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王韶卿 冯靖雯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推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主副引领、四区协同、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12月27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奋进新征程 中原更出彩”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发布会,介绍河南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当前,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将有哪些布局?
今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接近57%,公共服务不再区分户籍归属地
“预计今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接近57%,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惠及上亿人口的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现代化河南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发布会上,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迎伟介绍,河南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郑州中心城区以外其他所有城市和地区的落户限制,持续放宽郑州中心城区落户条件,全省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
保障进城落户农民权益,完善“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今年争取国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29.24亿元,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累计制发超过350万张,建立与居住证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文化体育、法律援助、就业培训、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不再区分户籍归属地。
据李迎伟介绍,已成立高规格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郑州都市圈进入全国重点培育名单,并向郑州、洛阳、航空港实验区下放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95项,培育建设南阳副中心城市,豫西、豫南、豫东和豫北四大城镇协同区联动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改革,赋予县(市)255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实现开发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占县域工业的67%,将财政直管县的实施范围扩大至全部县(市)。
将实施郑州都市圈“晋位升级”工程,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当好国家队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两个确保’奋斗目标,突出以‘人’为核心,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着力构建‘一主两副、一圈四区’总体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行稳致远,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3%,新增城镇常住人口800万人左右。”据李迎伟介绍,将实施郑州都市圈“晋位升级”工程,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强化枢纽开放、科技创新、教育文化、金融服务等功能,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创新体系布局,壮大“芯屏网端器”全产业链,打造世界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
记者了解到,将以制定新一轮“1+8”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引领,推动兰考深度融入郑开同城化发展,聚力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布局建设一批重点产业带,完善都市圈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提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水平。
建设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加快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起步成势
李迎伟表示,将实施城镇协同区“融合扩能”工程,锚定万亿级经济总量建设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强化创新和产业双轮驱动,与三门峡、济源协同建设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和黄河纽带,联动郑州和西安共同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
加快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起步成势,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发挥生态和中医药特色优势,联动信阳、驻马店建设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协作互动。
推进商丘、周口东向开放发展,提升周口港港口和航道设施功能,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纽带,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
密切安阳、濮阳、鹤壁产业联系,打造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深化豫京战略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将新建改造城市行洪排涝河道500公里、雨水管渠5000公里
据李迎伟介绍,将实施安全韧性城市“提级改造”工程,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加快地上、地面、地下设施数字化,强化智能监测预警装置配备,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系数和数治能力。加快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力争5年内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改造城市行洪排涝河道500公里、雨水管渠5000公里。完善重大疫情灾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构建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响应体系。
实施宜居人文城市“魅力重塑”工程,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提升,持续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全省焚烧处理能力全覆盖。
推进公共服务扩容提升,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等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博物馆群和公共文化设施体系,让城市更有“温度”。完善“一城一策”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将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
实施人口管理服务“系统优化”工程,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技能结构,以农业转移人口和 “一老一小一青壮”为重点,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逐步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全面落实企业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责任。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大规模吸引汇聚青年人才,构建适应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环境。
实施市本级和县域“双抓双提”工程,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和县域经济发展融合度,打造“火车头+动车组”的强劲动力系统。强化省辖市市本级意识,充分发挥城区经济外溢带动效应,科学谋划城市规划建设、项目产业、管理服务,建立各省辖市市本级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要求,推进“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支持一批基础好、实力强的市县发展成50万以上人口的中等城市,培育发展一批3~5万人的中心镇。
来源: 时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