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付雨涵 通讯员 郜媛
1月12日上午,中原科技城与河南省科学院融合发展推进会暨2023年高层次人才迎新春座谈会在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省科学院院长徐红星,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宋克兴,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爱芳、罗春祥、李兵,郑东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州中原科技城党工委书记孙建功,郑州中原科技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晓伟,郑东新区管委会三级调研员张亚峰等出席。
座谈会由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郑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兼),郑州中原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兼)高正龙主持。
此次座谈会特别邀请了PI首席科学家郑志勇、余龙,河南省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任宣儒、梁高峰、赵兰普、王永,听取各位高层次人才意见建议,共谋科学发展之策,并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愿。
座谈会上,李晓伟介绍了“中原科技城2022年建设情况及2023年工作谋划”,宋克兴对“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进展情况”进行详细介绍,高层次人才代表就“提升中原科技城高科技人才吸引力、高端技术研发能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助力河南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等话题建言献策。
孙建功对省科学院及高层次人才长期以来给予中原科技城建设发展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从工作联动、人才引育、项目融入、平台集聚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合作交流,积极打造集科研、转化、产业于一体的开放式科研大平台。
徐红星感谢中原科技城一年多来对省科学院提供的全方位服务保障。他表示,在新的一年里,省科学院将进一步聚焦与中原科技城的融合发展,从人才培养、课题攻关、创新生态打造、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方面积极发力,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人才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是全面落实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具体举措,下一步,中原科技城将以“三合一”融合发展为牵引,与河南省科学院共同强化《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和《河南省中原科技城总体规划管理条例》落实,进一步推动创新主体高效联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加快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努力在“成高原起高峰建高地”中当好排头兵,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徐红星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院长。曾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等离激元光子学、分子光谱和纳米光学的研究。2022年12月28日受聘为河南省科学院院长。
宋克兴简介:
博士、二级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河南省中原学者。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等24项;发表学术论文128篇,出版著作7部;授权发明专利65件,获河南省专利奖3项;制订国家/行业标准7项、团体标准4项,入选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示范项目一项。
郑志勇简介:
博士,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学者,获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在指数和与特征和的几何理论以及函数域的解析理论等领域上有突破性贡献。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院长。
解析数论与代数数论,在指数和与特征和的几何理论以及函数域的解析理论等领域上有突破性贡献,部分改进了A.Weil教授与华罗庚教授有关指数和上界估计的经典结果,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曾受邀在美国举办的“千年数论大会”上做综述报告。
余龙简介:
博士、博导教授,首任中国新加坡国际联合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澳大利亚 MONASH 大学名誉高级研究员。曾任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院材料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广东省海外引进创新团队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2002年被选为澳大利亚皇家化学学会Fellow。
已经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180多篇,英文专著4部,论文累计引用超过1.3万次(h-index59),目前已产业化9项科研成果,其中由全淀粉物降解塑料技术建立的公司PLANTIC已经在伦敦上市,全淀粉发泡缓冲保温材料已经由创建的绿发公司推向市场。获“澳大利亚CRC技术转让奖”、澳大利亚包装博览会“银质奖”等荣誉。
编辑:刘继忠
来源: 一起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