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梁新慧/文图
1月17日,河南戏曲广播开播十九周年纪念活动暨《中原正声——河南戏曲老艺术家口述实录》新书发布会在郑州举行。百余位各界嘉宾和一大批老艺术家、中青年艺术家汇聚一堂,庆祝河南戏曲广播十九岁生日,见证《中原正声——河南戏曲老艺术家口述实录》新书发布。
活动由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执导,河南省文化馆、河南广播电视台生活事业部主办,河南戏曲广播·月阳工作室承办。
【一】7000多个昼夜晨昏,播出168000多个小时
河南广电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东里在致辞时说,河南广播电视台作为河南主流媒体,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工作,以“新时代 新文化”为己任,近年来,坚定不移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打造的文化类节目“中国节日”系列,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时代精神。近期,河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事业部网络大V“星计划”进一步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把一大批广播主持人从幕后推向台前,分别在传统广播节目和新媒体两个平台上重新塑造核心竞争力,绽放夺目光彩。
一批老艺术家被戏曲广播聘为顾问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赓续中华文脉中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元月18日,河南戏曲广播正式开播,7000多个昼夜晨昏,168000多个小时,河南戏曲广播始终用声音记录戏曲发展,用真情传递美好生活。近年来河南戏曲广播以“传统文化最先锋”为品牌概念,以月阳工作室为依托,全方位展示国潮戏韵之魅力,涌现出了以月阳、王博、池城、侯妍等为代表的知名戏曲主持人,为弘扬传统文化、构建中原戏曲文化宣传主阵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艺术家向戏曲广播赠送作品
“在河南戏曲广播开播十九周年之际,希望河南戏曲广播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推出更多承载中华文化的优秀作品,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绽放新光彩。”田东里说。
【二】《中原正声——河南戏曲老艺术家口述实录》出版
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中国曲协副主席、河南曲协主席范军、河南豫剧音乐学会会长朱超伦等人先后登台,向河南戏曲广播十九岁生日送上祝福。
《中原正声》出版
他们认为,十九年来,河南戏曲广播立足河南、辐射全国,为守护、宣传、弘扬、发展河南戏曲、河南曲艺乃至中国戏剧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戏剧界、曲艺界和广大听众的由衷称赞。
十九年来,河南戏曲广播坚守中原文化根脉,打破面对话筒依靠电波传送、隔空交流的局限,以灵活多样的传播手段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为中国优秀戏曲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书写了一页又一页精彩的篇章。值得一提的是,河南戏曲广播将戏曲从舞台搬到了民间,创造了每个周末河南最火爆的声音——《大石桥有戏》和《福塔有戏》,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策划推出的“72小时好戏唱不停挑战世界纪录”、“432位唐王身穿龙袍唱豫剧”活动,成为中国戏曲史上史无前例的宏大壮举。
《中原正声》插图
在河南戏曲广播开播十九周年之际,由月阳编著的具有河南戏曲发展历史文献资料的书籍《中原正声——河南戏曲老艺术家口述实录》正式出版。
这套书共计60余万字,收录了四十三位河南戏曲知名艺术家的个人传记及艺术评,涵盖了豫剧、曲剧、越调河南三大地方剧种的旗帜性代表人物。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而全面地描绘了河南戏曲近百年发展历史的画卷。
新书出版,是月阳的一次精彩“绽放”
据悉,这是河南戏曲广播开播知名主持人月阳自2005年至今十九年心血的结晶,也是他守护与传承河南戏曲最想表达的一份心意,更是他浸淫戏剧行业的一次精彩“绽放”。
【三】艺术名家点赞,他是“河南戏曲传承发展的词典”
活动现场,嘉宾云集,百余位老艺术家和中青年艺术家莅临。
最让大家感慨的是,在月阳介绍出席活动的艺术家时,无论是老艺术家还是中青年艺术家,无论是省直院团单位的艺术名家还是来自地市的艺术家,无论是豫剧艺术家还是曲剧艺术家,他都能清晰准确无误地说出对方的职务、流派、艺术特色、获奖情况,突显了作为主持人的深厚功底和他二十余年如一日深耕戏剧领域的专业、专注,他的这种敬业精神与使命担当令人惊叹、让人感动。
座谈会现场
在随后举行的《中原正声——河南戏曲老艺术家口述实录》新书首发专家座谈会上,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秉义一席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这些年来,在我的印象中,但凡要举办关于戏曲类的大型活动,十有八九都由月阳主持,省内诸多知名戏曲艺术家收徒仪式的策划和主持,也几乎被他包揽,他敏捷的思维和流畅的语言多次撞击我的心灵。”张秉义说,作为一位媒体人,月阳最能打动人的,不单是二十年如一日对工作的坚守,更多的是他娴熟扎实的业务技能以及他对传统戏曲文化传播事业的虔诚与痴迷。不仅在河南,就是在全国的媒体记者和主持人中也是比较罕见的。
新书封面
与会嘉宾们一致认为,月阳是广大戏迷的知音,戏曲艺术家的挚友,戏曲传承发展的功臣。他是一位落落大方有亲和力的主持人,是一位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正青春的媒体人,是一位岁岁年年时时刻刻为中原艺术家发正声的媒体人,是一位有研究意识把事业当学问做的研究型媒体人,突显了一位优秀主持人的定力、魅力、能力、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可以称之为“河南戏曲传承发展的词典”。
【四】“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符号、小雨点!”
月阳现任河南广播电视台生活事业部监委会成员、月阳工作室主理人,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自2001年至2024年,月阳将人生最好的年华交给了记者、主持人这个职业,交给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坚守与传播。
新书插图
为了做好节目,更好地服务听众,他主持节目的同时,还时常深入基层院团采访,及时了解剧团的剧目生产与演出状况。带着采访机走田间、串地头、跑剧团、看演出,和演员交朋友,把老艺术家当长辈,把戏迷听众当亲人。
2003年冬天,刚入行不久的月阳和常香玉大师等人一起,来到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工地,进行慰问演出。作为这场活动的主持人,他深切感受到了常香玉大师“戏比天大”的精神。然而,仅仅半年后,常香玉大师驾鹤西去,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每一位艺术家都是一座丰富的戏曲宝藏,老一辈艺术家在长期的学艺、表演、教学传承过程中,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独门技艺。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老艺术家或是年事已高离开舞台或是先后离去,古老的戏曲艺术也随着他们的陨落而日渐褪色。因此,为老艺术家留下更多宝贵的艺术资料刻不容缓。
新书插图
于是,自2007年开始,月阳在工作之余便开始用录音机记录戏曲老艺术家的演出、教学、传承及生活。其实,那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尽自己所能把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和艺术造诣的老艺术家的声音留下来,以便更好地丰富每天的直播节目,根本没有想着有一天能够将其整理结集成书。但随着一批老艺术家的先后离世,他愈发感到这项工作的神圣,尽管过程无比艰辛。
“这套书的出版,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因为我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而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符号、小雨点,所有的成绩应该归功于他们。”月阳的心声,发自肺腑,掌声雷动。
来源: 时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