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话河南 | 省直单位打头阵 河南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大幕开启

时之眼 2021-12-16 12:10:36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宋迎迎

仲冬时节,一场重塑性的改革正在中原大地开展。

11月30日,全省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动员部署会议召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指示,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对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进行动员部署。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主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陈舜就《河南省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总体意见》作说明。

事业单位改革,对河南而言并不陌生,但这样冠以“重塑”之名的无疑还是第一次。这也可以看做是省委书记楼阳生到任后,继重构重塑实验室体系等改革之后,又一场对河南原有格局的打破再提升。而随着本次会议的召开,河南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脚步也已经开始向纵深推进。

这一期时话河南,就让我们从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入手,研读河南事业单位的改革之路。

(11月30日,河南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动员部署会议召开。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主持。图源:河南卫视)

胆气:“重塑性改革”,从省直事业单位开始

“重塑性改革”剑指何处,河南又为何需要这样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动员部署会议上,楼阳生指出,近些年来,我省基本完成了行政类、经营类事业单位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效率不高、低小散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既然是结构、定位的问题,那就必须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楼阳生强调,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原则,推进“重塑性改革、结构性优化、功能性再造”,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激发事业单位的活力。

事实上,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改革一直是中央关注的重点,也是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随后,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作出全面部署。

对于河南而言,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问题和阻力也会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硬碰硬”的改革,将改革向纵深推进。选择省直事业单位为起点,大刀阔斧开展“重塑性改革”,不仅是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河南实践,更传递出一种先啃“硬骨头”的胆气,彰显着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河南郑州地标建筑“大玉米”。 图源:东方IC)

思路:既“瘦身”又“健身”,进行“重塑性改革、结构性优化、功能性再造”

重塑性改革该怎么改?对此,楼阳生提出了“五要”的指导思想,从具体内容上来看,同样充满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的思路:

他强调,要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重塑职能体系。把优化功能职能放在首位。厘清政事关系、事企关系、管办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要立足协同高效,优化布局结构。精干设置主要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采取整合重组机构、优化调整职能、搭建协作平台、明确统分主次关系等措施,着力解决规模过小、职责交叉等问题。“对于新增服务需求,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不再直接设立事业单位;能通过职能调整由现有机构承担的,不再新设事业单位”。

要科学配置编制,“该减的坚决核减,该充实的切实加强,真正把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

要推进专项改革。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单位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单位负责”,通过整合、脱钩、转企、转型等方式,加大跨部门整合力度,集约优化配置相关领域资源,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集成性、协同性。

同时还要突出建章立制,完善治理体系。紧扣逐步建立政事权限清单、探索实行机构职能编制规定、完善章程管理三项任务,加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实现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的转变。

从上述“五要”可以看出,这次的重塑性改革,并不是单纯的“减肥”裁撤,而是既“瘦身”又“健身”的全面性改革。通过裁撤冗余、合理配置、高效协同、大刀阔斧的改革,最大限度去除全省事业单位身上的“赘肉”,让其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现代化河南建设当中去,高效发挥服务企业和百姓的公益属性。

(图源:东方IC)

全国:已有多省份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试点 “小散弱”事业单位是裁撤重点

推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河南其实并不是唯一省份。

2020年2月14日,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开报道显示,包括山西、山东、河北、黑龙江、内蒙古、江西、江苏等均开展了试点工作。从已经完成省份来看,均精简不少机构,收回大量编制。

以黑龙江为例,本轮试点中,共精简事业单位2735个,收回事业编制8.3万余名。其中,省直精简事业单位902个,收回编制1.3万余名,精简领导职数1159名;市县精简事业单位1833个,收回编制7万余名,精简领导职数3118名。从收回的编制来看,市县占据了收回编制的绝大多数,共7万名,占总收回的比例为84.34%。

江苏省方面,经过本轮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在4市4县(市、区)试点地区,市级层面事业单位总量由1366家减至763家、精简比例为44.1%,收回事业编制9564名、精简比例为20.6%;县级层面事业单位总量由789家减至429家、精简比例为45.6%,收回事业编制3517名、精简比例为24.9%。

同样作为中部省份的山西,在对全省事业单位进行“重塑性改革”后,省直事业单位机构从1205个精简为370个,精简69%,编制从6.7万名减至2.7万名,精简近59%……

从试点省份的具体做法来看,规模过小、功能萎缩、公益性弱化的“小散弱”事业单位是裁撤的重点。如黑龙江本轮试点中共撤并省、市、县编制10名、6名、4名以下“小散弱”及“空壳”单位累计800余个,中央有关部门派驻单位仅留1个省属单位,跨部门整合文化艺术类单位。《江苏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则明确要求,市级编制10名以下、县级编制5名以下的事业单位基本不再保留。

(2021年10月16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1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考。 图源:东方IC)

观察:“重塑”释放改革红利,哪些经验可供河南借鉴?

在试点过程中,不少省份在对事业单位裁撤优化、回收编制的同时,将编制向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领域倾斜,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方面编制紧缺问题。

在山西,信息、后勤、培训“三个中心”专项改革,检验检测机构行业改革,以及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为“重塑性改革”的重点。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各部门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运行更加高效,机构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人民日报》专门刊文,从“激活内生动力、厘清职责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三个方面对山西重塑性改革成果进行关注与肯定。

而在江苏,改革试点期间,共核增疾控机构人员编制5127名,其中试点地区核增605名;从多地统筹1万名事业编制,调剂到中小学教师编制严重短缺的苏州、徐州等地,用于补充专任教师。精简腾挪出来的编制,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补齐了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公益事业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

对河南而言,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后,不少省直部门已经动起来,传达并部署落实相关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重塑性改革目前针对的还是省直单位,但河南已有地市提前行动,开始着手这项工作并“外出取经”。 12月6日、7日,信阳市就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和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改革,派出考察组到山西运城进行专题考察调研。

由此看来,随着省委为主导的高位推动,一场针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大幕已然在中原大地开启。这场从省直部门开始、直指“硬骨头”的重塑性改革,究竟会给全省带来怎样的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曹亚勤

来源: 时之眼

相关新闻
踏着父辈足迹,追寻新乡的高光时刻
新乡观察 | 2021-12-16
好房不降价,品质不打折
新乡观察 | 2021-12-16
新乡市政法机关重拳优化营商环境,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
新乡观察 | 2021-12-16
热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