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1℃|几十元就能购买的“数字藏品”到底是什么?如何实现数字藏品产业健康发展?

时之眼 2022-04-26 16:49:30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王韶卿

424日,2022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在航天日期间,探月工程重磅发布了全球首个月壤数字藏品,通过前沿科技与航天技术的融合创新让普通人“触摸”到了星辰大海,这些属于中国深空探测的独特成就,以数字藏品的形式被永久记录、长远传承。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技术发展,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数字文创新业态在年轻人群体中火起来。很多企业都推出自己的数字产品,一经发售就被一抢而空,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共计发售数字藏品数量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约为1.5亿元。为什么数字藏品会这么受欢迎?数字藏品到底是什么?

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数字文创新业态蓬勃兴起

所谓数字藏品,是特定的数字化的藏品,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认证加密,生成唯一数字凭证,可以进行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使用的虚拟产品。

2021年开始,中国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数字文创新业态蓬勃兴起,成为国内各行业着重考虑的创新方向。数字图片、音乐、视频、潮玩、卡牌、画作、摄影作品、电子票证、数字纪念品等皆可制作成数字藏品。许多企业、机构纷纷加入其中,数字藏品平台快速涌现,比较有名者如基于阿里蚂蚁链的“鲸探”、基于腾讯至信链的“幻核”,其它如京东“灵稀”数字藏品平台、爱奇艺藏品平台等也纷纷上线。截至20224月,中国正式上线的数字藏品平台超过50个。

记者了解到,河南博物院、殷墟博物馆、郑州歌舞剧院、嵩山少林寺武术馆等纷纷试水数字藏品。河南博物院发行的《妇好鸮尊》、《人首蛇身玉饰》、《云纹铜禁》、《莲鹤方壶》,殷墟博物馆发行的《亚长牛尊》、《亚址方尊》、《司母辛鼎》,嵩山少林寺武术馆发行的《前腿连环踢》、《雄鹰展翅》、《弓步背棍》等数字藏品。

数字藏品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数字技术的进步、现实世界人的需求,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共同催生出了数字藏品。”河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郭朝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藏品与普通藏品一样,具有价值,对于多数买家来说,可以观赏、体验、交易,也可以与人分享对之的感受,扮演社交工具角色。

郭朝辉表示,数字藏品是创作者基于一定的素材构思,进行文创的结晶,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其认证加密,具有正版的价值。相较普通藏品,数字藏品不受时间的限制,拥有者随时可以进行观赏、体验,乃至交易等。同时,不受空间的约束,存于线上的虚拟空间,也不用担心藏品被损毁或丢失,具有区块链所标识的唯一性可进行追溯。当然,数字藏品一定程度上缺乏普通藏品带给收藏者的真实感及把玩乐趣。

数字藏品价格一般仅为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价格更加“亲民”,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藏品来说,更容易购买,极大地拓宽了数字藏品的受众范围,让年轻受众能以最便宜的价格拥有机会欣赏到最珍贵的藏品。

数字藏品发展属于初期,具有不确定性

郭朝辉坦言,当前,数字藏品及其行业还属于初期,发展迅速但具有不确定性,还存在诸多问题。“数字藏品的创作能力良莠不齐,优质数字藏品的供给量不足,定价标准、定价方法、定价机制不完善,项目的绝大部分还只是用户运营的辅助手段,没有真正地切入到数字生态经济中去。”

他认为,与国外完全去中心化的公有链布局不同,国内的数字藏品平台基于私有链、联盟链,公信力相对不足,安全程度不够。比如消费者会遭遇数字藏品APP关停而蒙受财产损失;数字藏品在一条联盟链上线之后,另一条联盟链上也可以复制相同的数字藏品,未能实现无法复制的真正确权。

 同时,数字藏品具有的虚拟性,容易出现脱离社会与实体经济的炒作、造假等乱象;正规平台的禁销,部分人转战二手交易平台进行倒卖。

“这些问题,还都需要相关的法律、政策及规则进行限制,但中国数字藏品各方面的安全监管政策还未出台,如数字产品内容的合法合规以及版权保护、运营平台的准入及运营规则、数据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郭朝辉说。

专家:需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联合监管机制

对于数字藏品及其行业的发展,郭朝辉也建议,应以原创性和价值性为基础,利用区块链进行权属的固定,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基于国内的实际情况,可探寻数字藏品平台的准入机制和交易制度,形成跨生态的联盟链,建立高阶生态,增强数字藏品的认可度,实现更具真正意义上的确权。

“对于数字藏品,虽说有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蚂蚁集团、腾讯云等机构于2021年共同发布了《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但更急需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多个部门对数字藏品发行、数字藏品平台准入、相关数据安全进行联合监管机制,以保护行业的良性发展。”郭朝辉说。

郭朝辉表示,数字藏品是新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新时代基于人的需求而出现的新生事物,虽说现在中国的数字藏品生态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及不确定因素,但不妨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相信在国家法规政策出台及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凭借中国的自主研发技术保障、用户规模优势,以审慎的姿态善加引导,应该有一个不错的发展前景。这种低碳环保、可确权、可追溯的文化消费,足以启发人们思考其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

来源: 时之眼

相关新闻
全省被标注异常个体工商户超70万家!河南通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数据
时之眼 | 2022-04-26
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结果出炉 番茄产量翻倍品质远超传统种植
一起萌动 | 2022-04-26
90后不愿种地? 这群90后种番茄不仅种得多还种得好
一起萌动 | 2022-04-26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