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值岗:下午班,时间:1月21日15时至23时,小雪
大象新闻记者 申子仲/文图视频 陈姝/剪辑
卡点的浪漫小雪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了中午,小雪纷纷扬扬飘得更紧。
“阔别”卡点32个小时,记者早已养足精神。路上还没有积雪,不到15时来到卡点,正碰上郑州二七区统计局的杨青青下班,同事王子诺和郭建萍来接班。
王子诺说,这10多天他们真是忙得够呛,因为年底区里还要做各项GDP统计报表,他们都是卡点防疫、手头工作两不误,“杨青青他们值完勤,还得回局里做报表。”
记者注意到,帐篷外的条案上,摆着一个茶杯大的小雪人,头顶一片绿叶,细树枝做成胳膊,颇有些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那股子精致劲儿,一看就出自女同志之手。
果不其然,王子诺说,那是早班杨青青的杰作。
3个业主过生日吃上蛋糕
15时刚到,小区西门卡点便开始热闹起来。原来,每天15时到18时,是小区的集中配送货时间。
物业门卫岗亭旁一把大遮阳伞下,堆得小山一样,有卫生纸、药物、米面油,绝大多数是吃的,主要是蔬菜瓜果,还有烤鸭和蛋糕。负责送货的小区物业李师傅说,当天小区里有3个业主过生日。
问及配送程序,李师傅介绍说,社区封控以后,沿街门面大都也打了烊,只余下一个菜店和一个药店开着,以备不时之需。居民们可以在家上网点蔬菜,也可以和物业或者社区联系采购,然后集中配送。
配送车辆除了手推的滑轮车,还有人工和机动三轮,李师傅说,他们会按照不同的楼号送货,“每天都要送一二十车。”
和记者交流期间,李师傅的电话响个不停,全都是订货的:“四块钱的豆腐,两斤豆芽。”“弄点芹菜,看看有没有稍微肥点的肉,包饺子用的。”……
“啊,是四块钱的吧。”李师傅拿笔记着,嘴忙手乱地反复印证。
京东的、顺丰的快递员熟知这个时间,三轮小厢货一辆接一辆赶来。遮阳伞下的小山包始终“耸立”着。
(记者帮忙分拣业主订的货物)
车主别急着溜圈儿
16时左右,大门口急于拿到东西的业主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数人问着同一个问题——“啥时候解封啊?”
“快了快了。”身穿防护服的消毒人员,一边拿着喷雾器消毒,一边奉劝业主耐心等待。
社区刘书记对记者说,果然不出他的意料,21日上午的社区全员核酸检测之后,没再通知22日检测。“许多业主都以为要解封了,呼声很高,我们也请示了上级,结果还是得再等等。”根据业主的要求,小区也适当调整了政策,从22日开始办理出入证,规定每家每两天可以出来一个人购物,时间限制在两小时,活动范围在管控区内。
可以办理出入证的利好消息,在小区业主间不胫而走,社区门口,也开始出现排队的情况。
11号楼的毛小花,也赶过来办证,她说她的私家车元旦假期前放在车库里,一直没动过。小区业主与丹尼斯商场用的是同一个地下车库,20多天了,也没打过火,担心还能不能启动,“打不着火的车主不少呢,我打算开街上溜一圈补补电再说。”
给她办证的是小区的志愿者石青松,石大姐建议她即便原地打着了火,也别急着出去溜圈儿。因为管控区活动范围是“兴华街以东、大学路以西、金水河以南、陇海路以北。屁大个地方,踩不了几脚油门。”
“更为他们点赞!”
利好的消息,在这个雪天不断传来。
一会儿,一辆喷印着“济宁急救”的120救护车,闪灯拉笛呼啸而至。社区工作人员赶紧“接驾”,记者也忙凑近拍照。
车上下来三老一少4位业主,他们是隔离酒店的解封人员,已经在酒店隔离了14天,回家后,他们还将继续隔离7天。尽管如此,三位老人和一个孩子还是高兴得不得了,小孩子一边玩着地上的积雪,一边兴奋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押车的小哥姓李,穿着严实的防护服,误以为记者是社区工作人员,说”加个微信吧,把照片传我两张留个纪念”。
救护车离开后,记者给小李发了微信照片。发现是记者采访,小李专门发来了一段文字:“我是咱郑州医务人员,救护车和司机是山东济宁来支援的,我们车队还有好多山东、安徽等周围兄弟省份来支援的,有些支援西安后,直接又来支援咱,更为他们点赞!”
