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王姝
继嵩山、神农之后,第二批河南实验室集中揭牌。
3月22日,河南省第二批省实验室揭牌,龙门实验室、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均由院士担任主任。与此同时,河南多地还在加快院士工作站建设,这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南阳于3月15日在京与7名院士签约,将共建3个院士工作站。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领军人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河南两院院士虽然总数不及江浙等地,但通过一大批院士工作站的建立,不仅招引来了众多院士来豫“工作”,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而且把一批创新团队引入我省,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了高质量人才的强力支撑。
⭐ 南阳一次签约七位院士 院士工作站成重要招才引智方式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强力支撑。
与首批省实验室的“配置”类似,第二批省实验室的领军人物依然是院士。一个院士及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智力、资源,更能成为吸引更多人才的积聚效应。对于尚不具备建设运营省实验室条件的地方来说,建立院士工作站也是一种重要的“招才引智”方式。
创新发展大局下,从省会郑州到各地市,都在积极寻求院士专家强大智力支撑。
3月17日,河南省科技厅发布关于设立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育种院士工作站的通知,其中明确同意南阳市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育种院士工作站”,进站院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至此,南阳有了22家院士工作站。值得注意的是,与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育种院士工作站项目签约同时,南阳还有两个院士工作站、一个实验室进行了签约。
对于此次和院士专家合作,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充满了期待,他表示,这是南阳开展高位借智进行产业振兴,实现跨越发展和科技创新突破的新开端。并且提出,让南阳成为院士专家科研的“试验田”、成果转化的“孵化池”,推动南阳以产业崛起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
可以看到,南阳此番一次布局三所院士工作站、与七位院士签约,也是在尽力弥补差距,为当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设副中心城市需求智力支撑。
⭐ 各地争相“建站” ,“柔性引才”的河南实践
创新发展大局下,从省会郑州到各地市,都在积极寻求院士专家强大智力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个被批准的“省级”院士工作站,是洛阳的河南省智能化节能环保院士工作站。早在2018年,洛阳的省级院士工作站就达到了36个,共享两院院士38名。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所在的三门峡市也在大力培育发展“院士经济”,2021年以来,全市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名。
2010年,河南启动省院士工作站工作,到2018年建设运行中的工作站已达330多家。据了解,截至2018年,这些工作站共柔性引进260多名院士及核心团队成员2000多人来豫开展技术合作,合作项目近1000项。
这些年的实践表明,院士工作站已成为立足河南省实际,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争夺新兴战略性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其实不仅是河南,为进一步发挥高端智力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浙江、陕西、湖南等多地都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
为了让院士工作站更好发挥实效,河南进一步明确了动态管理的机制,从重视数量建设转向注重提质增效,努力打造工作站管理运行的河南模式。
经历改革后的院士工作站,门槛进一步提高,也更注重发挥实效。随着工作站建设的持续推进,院士高端智力与河南的合作方式和途径在不断拓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 力破院士较少局面,让豫籍之外院士也愿来豫
高层次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稀缺战略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地方院士的数量,往往决定着这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实力和创新发展方向。
去年11月,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为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当选院士后,河南院士人数达到25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涉及电子信息、能源矿业、土木水利、农业、医药卫生、化学、物理学等10多个领域。
虽然河南院士数量比不少地方多,但与有着“苏大强”之称的江苏等相比却仍有着不小的差距,在本次院士增选中,江苏共16人当选,两院院士总数达118人,为全国省份最多。同样作为中部省份的湖北新增院士4人,两院院士总数达81名;而安徽新当选3名院士,院士总数达39名。
究其原因,河南重点高校较少,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正是培育院士的重要土壤;而院士增选程序上来说,其中一种途径就是院士推荐,院士多的地方更容易出院士,而高层次领军人多的地方,就会吸引更多人才。
虽然在豫院士不多,但河南籍院士并不少,以此为抓手,河南引进了不少高端人才。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以及此次与南阳达成合作的王占国、谯仕彦、杜祥琬、张清杰、荣毅超等院士,籍贯均为河南。
如果乡情是联系豫籍院士的重要纽带,河南的创新环境和人才政策,则是更多非豫籍院士来豫工作的信心的基础。如今随着院士工作站在我省各地陆续建立,一大批豫籍之外院士及其团队纷纷入驻,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搭建创新平台。
⭐ 让孔雀生河南,着力培养出更多本土院士专家
创新步履不停,在河南,越来越多院士专家正发挥重要作用;而河南也从未像当下这样渴望、吸纳和培养着高层次人才。除了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柔性引才,河南也正在为培育更多“本土院士”努力。其中最为直接的方式,是实施“中原学者”人才培养计划。
南阳新建的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育种院士工作站,进站院士许为钢2007年入选首批“中原学者”,2018年成为首批启动建设的“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从近几年院士评选结果来看,有9名中原学者被评为两院院士,成为河南人才工作的一大亮点。
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发现、培育、造就人才十分重要。在这种阶梯式的培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引进院士、科研领军人,还要着力引聚中青年高端人才、优秀人才,储备一批后备军。
因此,河南将“新建20家中原学者工作站,培育中原学者、中原领军人才150人,加强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写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此同时,河南“双一流”高校、实验室、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平台的火热建设,也为培育高端人才提供了平台。
从待遇引人到事业用人,从“孔雀河南飞”到“孔雀生河南”,无论是合作规模还是项目层次上,河南正在把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将目光投向更远处,着力培养出更多本土院士及高层次人才,点燃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这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决心。
来源: 时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