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王姝
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是“任务书”更是“风向标”,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2022将要怎样发展,就蕴藏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2021年,河南提出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为首的“十大战略”。实际上,除了“创新驱动”外,“十大战略”还有多项要点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发展方向契合。扩大内需、加强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推进都市圈建设……在河南与国家的“默契”中,我们看到了河南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的决心和信心。
【扩大内需,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优势再造】
3月9日,一条“河南三条高铁顺利牵手”的消息刷屏河南人的朋友圈。当天,济郑高铁接入徐兰高铁鸿宝线路所首组42号道岔插铺施工顺利完成,济郑高铁与徐兰高铁、京广高铁实现互联互通。
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区域连接线,济郑高铁是河南省“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南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经济学中,将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内需增长的“三驾马车”;对于河南来说,发展交通可以很好地促进这三方面发展。
不仅是铁路,内陆省份河南也在狠抓临港经济这个新增长极。继周口港开港后,今年1月起信阳港·淮滨中心港也投入运营,通过内河航道能通达江海,“公铁水空”四位一体、高效联运交通体系正在构建。
立足区位优势,河南还有大文章要做。根据《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以枢纽城市为主要节点,构建“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实施快速网、干线网和基础网“三网”融合工程,构建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径综合立体交通网,增强交通系统韧性。
这一系列在交通领域的优势,河南要将其转变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根据“十大战略”部署,河南将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推动内需规模优势向供需协同优势转变,推动产业基础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优势转变,努力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关键环、中高端。
物竞天择,在内外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变化的当下,拥有了优势再造的能力,就意味着拥有了下一轮竞争的主动权。
【加速布局,让数字强省赋能经济发展】
3月1日,《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实行,河南成为继广东、浙江之后,领先为数字经济出台地方性法规的省份。
数字经济有多重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依然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报告指出,我国将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同时,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此外,还将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机遇重大,时间紧迫。河南将“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一,要求把加快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发展数字核心产业,全面提升数治能力,全方位打造数字强省。
直面困难,立法先行。梳理《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可以发现其涉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治理和服务、数字经济促进措施、数字经济安全保障等十章内容,其中还制定了一些能够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比如,为了促进数据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明确了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则以及数字资源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
数字化领域,从正视“薄弱环节”到追求成为“强者”,河南已然发力。
【种业振兴,打通创新链产业链】
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而种子就是粮食的“芯片”。
近年来中央多次部署种业安全战略,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强调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彰显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河南担当,并立志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种业的创新,需要高端平台赋能。制种大省湖南、湖北、四川、甘肃、海南等等,都在布局种业省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或者分支机构,河南也在争分夺秒建设中。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随着河南布局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种业研究不断取得突破。
2021年9月,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成为河南第二家省实验室。据了解,神农种业实验室将承担六大核心任务:建设一流种业创新平台;凝聚一流种业创新人才;构建一流创新生态;解决种业重大科学问题;攻克种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任务逐个攻破,河南必将在打通种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方面更进一步。
【“群圈”发展,郑州都市圈和武汉都市圈谁能先进“国家队”?】
中国城镇化进入城市群和都市圈时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国新办3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稳步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出台长株潭、西安、重庆等新一批都市圈规划。
今年2月长株潭都市圈获批,成为中部首个跻身“国家队”的都市圈,而郑州都市圈和武汉都市圈渴望进一步获得来自更高层面的“助力”的心态愈发迫切。“两会”期间,河南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关于恳请国家支持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的建议》,湖北代表团也提出《关于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的建议》。
抓住“群圈”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关键作用,河南当仁不让。无论是河南“十四五”规划还是“十大战略”,都对此进行明确表述:“建设现代化郑州都市圈,形成支撑带动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建设副中心城市,强化多极支撑”。
为此,河南不断加速步伐。2021年底,河南宣布郑州都市圈由原来的“1+4”拓展为“1+8”,包括郑州、许昌、新乡、焦作、开封、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扩容”后的郑州都市圈,在面积、人口、GDP方面都在中部地区都市圈中名列前矛。可见,关于郑州和武汉都市圈谁能先进“国家队”的讨论热度不减,两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步履也不曾停歇。
如上所述,河南“十大战略”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契合并非巧合,而是积极融入、主动作为的具体体现。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竟发,勇进者胜。在新发展格局下,河南正以奋勇争先的风貌,为人民“拼”出一个“出彩”的明天。
来源: 时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