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原阳模式”——原阳县以滩区迁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新乡观察 2022-01-07 18:55:06

大象新闻记者 冯晓玉  通讯员 贺洪强/文图

迁建社区“四集中”,黄河岸边谋振兴。

黄河河槽和防汛大堤之间的土地,叫做滩区,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安居难、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致富难,苦难曾日复一日,望不到好日子。

2017年,河南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出炉,计划用3年时间将我省黄河滩区地势低洼、险情突出的24.32万人整村外迁安置,原阳县官厂镇、大宾镇、靳堂乡、陡门乡和蒋庄乡5个乡(镇)23个村就在其中。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一次系统的搬迁、更是一场逐梦的奔跑,就如习近平总书记谈黄河滩区迁建工作时所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原阳县牢记嘱托,把滩区迁建作为重大政治工程、全县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一切以滩区居民迁建为先’的工作理念,将滩区迁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让滩区群众既‘挪穷窝’,又‘拔穷根’,真正将黄河滩打造成‘幸福滩’。”原阳县委书记刘兵说。

原阳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继续统筹推进,在黄河滩区谋乡村振兴。如今在原阳,有的地方地方搬家正忙、人来人往,有的地方旧村复耕、布满绿意,有的塔吊林立、建设不停,有着从未有过的热闹与蓬勃生机。

在乡村振兴的宽阔赛道上,原阳正全力进发。

人口集中居住:挪出“穷窝窝” 有了新生活

“是在提心吊胆中长大的,黄河水半夜都会跑进家门。”今年84岁的毛素兰说,她在靳堂乡毛庵村的家,离黄河就不足500米,全村紧贴着黄河。

如今,毛素兰和老伴已经搬入迁建后的新社区,老两口住进了180平方米的大房子。20211222日,围坐在客厅的茶几前,老人讲起过去黄河边的穷苦日子。

说话间,毛素兰忽然起身,扶着儿子装在墙上的不锈钢扶手,缓缓走到阳台,找出花牛苹果,热情地塞给大家:“在社区超市买的,可甜了,快吃!”“一出生就生长在滩区,不是政府做主,想挪也没地方挪,现在住得舒服,哪哪都舒服!”毛素兰的丈夫张振美也打开了话匣子。

现在,原阳县安置区277栋、7108套、96.09万平方米住房钥匙全部分发到位,6594户、25047名滩区群众正在积极有序搬迁入住。

“茶吧机卖得最好!”20211220日,原阳县城一家电器公司,来到蒋庄乡居民迁建安置区——世和园社区展销家电,员工马灵杰介绍畅销产品。展销台一旁,还放着十几台崭新未拆封的茶吧机。

社区居民杜彦彦的家里也有一个。“下面能放桶装纯净水,客人来了方便烧水、泡茶。”她边演示边说。

搬到世和园社区前,杜彦彦住在蒋庄乡裴刘尧村,村子偏,人也穷。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杜彦彦和丈夫裴团结靠开货车搞运输维持生计。“车大,长6.8米、宽3.9米,高也有3.5米,拉货回来往村里开时,后面还得有人看着,挑起不够高的电线让车过去。”杜彦彦回忆,“费时费力又危险!”

如今不一样了,裴团结跑车回来,一下高速,顺着省道S327,不出十分钟就能到家,社区里车位多,停车也不愁。

杜彦彦的婆婆常小美也喜欢在社区的新家,在农村住了大半辈子的她,如今回待拆的老家处理遗留事时,办完就走,说啥都不愿意多留。

为啥?“老村的温度得比这低至少5度,刮起风来让人灰头土脸的,可不得赶紧回来?”常小美快人快语解释说,“而且俺一早还得上班呢,在社区里当保洁!”

从黄河滩区搬进社区,杜彦彦一家人的幸福感急剧提升。

产业集中培育:“城里乡下人” 换了新身份

2019530日上午,原阳县官厂镇安置区——柳月湾社区彩旗高挂、锣鼓喧天,8个迁建村的1173户群众喜笑颜开,兴高采烈搬进新居,开启了新的生活。

“知道不,咱这又有大订单了,听说还是回头客,看来咱滩里人的手艺可不赖啊!”话音未落,在场的人都笑了。

20211223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柳月湾社区,路过一间小房,是个小型服装加工厂,里面的人欢乐地说笑。

说话的是孔美霞,官厂镇吕庄村的媳妇,今年34岁。之前住在滩里还要照顾孩子,孔美霞就近根本找不到工作。“搬来这找到了干缝纫的活儿,省房租还能照顾孩子,可比外面强太多了。”孔美霞笑了。

“可不是,原来三个孩子都要到邻村或者更远地方上学,现在不出社区就有小学、初中,我也不用接送了,去超市干完活就回来做饭。”官厂镇三里庄村村民张美丽路过,接下话茬。

柳月湾社区与滩区老村隔着黄河大堤,连日天气晴好,黄河水势平稳,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满目波光粼粼,老村耕地、复耕的土地的麦苗已经毛茸茸、绿油油。

“土地搬不走,但却也是大家最牵挂的,通过发展高效农业,我们流转土地帮助群众实现了尽可能高的收益。”官厂镇镇长刘蕊介绍,迁建过程中,绝不能让土地从农民的“命根子”变成搬迁的“绊脚石”。

