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耿彩霞 通讯员 郝扬/文图
“我们村位于牛角川的中心地带,有着‘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的气候环境,土质坚硬、矿物质丰富,探索的‘麦药轮作’模式,让铁棍山药种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温县岳村街道韩郭作村的铁棍山药种植示范园里,支部书记韩秋太向记者介绍。
作为全村的致富宝贝,铁棍山药去年一年的种植面积达到2700余亩,亩均产量3500余斤,每斤卖价5—10元。今年3月份,该村凭借铁棍山药种植加工与祥云镇古贤村一起荣获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近年来,温县实施产业兴村,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262个行政村的特色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活力。
借着“五星”支部创建这股东风,在不久前的“农村干部大比武”县级决赛上,各村纷纷亮出自己的“尖端项目”,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晒成绩,讲经验。“我们村作为司马故里,盛产优质的木材,用文化赋能产业,是我们的特色。”招贤乡太涧村支部书记宋喜民介绍。该村的“弦昇”古筝厂,将古筝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培育,利用当地良好的桐木资源,开发生产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解决了周边近百名劳动力就业问题,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也成为文农旅融合的新看点。
特色资源造就特色产业,没有特色资源该怎么办?番田镇西小吴村给出了答案。根据县、镇两级文件,村党员干部带头退出空心院,整合全村土地资源,小院子种上绿植建成小花园,发展“庭院经济”;连片的空心院建成了高档鞋帮加工厂,提供就业岗位近40个,带动部分村民人均增收三千余元。“发展乡村产业,就是要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西小吴村党支部书记范东京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该县组织符合条件的乡镇、村庄,尽早谋划,以产业优势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文化内涵丰富、产村深度融合、带农增收效果显著为目标,打造“一村一品”,依托怀药、粮食等特色优势产业,立足村庄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区位优势等因素,找准发展“一村一品”的切入点。建立国家、省、市三级清单,大力发展乡土特色产业,打造“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金字招牌”。目前,该县已培育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家,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家。
“262个行政村,就有262条发展道路。我们将进一步立足乡村资源禀赋,打造‘一村一品’,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夯实乡村振兴道路。”温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桑卫江说。
来源: 时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