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徐超 通讯员 吴倩 杨珊珊 李若楠/文图
8月底9月初,一年一度新生入学季。郑东新区这所小学,用满满的仪式感,让孩子们收获多种情感体验,开启不同寻常的人生新旅途。
学长陪伴
8月31日清晨,连续多日阴雨低温的郑州,太阳难得露了脸。温暖的晨光,照得草叶上的水滴闪闪发亮。
8:10,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郑东新区锦绣小学门口西侧的空地,照着地上的黄线,排起了队伍。他们就是锦绣小学今年的一年级新生。这时候,孩子们还不知道,今天,他们将成为主角。
校园内,50名“志愿者”也已经列队完毕。他们是高年级的学生。受新冠疫情影响,家长不能进入校园,这些小小志愿者,将一对一陪伴自己的学弟学妹,走完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路程——从幼儿园的孩子变成小学生,开启新的人生旅途。
8:30,新生入校开始。
“高欣怡”,一一班班主任开始点名。欣怡妈妈上前,递交防疫资料。志愿者队伍里,五二班的赵诗诺高高举起右手,示意欣怡来找自己。欣怡乖乖地走到诗诺身边,两人手拉手并立,就像一对亲姐妹。
“这一批,都是一一班的。”德育主任程艳红说,“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我们实施错峰入学,每个班通知到校的时间,都错开了。”
很快,一一班点名结束。在哥哥姐姐的陪伴下,新同学走向校门。
“击鼓鸣志”
学校大门口,有一座“新建”的大门。这个大门,左立柱上绘制着三角板、表盘图案,右立柱以书的形象为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用这样的意象,就是想提醒孩子们多读书,学会从书中汲取营养,滋养自己的人生。”副校长李芳告诉记者。
在高年级哥哥姐姐带领下,新生们穿过“新大门”,抬头就看到两面大鼓。静静等候的校长娄娟递上鼓槌,满是笑意的双眼含着鼓励,请孩子击鼓鸣志。
“这是新生入学的第一个环节。”娄娟说,“‘鸣’即‘明’,‘鸣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孩子们一边默诵自己的理想,一边重击鼓面,寄托着我们希望他们耳聪目明、志存高远的美好心愿。”
“刚才,我还觉得害怕。”在走向第二关的路上,高欣怡轻轻地说,“现在,我觉得非常开心。”
成长跨越
走了几十步,拐个弯,就到了第二关——“成长跨越”。
人的成长,就是跨越一道道障碍,收获一次次经验。这也是第二关的立意所在。路面上,四个栏杆横跨,拦住了孩子们的去路。
面对“拦路虎”,有的孩子不假思索,一跃而过;有的孩子轻轻顿足,稍作准备,轻轻一跳;有的孩子,后退半步,蓄势一纵……
“光立志还不够。孩子们还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收获超越困难后的成就感,这将是激励他们持续前行的强大动力。”娄娟说,“你看,第三关就是这样。”
“第三关是图形探索。按颜色分类也好,按形状分类也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各种形状的彩色图形给孩子们一看,他们就自信满满地将它们摆在正确的位置,收获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守关老师金琳琳,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说起新生们的表现,满怀喜悦。而让她喜极而泣的是第一次听到学生叫她老师。
“当我听到学生非常尊重的喊我‘老师’时,我真是……”说到这里,金琳琳眼里又泛起泪花。
娄娟在旁满怀欣慰:“不仅我们的学生在成长,老师也在一步步成长啊!”
开启“新生”
闯完关,在自家“班级树”上留下指印,孩子们来到自己在学校的“家”——教室。
最后一节幼小衔接课开课!
在游戏中、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课堂礼仪、书包整理,学习了班级公约、集合排队……
眼看着到了中午,学校直接把课堂开到了食堂。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孩子们列队进入食堂,取餐、享用、送餐具、列队去午休室,男女分开,一人一床,准备躺睡。
“像集合、吃饭这种事,你给他讲一百遍,不如带着他做一遍。”娄娟说,“学习设计生活化,让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中学会知识,更学会使用知识,可以让他们有更强烈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根据郑东新区锦绣小学新生入学安排,接下来,孩子们将进行为期三天的“军训”。三天里,他们将学习列队、集体行动,增强纪律性,学习如何与同伴配合。
“三天后,他们就要正式进入课堂。在那里,他们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娄娟说。
根据新的教学规划,从这个学年开始,郑东新区锦绣小学将在一年级实行双师制教学,一授一守。在部分科目课堂教学时,由两位教师教授,一位负责课堂主教学,另一位负责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如:纪律、坐姿、握笔姿势等。在学习的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素养与习惯共同进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娄娟说:“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我们还将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不同的课堂时长:35分钟的常规课堂、15或20分钟的微课堂、50-70分钟的特色课堂等。不同学科采用适合时长的教学课堂,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让课堂教学更高效,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
来源: 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