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慕嘉烜
杨松华,2012年9月进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工作,2013年3月被任命为审判员,2019年10月被任命为南曹人民法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先进工作者”,其所带领的团队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办案团队”。
几分干练,几分沉稳,讲起案件思路清晰,做起群众工作细致入微。9年的法官生涯,杨松华以笃定的法治精神和朴素的为民情怀,崇德尚法、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热忱为民。身处人民法庭,他始终认为,法律条文不是生冷僵硬的,法官要通过审判工作,架起大众与法律的桥梁,让人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变的是任务压力 不变的是法治初心
小时候,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头顶法徽、肩扛天平的法官,旁听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的庭审,杨松华都心潮澎湃,思如泉涌。于是,立志成为一名好法官,是杨松华年少时的梦想和期盼,也是杨松华成年后的骄傲与担当。
2009年1月,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杨松华考入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2012年9月又考入郑州市管城区人民法院,2013年3月被任命为审判员。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刻,杨松华郑重地在日记中摘抄下这样的诗句,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你静静地听,听世间那些悲欢;你默默地看,看穿了真相与谎言;你用心思辨,辨出了丑恶与良善;你写下公道,公道就在字里行间。”
出生于河南省民权县农村的杨松华,在兄弟姐妹五人中排行最小。作为父母眼中最惦念的小儿子,自从担任法官,能陪父母说话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回忆起现已去世的二老,除了遗憾和怀念,还有每次离家时老人简单又不厌其烦的叮嘱:“一定要好好办案,多替群众着想”。这句朴实的话语,鞭策他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在杨松华办公室的墙角,经常放着一小袋生花生。很多时候,他上午要开五六个庭,并且下午还要接着开,错过午饭时间是常事儿。因为长期的饮食不规律,杨松华患上了胃病。“大家都这样,我也习惯了。顾不上吃饭的时候,我吃把花生,既能顶饱也能养胃。”
“跟着杨庭长办案虽然忙,但是压力小,因为重的活、累的活、担责任的活,都被他分担了。”一个关于股权纠纷的案件,让杨松华的助理袁小涛印象深刻。该案件复杂繁琐,先后开庭四次,律师跑了八九趟。为了赢得当事人的信任,杨松华带着团队连续四个晚上分析案情,研究判决。
“判决对法官来说只是一起案件的终结,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他们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每当写判决的时候,杨松华都这样提醒自己,“一份好的判决,一定要在察民情、通民意、解民忧的基础上辨法析理,这样才能胜败皆服。”
如果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原则,那“查得清事实证据、拿得准法条适用、读得懂群众内心、化得了矛盾纠纷”就是杨松华学思践悟出的司法能力。9年来,杨松华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先进工作者,其所带领的团队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办案团队”。2021年,杨松华所在的南曹人民法庭被评为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办的是案件 守的是民心
法院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所作出的每一个判决,都有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在杨松华看来,新时代的法官一定要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拥有深厚真挚的爱民情怀,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积极主动为群众办实事。
2018年审理的一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杨松华至今记忆犹新。
原告李某在出生的时候,因医院的过错,导致其脑瘫,生活无法自理,需要终身护理。突如其来的横祸让这个原本生活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原告的父母为了给儿子治病,四处寻医,欠下高额医疗费用,精神受到巨大打击。
在组织调解时,原告的母亲听到被告不能满足自己的条件时,情绪失控,言语相逼。案件在鉴定及审理期间,原告父母几乎每隔一两天就去法庭找杨松华,特别是原告母亲,精神状态极不稳定,时而狂躁,时而沉默,对任何人都失去了信任,甚至怀疑法院和对方串通起来对付自己,给案件审理带来了很大困扰。在鉴定程序中,所选择的上海、武汉两家鉴定机构均因原告的父母与鉴定人员发生争吵,造成了退卷。
作为承办法官,杨松华非常体谅他们急于拿到赔偿款为孩子治病的心情。为了安抚原告母亲的情绪,引导她早日走出误解和偏执,杨松华总是停下手头的工作耐心倾听,并设身处地替她出主意、想办法。“有一次,她在我办公室说着说着就嚎啕大哭起来。我能感受到,她为了儿子四处奔波,已经身心疲惫,到了崩溃的边缘。”杨松华回忆说,“那个时候,我没说一句话,认真听她把心里的苦和委屈都说出来。”在他看来,绝大多数当事人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情绪激动,通常都是因为委屈和无奈。
一次次倾听、一遍遍答疑,杨松华用耐心倾听和理解尊重赢得了这位母亲的信任,最终使案件得以顺利审结。当拿到100多万元赔偿款时,这位母亲感动得泪流满面。
