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高君晓 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昊宇/文图视频
大学毕业后,他任教于市区一所区直小学。在一次教师交流会上,他无意中得知农村小学缺少老师,于是就抱着“支教一年”的心态来到了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然而,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他就这么在农村呆了下来,而且一呆就是23年。
他叫陈伟峰,目前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关庄小学任教。他一兼多职,不仅是该校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体育老师,还是学校的教导主任。
“这期间真的准备离开,但每一次看见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眼神时,我就抬不起脚、转不了身。”陈伟峰笑言,自己已经46岁了,“不多想了,准备一直在这里干到退休”。
一次偶然,他决定到农村支教
9月5日上午,记者在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关庄小学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见到了陈伟峰。陈伟峰今年46岁,中等的身材,老家在湛河区姚孟村。1996年,陈伟峰大学毕业后顺利到姚孟小学任教,并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妻子翟亚丽。
1999年,在一次教师交流会上,一位曹镇乡的教学专干无意中提到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较差,还非常缺乏教师,这让年轻的陈伟峰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我记得当时和这位教学专干,利用周末专门去了几所农村小学看了看。教学条件确实差,想着咱还年轻,可以去支教一年,为农村教育出把力。”陈伟峰说,去之前他还专门向女朋友翟亚丽(陈伟峰妻子)保证:只去一年,一年后就会回来,继续和她在姚孟小学一起工作。
就这样,1999年,陈伟峰抱着“帮一把”的心态,来到了湛河区曹镇乡李三庄小学。这里紧挨鲁山县,是湛河区最偏远的小学之一。
“校园里杂草丛生,教室里课桌老旧,基本上找不到一个完整的课桌。最关键的是,十分缺老师。”陈伟峰坦言说,这是他对李三庄小学的第一印象。
李三庄小学全校学生有50多人,在教学中,陈伟峰一个人负责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全部课程。为解决课桌老旧的问题,2000年,陈伟峰通过姚孟小学协调到50多张课桌,将李三庄小学的老旧课桌全部更换。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通过他的协调,使李三庄小学的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变——校园地面平整了,教室墙壁刷新了,教学器具、建设器材安装好了……
“到这里后才发现,农村小学想留住好老师太难了,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老师收拾东西默默地离开。每当看见有老师离开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学生站在校园里、自觉排着队送别。在孩子们那清澈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浓浓的不舍之情。”陈伟峰说,也正是这种眼神,让他最终将回城的决定一拖再拖,直到23年后的今天。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
2006年,在陈伟峰的努力下,李三庄小学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鉴于陈伟峰工作能力突出,他又被安排到另外一所偏远小学——关庄小学任教。这里的情况和当初的李三庄小学几乎相同。于是,同一个人、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学校重新上演了。“这些年,我最大的感受,除了学校环境的变化外,就是村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陈伟峰直言,自己初到关庄小学时,平时走在路上遇见学生家长时,对方招呼都不打。这让陈伟峰有些难受,不是因为自尊,而是村民对教育的认知淡薄。
在教学中陈伟峰发现,关庄小学的学生有很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只留下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很多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厌学,没办法,只能通过不断家访、打电话和家长进行沟通。”陈伟峰回忆说,那段时间,他几乎把精力全投在学校、学生上,和同事们一到晚上,就分头到学生家中了解情况,谈对孩子的教育。时间久了,家长们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态度慢慢变了,路上再次遇到时,话多了,笑容多了,隔老远就会迎上来拉家常,或是打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这几年疫情反复,我们在学校门口设卡点,天热了,家长会自发送来遮阳伞、矿泉水;天冷了,大家又会主动帮忙搭帐篷、送热水,甚至把自家的暖风扇都搬来了……”陈伟峰介绍,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关庄小学的教学成绩也是逐年上升,从2006年他刚来的时候的全乡倒数,到后来连续6年在全乡排名第二。
“学校环境好了,教学成绩好了,孩子自信了,家长更信任了,我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留下来的决定是正确的。”谈及此时,陈伟峰开心地笑了。
陈伟峰:不回城了,我决定在农村干到退休
李三庄小学和关庄小学都是湛河区最偏远的农村小学,两个学校离陈伟峰的家都有20多里地。多年来,他每天都奔波于家和学校两点一线之间,家里的负担只能交予同样是老师的妻子翟亚丽和父母。
“1999年刚到李三庄小学的时候,每天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但是在路上耽误的时间太长。”陈伟峰说,为了不耽误上课,他就省吃俭用买了一辆摩托车,“这辆摩托车出大力了,陪伴我近十年的时间,后来实在没法修了,我才换了这辆汽车。”说话间,陈伟峰指着关庄小学校园一处空地上一个银白色、有些破旧的小排量汽车笑着说:“这是我的座驾,行驶历程已接近20万公里,大概也撑不了多久了。”
采访期间,关庄小学校长张俊贤悄悄告诉记者,之所以最后换成汽车,是陈伟峰的妻子翟亚丽的决定——心疼他来来回回折腾,才最终拍板决定的。
“那时候路也没修,雨雪天气,摩托车很容易打滑,很多次见陈老师身上都有摔倒、摔伤的痕迹。最后,他爱人为了陈老师的安全才决定给买了这辆车。”张俊贤告诉记者,2017年,陈伟峰的妻子翟亚丽患上白血病,生活的压力一度让陈伟峰喘不过气来,“其实以他的资历回到离家近些的市区小学任教完全没有问题。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陈老师也没有提出返城的事情。”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和默默的坚持,换来的是身后的桃李花开。多年来,陈伟峰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接到学生们的报喜电话:陈老师,我考上某某大学了;陈老师,我大学毕业了,在某某城市上班;陈老师,我结婚了,过几天给你送喜糖……
“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有个李三庄小学毕业的学生跑过来看我,说他也当老师了,也是在农村。当时心里说不出的高兴。”陈伟峰坦言,多年来,看到当年的孩子们一个一个通过教育走出农村、反哺回到农村,他觉得这些年的坚持值了。
“我今年46了,还能干十几年,我决定在农村干到退休。”陈伟峰说。
妻子的另类骄傲:孩子想做爸爸那样的人
工作上自豪的背后,是陈伟峰对妻子、家人深深的愧疚。尤其是妻子确诊白血病后那段时间,他的自责达到了巅峰。好消息是,经过骨髓移植后,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目前妻子翟亚丽的身体日见好转。
“说实话,当时那个他去农村执教的时候,我不是很理解。最初的几年,他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长,就连我生孩子的时候,头天晚上11点多孩子出生了,第二天早上五六点他又去上班去了。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我那时心里的确有埋怨。”采访当天,正在医院复查的翟亚丽在电话中如是说。
由于陈伟峰经常因工作周末也留在学校,无奈之下,当孩子想爸爸时,翟亚丽就会带着孩子去乡下。看到陈伟峰在教学中投入的劲头儿,翟亚丽的心情慢慢地释然了,曾经的埋怨消散了。
“这些年,他在农村支教这个举动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很深。前两年,大女儿高考后,她填志愿就没有跟我们商量,直接报考了师范类院校。孩子自己说,她想做一个像爸爸那样的人。”采访中,翟亚丽在电话那端笑言,“如今,他不仅是孩子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
来源: 时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