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学名师点评高考语文试卷丨求实创新 亮点频现

时之眼 2022-06-08 12:17:27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高冬丽

点评人: 余为 郑州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纵观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试题,整体上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求实创新,亮点频现。

选材博古融今,强调立德树人

试题萃取我国古代文化精华,让考生感受文化经典的独特魅力,既弘扬了家国情怀,又彰显了文化自信。

如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杨义的《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主要论述了中国传统叙事作品中的流动视角和复眼映视式视角,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鉴赏中国古代叙事作品。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指出雪花是六瓣这一事实最早由中国人在文献上发表,西汉韩婴于《韩诗外传》中曾有记载,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说苑·贵德》,主要围绕四个事例展开:吴起劝谏魏武侯国之宝“在德不在险”、周公劝谏武王“惟仁是亲”、晏子劝谏景公供养老弱孤寡、叔向劝谏晋平公罢台役,四则事例均体现了儒家的德治和民本思想。古诗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虽为送别之作,却不同于普通离别诗的伤感,而是充满初唐豪情。

除此以外,乙卷试题选材还与生活密切相关,关注社会现实,紧扣时代脉搏。

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三则材料均围绕雪花六瓣的形成展开论述,第6题要求学生分析“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启示,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另外,2022年适逢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文学类文本则体现了对青年成长的关注。文本选取了左翼作家萧红在抗战时期写给弟弟的书信《“九一八”致弟弟书》,信中传递了萧红对弟弟这样的爱国青年的希冀——“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考点回归基础,实现教考衔接

今年的乙卷试题非常凸显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强调和对教材的回归。比如文言文试题,13题翻译比较常规,仍然体现了对重点文言实词的考查。变化最大的是文言文第11题,由以前的文学常识考查变成了对文言实词与教材中该实词含义的比较。所涉及的篇目和考点分别有《短歌行》“食野之苹”的“食”、《屈原列传》“是以见放”的“放”、《曹刿论战》“望其旗靡”的“靡”和《孔雀东南飞》“心中常苦悲”的“悲”。在以往高三复习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不重视课本,只背默写考试篇目的情况,11题的改革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引导学生必须回归课本,加强文言基础知识的背诵,注重课内知识的迁移。

默写今年也比较常规,分别选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锦瑟》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出现在全国高考卷子中——2020的全国二卷和2021的全国乙卷全都考到了该篇。这也提醒学生不能惯性思维或者侥幸心理,复习必须全面到位。

题目不断创新,凸显能力选拔

语言文字运用题向来被视为语文高考改革的“试验田”,今年乙卷语文变动最大的版块就是语言文字运用。该版块总分值仍为20分,但是只有一道6分的句子补写是传统题型,其余14分均为新题。

成语题由以前的近义词辨析变成了填空,答案不唯一,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应用。病句题由以前的四选一变成了修改病句,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上两题分值仍为三分。18题和20题则为今年的创新题型。18题要求分析主语“我”和“你”表达效果的区别,19题要求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和得名缘由,两道题都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语境意识,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分析概括能力。

总之,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求实创新,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三大核心功能,彰显了命题的高水准和试题的高质量,对下一届的高考备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2023年的高考语文备考中,建议学生尤其重视以下几点:

一.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语文学习必须扎扎实实钻研教材,立足于课本,强化课内知识迁移。尤其要加强阅读训练,在阅读中锻炼问题意识。

二.关注热点,培养情境意识:同学们应对当下的社会热点和科学前沿等问题提高关注,注重对生活实际的观察,结合情境,切忌生搬硬套和机械刷题。

三.适应新题型,重视能力培养。学生应按照高考试卷中的试题类型,尤其是文言文和语言文字运用,分模块进行专题专项训练,复习时要注意整体知识图谱的构建。

来源: 时之眼

相关新闻
为建成开放强省河南定下两步走目标,咋走?看这里↓
时之眼 | 2022-06-08
郑外名师点评高考语文试卷 | 继续稳中有变 坚持守正创新
时之眼 | 2022-06-08
暖新闻丨“跑男”交警用时19分,将“特殊证明”送到考生手中
视频新闻 | 2022-06-08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