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除了高铁,在其他公共场所碰上“熊孩子”嬉戏吵闹,也是大概率事件。对一些喜欢安静的成年人来说,这一点确实让人脑疼。然而,对方毕竟还只是个孩子,你又能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在全球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不同国家的人们,都是怎么看待的,又“祭”出了哪些绝招?
【中国】
两高铁试点“静音车厢”
2020年底,我国铁路部门开始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旅客购买京沪高铁、成渝高铁指定车次车票时,可选择购买“静音车厢”车票。
根据购票提示,旅客在乘坐“静音车厢”时,应配合遵守5条“静音”约定:在“静音车厢”内保持安静;使用各类电子设备时佩戴耳机或关闭音源外放功能;将手机调至静音或振动状态;在接打电话或相互交谈时离开“静音车厢”;携儿童出行的旅客照看好孩子,避免喧哗。
铁路部门还提醒,不建议携婴幼儿乘客的旅客选购“静音车厢”。
事实上,在国外,“静音车厢”的服务也很常见,比如:荷兰铁路为想要安静的乘客在车厢中划出了“Quite Zone(静音区)”;日本铁路公司并没有明令要求“禁止在车上打电话”,但车厢上贴着“请不要打电话”“将电话设置为静音模式”等提示;澳大利亚悉尼在公共交通线路上也有“静音车厢”服务,要求手机要调成静音或者关闭,如果要听电话或者乘客对话,必须离开车厢等。
【印度】
航空公司打造“#没有孩子的飞行旅程#”
坐飞机遇见“熊孩子”各种哭闹尖叫怎么办?为了帮乘客解决这样的烦恼,一家叫IndiGo的印度航空公司推出了一项#没有孩子的飞行旅程#服务,他们在飞机上打造了“安静区域”,12岁以下的乘客将会被“隔离”在外,只要你愿意多花钱,就能买这个区域的票,就能逃离孩子们的吵闹,舒服地度过飞机上的几个小时。
该航空公司表示他们推出的这项服务更多是针对商务人士,“我们一直都将所有乘客的舒适和方便牢记在心,所以我们在飞机上设立了2个安静区域,需要办公的乘客就可以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爱尔兰】
咖啡馆加收“尖叫费”
前几天看到过一则新闻,说爱尔兰的一家咖啡馆决定对在餐厅里面尖叫的孩子加收15%的“尖叫费”,以后每增加一名孩子多收10%。在这则微博下面宝贝妈咪发现很多评论对此举大加赞赏,大家纷纷表示对熊孩子在公共场合——高铁,图书馆,电影院……的尖叫无法容忍。
【美国】
餐厅颁布“熊孩子禁令”
在美国也有一家意大利餐厅颁布了“熊孩子禁令”,拒绝5岁以下孩子就餐,结果营业额一路飙升,由此可见这世界苦熊孩子哭闹尖叫的人太多了,作为熊孩子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尖叫应该也是又尴尬又无奈吧!
【德国】
政府议案明确儿童吵闹声是“自然声”
德国是个对噪声特别不能容忍的国家,出台了很多防治噪声污染的法律法规,但唯独允许儿童制造噪声。
2011年,德国联邦政府更是出台了一项议案,以法律形式保护6岁以下儿童制造噪声的权利。即使附近的居民受到噪声干扰,也不得因此去驱赶儿童。议案将儿童吵闹声归入“自然声”一类,并且明确规定,儿童吵闹的声音不适用工业和商业噪声的管制法律。议案认为,从幼儿园、沙坑和儿童游乐场所发出的喧哗声和噪声“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下届联邦议会有责任制定新的法律规则,并以投票形式表决通过,保护儿童在公共场所玩耍吵闹的权利。政府在议案中说,儿童的游戏和吵闹声是自然声,应该得到社会的容忍。
当然,德国各地也曾发生过多起投诉儿童吵闹的案例,不过法律大都站在孩子和父母这一边,其中金句频出,比如“公寓不是修道院,小孩也不能像小狗一样被拴着”“你不能指望有一个按钮,按下去就可以让孩子安静”……
@琉璃猫又:
我的建议是代位,孩子做错事,要求监护人监管,拒绝监管的等同于监护人犯错,孩子此时视为监护人做出犯错行为的工具。
@皓云师傅:
车厢内不都是有“监控”的吗?难道列车员就没有在监控里发现这种情况吗?再说了,从“监控发现”到“现场劝导”,估计用不了3分钟吧。退一步讲,就算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来旁敲侧击地提醒一下这类“不文明行为”,不也一样可以嘛。可为什么列车员“不作为”“不想为”“不敢为”呢?
@爱甜食774192164 :
我妈也是,说小时候一个眼神就能让我安静,因为我知道,我妈真的会打。2岁以上不懂事的时候,屁股疼能教会我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我爸从不打我,所以我不怕他。
@宁可正而不足2004 :
人世间最大的漏洞就是成为父母不需要考资格证。
@幸福并感激着7:
支持不了,一想到小孩子之间打闹受伤最后遭殃的还是工作人员甚至是国家政府,提议的人肯定也被骂,还是算了吧。
来源: 时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