第一书记收到91个赞
雪,越下越紧。
17时多,记者注意到,小区外勤劳街上的门面房,有三四家灯火通明,有超市、食品店,还有一家卖火锅食材的锅圈食汇。他们是当天上午听说封控政策有了松动,征得社区的意见后,马上开了门。
政策的松动,让商家看到了希望,让终于可以走出小区的业主们欢欣不已。也让康桥华城社区工作人员,有了难得的打个盹儿的机会。
社区第一书记刘俊掏出手机说,连续半个多月的高强度工作,已经让这支基层防疫队伍尽显疲态。其他不说,仅核酸检测这一块,10多天来连续不断,相当于马不停蹄足足做了5万余人次。20日上午9时多做完700多人的重点人群入户核酸检测,紧接着要做近4000人全员检测,许多人累得招架不住,穿着防护服,纷纷趴在办公桌上倒头就睡着了。
社区办公室里难得安静了片刻,刘书记随手拍了几张同事们倒头在办公桌上打盹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短短的时间,便收到91个点赞10多条评论和祝福。说这事儿的时候,刘书记眼圈有点泛红,“他们太累了,太累了。”
两位年轻妈妈
因为心疼自己的兵,主要是因为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停止。从21日开始,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时间,从早上6点调整到上午8点。
从时间调整中受益最大的,是社区服务中心的两位年轻妈妈——丁培雅、付莹。刘书记让记者“狠狠”夸夸这两位,专门安排了面对面采访。
丁培雅和付莹接受采访时,显得十分腼腆,直说“我们这个年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大家都一样”。“就是住得远了点,没啥可写的”。
两位走后,刘书记说明了安排记者重点采访的原因有四:一是丁培雅和付莹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家里担当太多;二是两人都住在郑州西南郊的侯寨乡,距离康桥华城社区20多公里,每天都是电动车代步,一趟就得跑40分钟。而疫情以来,两人从没迟到早退过;三是两个人负责的区域是本轮疫情最危险的核心——丹尼斯10号楼,不仅负责核酸采样,还负责药品和蔬菜配送;四是她们在单位的工资是最低的,月薪都不到2000元。
第一顿卡点饭
18时许,记者在帐篷里体验了平生第一顿卡点饭:每人一盒炒西葫芦,一盒黑米汤,两个馒头。
晚饭是志愿者石青松送来的。好像不管在哪里,都能见到这位大姐忙碌的身影。
饭盒压得很紧实,费了好大劲才打开。统计局的两位女将吃得很香,王子诺夸“黑米汤不错,比大米汤好喝”,郭建萍说“馒头筋道,比自己家蒸的好吃”。
炒菜油水不大,郭建萍说,这样最健康,非常有利于女士瘦身。
王子诺则说记者有福气,因为之前老是炒包菜,今天炒西葫芦已经算改善生活了。
刚刚小区7号楼一位老人突发肺炎需要办理转诊手续,现阶段医院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任务,都交给了社区。第一书记刘俊刚刚忙完转诊手续的事儿,忙里偷闲给记者送来了几根火腿肠。
“快了,快了”
小区物业的大门是电动的,因为政策的松动,当天的打开频率创下了封控以来的新高,师领松还要帮忙配送业主订的货,手忙脚乱不亦乐乎。有时候,记者和统计局的值班人员不得不帮他顶顶岗。
雪片飘个不停,天色越来越暗,路上开始慢慢积雪,好在不算太厚。
晚饭后的一个多小时里,西门口热闹了一阵子,园区里面不时传来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不少业主凭新办的出入证走出大门,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踩在雪地上,听一听嘎吱嘎吱的响声。大家谈的最多的,还是啥时候能彻底解封,都说看这势头,“快了,快了”。
19时前后,又有酒店隔离完毕的业主,陆陆续续被送回家。物业门岗来值夜班的,还是乔怀彬。这次和记者见面,颇有些“久”别重逢的欣喜。
天色愈发暗了,西门口卡点也渐渐恢复了平静。晚上9时多的时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灭了灯。还不到22时,时福涛提前一个多小时赶到卡点接班。随后方志刚也驱车提前赶到,担心路上不好走,他们让女同事早点回家。
风雪夜归人
22时27分,开来一辆黑色轿车,车上下来的中年男士,提着一个塑料袋,并不要求进社区,而是打了电话等待亲属。
很快从小区里走来一位大妈,和一位小姑娘。小姑娘很调皮,在地上团个雪球,隔着铁门栏杆,砸向中年男士,两下隔着门嬉闹。
门卫乔怀彬问了大妈的楼号,打开了铁门。中年男人还有点吃惊:“可以自由进出了。”
乔怀彬说:“还不行。”
男士便把塑料袋递给大妈:“新鲜鸡子,杀过了,回家炖炖。”小女孩不时团着雪球砸向他,临别的时候,还不忘从背后偷袭。
记者上去和男士唠嗑,知道他姓陈,在郑州一建工作,就住在小区5号楼,因为单位到了年底各种杂事非常忙,疫情发生后便没有再回家住,而是暂住在市区母亲家里。每两天回来一次,给家里送点吃的。
刚才来接货的是自己的岳母,小女孩是自己的女儿,9岁。
“真想让她再砸两下。”陈大哥上了车,很快消失在夜色风雪里。
23时,记者值完下午岗按时离开。帐篷外条案上的小雪人,已然臃肿了许多。
编辑:曹亚勤
来源: 时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