杨松华说,他想成为一盏灯,燃起点点法治星光,为失望的当事人送去希望,也为迷失的当事人指引方向;用最专业的知识照亮最抽象的法条,更用最朴实的行动温暖最需要的群众。
面对的是企业案件 背后的是发展大局
能走进地头、坐上炕头听民意,更能融入企业、提质增效促发展。杨松华带领南曹法庭推出“订单式”法律服务,为辖区企业建良言、聚合力,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好参谋、好帮手。
“目前,156家相关企业中已有93家进行变更企业名称或注销,有40家承诺进行名称变更,其中18家出具了更名的承诺函。”2021年9月28日,杨松华收到了河南知名企业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大力支持公司知产维权,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感谢信。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发现,在全国范围内仅企业名称中使用“宇通”字号的就达1100多家,其中有156家企业在经营范围上和宇通公司高度重合,业务上构成不正当竞争,甚至有的以“宇通”的名义销售非宇通正品配件,严重损害了宇通公司的合法权益,对公司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宇通公司遇到的问题,南曹法庭联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与该公司品牌部、法务部人员开展专题研讨,结合判例,从维权依据和维权路径上,逐一给出法律建议。
同样被傍名牌的还有大家熟知的冷饮品牌蜜雪冰城。
“有很多卖冷饮的电商取名和蜜雪冰城相似,这些山寨版的电商遍布全国各地,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以为是正牌,以较低的价格和品质分流顾客,损害了蜜雪冰城品牌的声誉,该类山寨电商侵权取证难度大,让我们企业非常头疼。”2021年7月5日,杨松华带领知产审判团队走进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法律服务,一见到法官,该公司总经理时朋就诉起了“苦”。“这是典型的傍名牌侵权行为,建议你们采用电子取证的方式来保留证据,这样能大大降低维权成本;此外,你们要通过防御商标注册构筑全维度保护……”杨松华对该公司进行现场法律指导。
了解到辖区著名的“UU跑腿”企业遭遇商标被侵权等问题后,杨松华第一时间带领知产团队现场走访座谈,并以组织专题授课等形式,结合相关案例对该公司品牌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建议公司确保商标显著性和独创性,并建立商标监控体系、分层次维权。“此次授课受益匪浅,让我们意识到商标保护的高度和力度还有待提升,下一步将根据公司未来发展的规划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一些难以处置的风险,采取预防为主的思路进行知产建设与保护,让公司知产保护的能力体系化、标准化,降低维权成本,使企业腾出更多的精力发展主营业务,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公司的贴心服务。”该公司副总裁张茗淳在授课结束后这样说。
南曹法庭自2019年5月起管辖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金水区等七个区(市)诉讼标的额50万元以下的有关著作权、商标权纠纷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及上述区(市)的知识产权刑事、行政案件,是郑州市知识产权案件的专业化审判基地之一。宇通客车、UU跑腿、蜜雪冰城、玉凤床垫等众多知名企业都在法庭管辖范围内,案件类型中涉及企业知识产权的非常多,2020年法庭受理并办结企业知识产权案件1291件。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发展水平。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人民法院提供司法保护是知产产权保护的“压舱石”,也是法官的职责所在。只有用积极的姿态和专业的能力营造统一开放、有序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人们才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曹法庭一方面组建专业化知产审判团队,加强业务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巡回审判、走访座谈,“把脉”企业司法需求,提供精准化订单式法律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南曹法庭作为最贴近群众和企业的基层法庭,通过巡回审判、走访座谈,对企业精准把脉,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既有效解决知产侵权问题,也能结合案例开展普法教育,效果良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许辉猛教授这样评价。
作为法庭庭长,杨松华带领全庭同志以服务当地群众、构建地方和谐为切入点,立足审判职能,公正、及时、高效地办理了一大批案件。针对知产审判实践中遇到的侵权行为难以认定,赔偿金额难以确定,公证书存在瑕疵等疑难问题,邀请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企业讲解演示时间戳电子取证,及时组织团队学习、总结经验,编纂《知识产权民事审判实用手册》作为法官办案指南,并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知产学院签订共建协议,在法庭设立法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邀请师生观摩庭审、研讨案例,不断提升知产团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
一路走来,杨松华的每一个脚印都镌刻着为民的信念、创新的激情和奋斗的艰辛。他说,当法官是他这一生无悔的选择,他愿用坚定信念在繁杂的案件中恪守司法公正,愿用为民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精彩华章。
编辑:王磊
来源: 豫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