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高冬丽
每天下午,放学点已过,管城区各个中小学校园里热闹依旧,学生们从教室里奔向操场、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舞蹈室……每个孩子脸上的笑容无不传递着心中的快乐,这也成为校园里最美的景。
今秋开学,“双减”政策正式落地。校内学足学好、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双减”让教育回归校园,管城的“双减”协奏曲也正渐入佳境、有声有色。
不回家 缤纷课后服务奏响“欢乐颂”
放学了,郑州市管城区外国语牧歌小学五(6)班的李雨墨并不着急回家,写作业、跑操,参加延时,两个小时的课后延时是她最喜欢的。跑操是“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新增的项目。原因很简单:训练学生的体能,更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毅力因子”。“学习一天了,跑操就是一种放松。”李雨墨说,跑操也能让眼睛舒缓一下。在五(10)班的赵英彤看来,跑操是一种户外运动,能更多地呼吸新鲜空气,整个人都觉得神清气爽。
同一时间,管城区五里堡小学的学生们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走进校园,操场上,教室里,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们个个“生龙活虎”。歌声、笑声、欢呼声从校园里传出,每一个从这里路过的人都被这欢快的气氛感染,不禁嘴角上扬。
“5+2”课后延时服务到底延什么?这是管城教育人经常思考的问题。课后延时让孩子们放学有了好去处,为校园带来更多欢声笑语。同时,它也帮不少孩子打开了新的兴趣大门。加入尤克里里社团的四年级学生亮亮越发喜欢弹奏尤克里里的感觉:尤克里里小巧可爱,声音也清新如泉水。
在郑州市第五初级中学,七年级学生可以在延时时间选择校本课程:显微镜下的世界,创客社团,英语话剧,各地的风俗民情等,特色社团,轮滑社,啦啦操社团……或静或动,总有一款课程适合你。“打通课内外壁垒,给延时赋予更多意义。”这也是管城教育人给自己的新挑战。在五里堡小学和创新街小学,学校还专门发掘有特长的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创新思维、趣味劳动、乐享运动等丰富多彩的延时课程。
巧搭配 轻负优质作业演绎“我们不一样”
和家长一起遛遛弯、跟着视频学学街舞、看看书……每天回家后,郑州市管城区外国语牧歌小学的赵刘恒泽这样安排自己的时间。
打打羽毛球、练练琴、读读课外书,白梓璇这样的安排很是安逸。用她的话说“用过眼了,流过汗了,可以安静了。”每晚在和家人分享趣事中结束美好的一天。就是这些简单的小美好,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加码”不少。加码背后是管城区真刀实枪促“双减”。
何为“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作业如何减?抓好作业的“量”。这个“量”即是总量,更是质量。
在东关小学,学校采取“2+1”监管模式(2即学校、班级二级公示,1即包年级领导督导检查),将作业布置落到实处。学校在班级设置了《东关小学作业公示专栏》,贴在黑板一角。一览表中包含作业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等)、作业类型(基础、拓展、实践、特色作业)、建议时长等栏目。总量降了,质量如何?在管城区,作业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的多元复合体。给诗配景、插图设计;英语跟着课文学做烘焙;美术的科学实验……东关小学的每一项作业都是一方小小的舞台,每个学生可以以视频、图片、手抄报、小日记等形式展示自己。
在郑州市第五初级中学,从校本作业到实践作业再到读后感,你的才能尽可得到体现。当然,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就应该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管城区外国语小学语文老师刘宁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作业中二选一,还布置有“选做作业”,比如在讲《竹节人》这一课时,选做作业就是“根据兴趣和手头材料可以动手做一做竹节人。”管城区外国语牧歌小学的张颖在布置阅读作业时,会布置一个基础的量,如读《稻草人》20页,自由摘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自行制定阅读计划。“改变学生在作业中 ‘挣扎’,老师们忙于批改作业的 ‘不良循环’。”这是管城区每一所学校坚持的原则。
作业少了,质量高了,学生们校内就可以完成作业。“双减”改变的不只是作业内容,还有“无论贫穷还是富裕,都要参加校外培训班”的逻辑。上个周末,赵英彤看了书、爬了长寿山;李雨墨去了动物园、看了书、搜了一些钢琴曲练习;白梓璇看了书、去朋友家玩;赵刘恒泽则是看书、背诗、陪家人买菜……“慢生活”的他们正在感受着生活的光芒。
蓄能量 有声色课堂成“最美的期待”
“双减”,孩子会不会学得少了?减出的焦虑如何化解?提升校内质量是根本之道。“向课堂的黄金40分钟要效率至关重要。”这也是“双减”之下对课堂的新要求。
在管城区外国语小学,课堂的增效通过单元化设计和项目化实施来完成。在项目化实施阶段,学校推广“单元学习生态重组”教学模式,分学科确定“目标课、主题课、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模板、课堂教学流程、建构起学科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以语文课为例,在原有单元的主题式教学中,利用“大—小—微”教研,借力专家指导,碰撞教学智慧,研讨出“3读+3课”的单元学习法。上周三的教研日上,管城区外国语小学的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听了教研课,这节课讲的是《穷人》这篇课文。刘宁听得格外认真,因为这篇课文她很快也会讲到,她也希望从同事的课堂上汲取更多的精华。“这节课的出彩点就在于,老师抓住了主人公的纠结点,让男生女生展开小小的辩论。”刘宁说,一个简单的互动不仅解决了教学上的难点,也让生生互动悄然发生。
减轻学生负担,意味着老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备课。“要精准施教,精准提质,就要求老师长期保持对学生的观察。”刘宁说,精讲精练,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读练,“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自主思考的过程,比别人告诉他知识点管用。”只有备课精确到分钟,才能收获精准性和实效性。对每一节课都全力以赴,这也让埋头备课、探讨交流、教研随时随地发生成为一种常态。在这里,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们充满了期待。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核心,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而课程则是育人的核心和载体。“双减”,不只是简单的“加”“减”问题,更是让教育回归初心。2019年初,管城区教育局借力上海教科院,开展了“管城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今年初,以"提升课程品质 培育核心素养”为主题的首批品质课程实验校授牌仪式暨汇报交流活动举行,10所学校获此殊荣,每所学校在深入聚焦"孩子的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同时,都能激发孩子的创新潜能,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
“双减”是深化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一环。管城区正以“探路者”的姿态,厚植品质课程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让“双减”落地生根。
猛犸编辑:彭艳
来源: 学在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