实现全村土地流转,是陡门乡三教堂村党支部书记韦芳芳在迁建动员阶段就定给自己的“硬任务”。“我们村离原阳县城最远,安置区离老村有20多公里的路程,群众来回跑着种地根本不现实。”韦芳芳发动起5户种植大户流转了全村2000多亩土地,三教堂村村民每亩可收益承包费950元。

没有了土地的后顾之忧,“乐业”的工作机会更不能少。为了确保滩区群众安家就业同步走,原阳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子公司,围绕国内最大的餐饮食材加工中央厨房产业园,以绝味、九多肉多、雨轩、巴奴等国内知名品牌引领带动食品产业发展,把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滩区人民、留在农村。

原阳这些住进城里安置区的“乡下人”,安心转变为了“城里人”。

治理集中创新:村庄“进”社区 成就新治理

在黄河亘古的涛声里,共产党和老百姓,就像鱼和水一样,

鱼水情深。顺应滩区人民的百年期盼,原阳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紧跟号召,群众从老村搬进新家,干成了迁建这件了不起的事情。

官厂镇刘庄村和三里庄村搬进柳月湾社区前,就紧挨着,两个村子像“双胞胎”,村情十分相似,刘庄村村支书田秀军和三里庄村村支书李敬才,也因此关系十分要好,各项工作都要商讨一番。

20194月,安置区柳月湾社区基本完工,群众选房的事迫在眉睫。抓阄选房,全程公开透明;协助搬家,谁有困难立马帮……刘庄村和三里庄村的党员干部攒着劲,后续的搬迁“进度条”也飞速加载。

“迁建路”拐进柳月湾社区,路旁的一个三层建筑格外亮眼,这是柳月湾的党群服务中心,搬迁进来的8个村的村委会,都安在了这栋楼里。刘庄和三里庄的新村委会房间依旧挨着,都不用打电话,两步路,田秀军和李敬才就能相互找到。

“安置区名字都是群众自己想出来,乡镇组织投票,层层筛选,最终定了‘世和园’。”来到世和园社区,蒋庄乡乡长李江波告诉记者,这个名字是裴刘尧村党支部副书记乔德杰的创意。

“乡里的裴刘尧、宋刘尧、南赵庄、娄王屋四个村迁建到了一起,起这个名字寓意我们世代和谐。”乔德杰解释。

小区环境干净整洁、车辆停放规范,小区配套设施完善……在世和园社区“沉浸式”闲逛,发现与城市社区并无差别。

与其他安置区一样,从搬迁入住开始,世和园社区探索推行的是‘村委+物业’的治理模式,成功破解了物业管理难题,帮助搬迁村民尽快适应了城市小区生活,成功过渡为社区“居民”,社区有序运转。

搬进社区的滩区群众和党员干部,依旧面临着新的挑战,但经历了“对战”黄河滩的过程,共同奔向好日子信心一直十足。

观念集中转变:素质大提升 社区荡新风

来到安置区后,大家察觉出了滩区百姓的思想变化。

“许多群众养成了一种不积攒、不存留生活习惯。”曾经年复一年的黄河水患,给滩区百姓留下了特殊的印记。因为安居难过得不踏实,群众过惯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但在迁建社区,日子安定了下来,大家的眼光就放得长远了。

这种改变在迁建区很普遍。“茶台太小了,得赶紧换个大的。”原阳县大宾镇安置区——孙堤社区居民孙安义是一名货车司机,从村里搬到社区已经有一年的时间,这个曾经让他“惊艳”的屋子,让他有了许多处不顺眼的地方:缺个净水器、电视太小了、茶几该换了……

“现在待的公司规模还是小,如果有机会换一个福利更好的。”因为跑车常年在外奔波的孙安义,迁入新居后也换成了原阳一家工厂的专职司机,收入高又稳定,也不用自己操心找活儿了,但他不满足,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孩子的教育,社区的大家挂到嘴边上的频率越来越高。“等到开春,学生转来的就更多了,不少群众都担心学校的师资够不够强。”在世和园社区,该乡乡长李江波说,“担心能够理解,但师资县教育局会及时增配,还会抽调经验丰富的老师前来‘助阵’。”

“社区里的农机具明显也少了。”搬进社区有一年,大宾镇孙堤村党支部书记孙列建觉得这也是村民最大的变化之一。“都不愿意死守着这一亩三分地了,村旁有企业,离县城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用孙列建的话说,村民的“胆子”大了、心胸开阔了,家长里短的矛盾事更几乎没有了,都忙着去打工赚钱。

田秀军也开始对现状不满意了:“现在大家的日子舒坦,但是村集体没有稳定收入,依托社区兴旺产业刻不容缓!”

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结合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原阳县谋划实施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业产业园、生态旅游和安置区商业等一、二、三产业项目,一条属于原阳的绿色产业长廊正沿黄河蜿蜒展开。

来源: 新乡观察

相关新闻
今起,深圳机场汽车站班线全部暂停
地方风向 | 2022-01-07
帮企业所困 解群众所忧——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成功化解4.3亿元问题楼盘合同纠纷 助推项目顺利复工复建
豫法阳光 | 2022-01-07
组建10至2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河南探索建立行政村(社区)民兵连和村级应急救援队伍联动机制
时之眼 | 2022-01-07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