队员,背着平板仪、水准仪、全省各地到处跑,平原、山地、丘陵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那时候,我要看很多航片,再根据航片在图纸上标注村庄、河流……”刘鲁豫说,那时候,他们每天都要跑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路,干粮便饭成了标配。

这个工作很好,充满了挑战,刘鲁豫是满意的。但他的摄影情结毕竟在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心心念念的还是想从事专业摄影工作,想到一个和摄影有关的单位去。

毕竟,在学校学习期间,他就想当摄影记者,想当摄影家,用镜头诠释祖国的山川河流和大众的火热生活。

刘鲁豫镜头里的新乡宝泉

刘鲁豫对摄影的痴迷,终于为自己赢得了机会。

1985年5月,刘鲁豫调入河南省文联,来到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上班。

这是刘鲁豫梦寐以求的地方。从此,他进入了专业摄影组织,打开了专业摄影艺术之门。 

【四】兴奋 

那时的刘鲁豫,白天到处跑,晚上回来之后就钻到暗房配药水、洗照片,成夜成夜地工作,十分兴奋。

有专用相机了,有暗房了,什么时候都可以进去洗照片,此时的刘鲁豫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每次写生创作,都很兴奋

“那些日子,我有机会和省内摄影家密切接触,有机会和外省摄影家交流,还有机会与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老师们交往,给我今后的摄影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刘鲁豫看来,那是人生中进步最快的一段时光,终生难忘。

创作热情一旦被点燃,艺术之花便自然绽放。

1988年,刘鲁豫参加第二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大展,获得了铜奖。与此同时,一批摄影作品也先后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摄影世界》等杂志上发表,这对他是极大的鼓舞,创作激情进一步迸发。

在很多人看来,此时的刘鲁豫顺风顺水,小日子过得很快活。而刘鲁豫却觉得,越是往前走路子越窄,越是往前走越心虚。一个人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不断地充电,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前进的能量。

“我要考大学。”刘鲁豫做出了这个决定。

刘鲁豫拍摄太行大峡谷

1989年,他通过全国成人高考,考上了武汉大学新闻系,全脱产学习两年。当时的省文联领导也觉得,这是一个有想法、有追求的小伙子,全力支持他去武大学习。

“进了武汉大学,开始系统学习文艺理论、美学、哲学等课程,当时,收获非常大,感觉自己进入了另外一个未知的世界。”用刘鲁豫的话说,这是一座知识的海洋,而自己就是那条无名的小鱼儿,需要不断的游啊游啊,才能适应这个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刘鲁豫在武汉大学遇到了很多名师,教他《美学》的老师,正是后来大红大紫的个性教授易中天。

【五】清醒 

大学生涯很快结束,刘鲁豫于1991年重新回到河南省摄影家协会。

两年后的1993年,28岁的他成为协会的副秘书长,开始主持协会工作。7年后的2000年,刘鲁豫成为秘书长。

刘鲁豫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首任主席石少华

“协会是全省摄影家、摄影爱好者的家,而协会的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家长。那么,作为秘书长,如果自己成长起来,只能说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家;如果一个秘书长成长起来,就会影响一个战线,让整个领域得到发展和提升。”刘鲁豫认为,一个人最可贵、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既然自己成了秘书长,那就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要有甘为人梯的气度,要有为他人做嫁衣的胸怀,踏踏实实、真真切切为大家服务。

“出人才、出作品,是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时,我们就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组织摄影家、摄影爱好者采风活动,深入河南的’三座大山一条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黄河),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让河南的摄影家走出去,还组织了祖国万里行摄影采风创作团。”

刘鲁豫说,尤其是“祖国万里行摄影采风创作团”活动,他们租来一辆大轿车,拉着大家跑。“那可是真跑啊,无论是西部新疆、西藏边陲还是北国黑龙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很多时候,一整夜都守在一座山头之上,挨饿挨冻无所谓,只为拍到那一个个经典的瞬间。”

刘鲁豫和豫剧大师常香玉

此后,通过一系列大型摄影活动,河南涌现出了一大批摄影人才。而刘鲁豫本人,也于2000年获中宣部、中国文联颁发的“全国万里采风成果奖”,获得这一殊荣的,全国摄影界只有3人;2001年,刘鲁豫获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2006年,他又获中国摄影50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奖。

【六】气象

一个协会,有没有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关键在于主席团。 

刘鲁豫主持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主席团会议上建议,主席团成员不参加协会举办的各种比赛。

“以前协会搞比赛,主席团成员也可以参加,而进行评选时,很多评委又是主席团成员。因此,我当时建议,凡是摄影家协会的比赛,主席团成员不参评。说到底,就是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主要是体现公平,不与作者争名争利。”刘鲁豫说,建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这一惯例一直坚持到今天。

创作途中

众所周知,摄影是一门很年轻的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可谓是个“小兄弟”。自1839年摄影术诞生以来,满打满算也就180多年历史,还是舶来品。 

新中国成立以后,摄影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而且以新闻摄影为主。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摄影才开始自我审视,作为艺术创作应有、该有的气象。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河南摄影队伍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以农村题材摄影为主的纪实摄影,王世龙、魏德忠先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时,全国摄影界称河南是中国摄影界的“山药蛋派”。 

刘鲁豫主持工作之初,他发现河南没有风光摄影。而在全国摄影界眼中,甚至认为河南没有风光可拍。

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注重旅游资源的推介,河南是有好山好水的,比如太行最美的一段就在河南,黄河在河南境内也很有特色。

刘鲁豫镜头里的焦作云台山,气象万千

“得把这个短板补上。”2000年刘鲁豫担任秘书长后,在全国摄影界率先成立了风光摄影艺委会、纪实摄影艺委会、理论艺委会,他本人兼任风光摄影艺委会主任。 与此同时,还创办了《风景线》杂志。

