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梁新慧
在建军95周年来临之际,豫籍作家冯俊科长篇新作《疑兵》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纪念一支已经消失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该书作者冯俊科曾在这支部队服役,有过近10年的军旅生活,有131位战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作品真实、生动的再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那一群鲜为人知的官兵。
作者通过“责任编辑”,采用镶嵌式结构,把红军时期在乌蒙山区组建的《偏师》——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与开展三线建设组建的《疑兵》——中国人民基本建设工程兵相融合,讴歌了毛泽东同志战争时期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和建设时期的雄才伟略,横跨历史三十多年,反映了三代军人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生活和跌宕迥异、可歌可泣的命运人生。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驻兵朝鲜半岛和日本,占据台湾海峡,挑起越南战火,包括印度在内,形成了对我国南部半月牙形的军事包围圈。与此同时,我国北部边境也大军压境形势严峻。为应对周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战争讹诈,中央决定大力开展三线建设,提出“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
在乌蒙山深处,新组建了一支神秘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41支队(师)。支队长戴红戍、政委肖新泉,率领着以“钢铁营”营长吕大山、“先遣连”连长龙岩炎、大学生兵高增长、技术员柳晓雪、义务兵张国富等为代表的官兵们,在广布着残丘峰林、天坑洼地、峡谷溶洞和暗河纵横等极其复杂、险恶的地质环境中,用汗水,用青春,用鲜血,用生命,为三线建设奋战拼搏。
“大爆炸”、“T3行动”、“军中无戏言”、“燃烧的大神树”、“她的父母是红军”……一幕幕画面惊心动魄,令人掩卷垂泪,肃然起敬。
连长龙岩炎为不影响隧道施工,迎着暴雨、洪水,用后半辈子几十年孤独的溶洞天坑生涯,践行着自己“当兵不怕死,该死球朝上”的誓言;突发危情为救战友,喊着“我先上,你稍等”牺牲了自己的大学生技术员高增长;一次背负5袋每袋50公斤水泥的康巴战士陈千斤,为抢救施工机械一头扎向死神的新兵张国富……这支特殊的部队,这些铁血军人,在乌蒙山区这片古老神奇复杂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永载史册、气吞山河的壮歌,为三线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线建设,共和国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曾动用基本建设工程兵部队49万官兵,经历了18年的浴血奋战,涉及煤炭、钢铁、交通、通讯、水文、地质、化工以及航空、航天、核潜艇、坦克火炮、枪支弹药等各个领域,国防现代科学工业走过了一段极其艰难的风雨岁月,对我国后来的国防建设、国民经济结构和战略布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曾在这支部队服役,有过近10年的军旅生活,有131位战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几十年来,埋藏在作者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愿望,是记录下那段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悲壮岁月,记录下那些舍生忘死拿生命拼搏创造共和国业绩的战友,记录下这支特殊的部队所走过的那段艰苦卓绝鲜为人知的的道路。
《疑兵》结构独特新颖,文笔细腻明快,饱含深情。作品情节动人,语言精练,不时地闪现出充满哲理的思想火花。她真实、生动的再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那一群鲜为人知的官兵。
该书作者冯俊科是河南温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他1972年入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某部服役。曾任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现任北京出版发行业协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得过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六届北京文学奖。
多年来,冯俊科出版有长篇小说《尘灰满街》以及《冯俊科中短篇小说集》《江河日月》等文学作品集和《西方幸福论》哲学专著等。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当代》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其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中篇小说月报》《小说月报》转载和《作家文摘》连载,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法、阿拉伯语等在国外发行。
来源: 时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