一时间,河南摄影气象万千。此后的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河南基本上没有空缺过,纪实类艺术类齐头并进,而且风光、当代、抽象艺术类作品居多,河南摄影形象也“洋”了起来。

直至今天,河南的风光摄影,依然处在全国前列。

【七】高地

主持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工作期间,刘鲁豫始终有一个导向:搞活动,搞大活动,搞有影响力的大活动。通过活动,发现培养人才,壮大摄影队伍,提升摄影水平。

“世界摄影家看河南”,让河南持续吸引世界的目光;焦作山水国际摄影艺术节,一炮打响了云台山;河南摄影艺术周、“河南一日”主题摄影活动、河南首个摄影主题公园问世,在全国摄影界开了先河。

除了立足本土办好有影响力的活动之外,引进国家级大型摄影品牌活动落户河南,亦是重点工作。

放飞无人机

2017年刘鲁豫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之后,他通过多方努力,发挥自己特殊优势,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等各级各方领导的支持、指导下,积极促成中国摄影艺术节暨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连续6届12年落户在河南三门峡,这是中国摄影艺术节首次长驻一座城市。

2018年,刘鲁豫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艺术委员会主任,他又不失时机,积极促成、创办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培训中心,并落户河南三门峡。该中心是中国摄影界唯一的高层次、大规模摄影培训基地,每年有数千名优秀人才走出培训中心,成为中国摄影界的中坚力量。

2020年,随着三门峡全国摄影之城的持续打造,各方条件日渐成熟,刘鲁豫又积极促成、创建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唯一的中国摄影艺术馆并落户三门峡,它是集收藏、展示、推出名作大家为一体的高端平台。

一系列组合拳亮相,三门峡被中国摄协授予“中国摄影之乡”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的摄影文化高地、展示、学术、教育高地,展现了河南摄影人的使命担当。

而自2016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刘鲁豫的多方协调下,中国摄协、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省摄协、三门峡市摄协共同策划、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共展出来自近60个国家、地区的千余名摄影家万余幅作品,生动再现了自然生态及野生动物相关的自然之美,为河南走向世界搭建了一座桥梁。如今,这个大展还将继续,并努力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协会虽小,只要想干,有限的力量也可以取得无限的作为。”刘鲁豫深有感触。

【八】值得

刘鲁豫是一个始终忠于内心的摄影家,他的摄影与内心完全对应吻合,他总是按照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性格逻辑前行。

足迹遍布祖国各地

正如摄影理论家、评论家陈晓琦所言:数十年来,中国摄影界对风光摄影的赞誉或非议,都不会影响他的情绪,干扰他的心智。他寻着内心的指引,心无旁骛,率性而为,用长期的坚守,保持和捍卫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独立性。 

前些年,刘鲁豫拍遍全国。如今,基本上只拍河南。“现在是主席,使命感更强烈,一定要把家乡拍好,要把自己的艺术追求与河南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

身为中国摄协副主席、河南省摄协主席的刘鲁豫,同时还是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职务多了,拍摄时间越来越少。只要有点滴时间,他都会忙里偷闲搞创作,尤其是节假日和周末,都被摄影“霸占”。

在他看来,这种牺牲也值得。“我虽然是主席,但更是组织者、服务者。只要河南摄影队伍壮大了,优秀摄影作品多了,人才济济了,这才是自己最好的作品。” 

刘鲁豫拍摄的河南兰考黄河最后一道弯

协会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团结引领”,如果引领做不到,就是不称职。

至于如何引领,刘鲁豫认为,即利用自己的影响,率先垂范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让人们正真感受到摄影的价值、摄影的力量,看到生活的美好、生活的希望。

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

刘鲁豫的个人创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拍的作品,如果老百姓看不懂,作品就没有价值。无论哪个行当,都要用老百姓的语言和视角,同时还要引领老百姓的欣赏水平。只有融入到大时代中,与老百姓融为一体,艺术作品才能留得下、立得住、传得开,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九】澎湃

光阴似箭

从1985年进入河南省摄协工作至今,已经38年。2015年、2021年,刘鲁豫连续当选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2017年当选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乃至中国摄影的发展,刘鲁豫是摄影界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兵,他把内心对世界的感受与领悟,都融入到了摄影创作中。

他常说,在中国作为一个摄影家是很幸运的。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华民族从一度落后的局面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华大地到处都是火热的创造,摄影镜头里充满了澎湃的活力,定格了一个个经典的场景。

刘鲁豫镜头里的三门峡双龙湾

生逢伟大时代,决不能辜负光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而摄影一定要走在艺术的前列。

在近40年的时间长河里,刘鲁豫有多个换工作的机会,但都放弃了。用他的话说,他深爱着摄影,从中感受到文艺的魅力、摄影的力量。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今年,刘鲁豫到了退休的年龄。 

于他而言,摄影这一件事,就是他的一辈子。而他这一辈子,就做了摄影这一件事。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而摄影,是重要的亲历者、勇敢的见证者、忠实的记录者。

刘鲁豫始终相信,更多后来者一定能够在祖国大地上传承优秀的文化,在时代的大潮中实现艺术创新、勇攀艺术高峰,将艺术创作写在中华民族的征程上。   

刘鲁豫办公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他的一幅摄影作品:落日的余晖,撒在沼泽之上;成林的小草,摇出道道金光。他们都躺在大山的宽厚怀抱里,虽有波澜起伏,终归宁静祥和。


编辑:刘继忠

来源: 一起萌动

相关新闻
国网确山县供电公司:派驻帮扶办实事 乡村振兴赋动能
驻马店观察 | 2023-02-01
扶沟县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招聘活动举行
周口观察 | 2023-02-01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