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董彩红/文 图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这个春节,注定要跟一起扛过枪(加样枪)的战友一起度过了,不是在方舱实验室,就是在集中隔离点,想想这个经历还挺特别的。“1月23日,距离2022年大年三十,不到一周,董丽珍和战友们还在安阳滑县方舱实验室里熬大夜。
方舱实验室外是白皑皑的大雪,又冰又凉,实验室内灯火通明,“病毒猎手”核酸检验员们24小时不间断与病毒交手,揪出奥密克戎露出的蛛丝马迹。
1月13日,安阳疫情告急,郑州从29家医疗机构抽调40名检验师,他们以最快速度集结,连夜奔赴疫区,夜以继日投入工作;他们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用实验设备精准识别病毒、迅速阻击病毒,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董丽珍技师就是其中一名“病毒猎手”。
什么都来不及想
董丽珍奔赴安阳滑县,缘起1月8日安阳发布的一则通报:“滑县在核酸检测中发现一例无症状感染者。”之后,确诊病例数据不断刷新,气氛瞬间紧张。
1月8日~9日24时,安阳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从1例增长为26例;
1月13日,安阳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8例;
从8日到13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98例……
更令人揪心的是:此次安阳疫情病例感染病毒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
此次新冠疫情,河南开启了与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双线作战”模式。
德尔塔变异株,很多人谈之色变,其在全球引发的大流行,至今影响依然深刻;但现有证据显示,与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
安阳疫情紧急!
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于1月10日晚和1月13日晚,连续派出两支核酸检验医疗队连夜驰援安阳。
1月13日,下午2时许,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技师董丽珍刚从发热门诊下班,吃饭中接到医院任务指令:支援滑县,下午三点集合。
她没有犹豫,立刻接受任务。看了一下表,离集合时间只有55分钟了。
这个任务来得太急,董丽珍什么都来不及想,也来不及准备,拿起水杯就走。
下午2时05分,接到任务;
下午2时20分,出发赶赴集合地点;
下午2时48分,到达集结地点。
此时,董丽珍又看一下表,她比预定时间提前12分钟到达。
“当时心里什么感受?”董丽珍沉默了一下,坚定道:“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肩膀上有这份责任。根本来不及多想,只想着如何一路不停地奔跑,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
第一批“拓荒者”
1月13日晚,董丽珍和同行的39人,从郑州连夜赶到100多公里的安阳。
到达住地躺下休息已是午夜,与此同时,临时的气膜移动方舱实验室也在架设中。
作为检验师,董丽珍和同事们此次的支援任务是核酸检测,要在最短时间,将奥密克戎变异株从数以万计的标本里揪出来。
临时搭建的气膜移动方舱实验室位于安阳滑县,正是安阳此次疫情第一例核酸阳性病例所在区域的附近。
次日,董丽珍与同事们成为第一批进入方舱实验室的“拓荒者”。
他们需要先对实验室进行规整,并且全部打扫消毒。
消毒完毕,已经凌晨时分,实验室的灯光照亮了滑县寒冷的冬天。
至此,这里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
凌晨时分,极寒时刻,实验室里灯火通明。面对堆积如山的标本,大家都没有说什么,各自就位分头工作,大家都带着使命而来,没有感觉任何疲惫。
董丽珍说,他们分成不同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区域,24小时不间断检测。
这里一天的检测量大概在十五到二十万管,在实验室,是没有白天和黑夜概念的。
面对狡猾和凶险的奥密克戎,他们必须小心谨慎,并且加快速度。
董丽珍说,核酸检测过程复杂,包括信息录入、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结果分析等环节。
检测人员犹如病毒猎手,虽然听着很酷,但是工作很辛苦很难受。首先是穿着,他们要身穿防护服,头套护目镜,手戴橡胶手套,六七个小时,八九个小时埋头与病毒面对面。
他们将样本核收并进行灭活病毒,灭活病毒后的样本转去信息录入,每个样本上有一个二维码显示病人相关信息,经过信息录入,待检测样本运输箱转入分液转板室。
危险性最大的提取环节放在BSL-2负压实验室进行操作在生物安全柜内完成,有一次做汤阴的全员核酸标本,一天检测出好几例阳性。
“如果带有病毒,会比其他样本含量更高。”董丽珍说,他们必须快准稳,小心再小心,并且还要保证速度和质量。
用发朋友圈的方式报平安
他们在争分夺秒跑一场病毒阻击战。
同在方舱实验室奋战的“战友”黄浩然说,从穿上防护服开始,一天紧张有序的工作就开始了。
在实验室,黄浩然负责转板工作,一次实验下来,一个人就会用掉四五十盒枪头,手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磨出来几个水泡。
检验人员在生物安全柜前,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因为他们穿着防护服,上厕所穿脱不方便,又怕去厕所浪费防护服,所以进入实验室的前几个小时都不敢喝水。当标本处理完毕,每次出舱的时候,感觉身体都不受自己控制了,像踩在了棉花上。
黄浩然说,脱下防护服,他们感觉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由于实验室在户外,加上零下几度的气温,外面都结冰了,风一吹,感觉每个毛孔都在发抖。
凌晨的寒冬,实验室灯火通明。
1月21日,董丽珍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从前一天23:31分进舱,次日凌晨6时45分出舱。”
又熬了一个大夜,在很多人心疼他们的时候,董丽珍说”我们带着使命感,做最可爱的逆行者。又是忙碌的一夜,离胜利又近了一步……”这也是董丽珍他们与家人、关心挂念他们的朋友亲人的一个特别的联系方式。
因为在气囊移动实验室里,是没办法接电话与外界联系的,家人朋友又担心他们的安危,打电话发信息是很难及时回复的。董丽珍就用发朋友圈的方式,跟大家报平安。
一起扛过枪(加样枪)的兄弟
堆积如山的标本,狡猾凶险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董丽珍和同事们必须快一些,再快一些。
因为不断的拧标本管,他们的手指头已从最初的刺痛,变成血泡,然后变成厚实的茧子,不觉得疼痛了。
董丽珍坦言:“虽然手都磨出了泡,但是也不觉得辛苦,为了早日打败疫情,这点苦又算什么呢,此时此刻还有很多人跟我们一样也正在为抗击疫情拼着命,出来时天还未亮,地上已一层白霜,路面结了一层冰,郊外的冬夜真是格外的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热的,为了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并不觉得那么冷。”
他们40个人来自29家医院,虽然分别来自不同的医院,但经过磨合,大家配合默契,不但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董丽珍还说了一件趣事,在安阳滑县气囊移动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团队除了他们,还有来自山东、平顶山等地的医护团队。
大家在实验室,都是熟悉的大白装扮,大家冻得透心凉的时候,会背靠背取暖。
但当脱掉防护服,又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谁也不认识谁。
因为疫情原因,大家也没办法聚在一起聊天,去吃饭的时候,也是远远打声招呼。
但大家一起并肩作战的感觉带来了满满的力量和温暖,虽然相互之间只能点头微笑,还是透过厚厚的护目镜,但是大家却觉得心离得很近。
“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感觉,特别神圣。”董丽珍坦言,大家虽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但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或许若干年以后回想起来曾经也是在一个方舱里一起扛过枪(加样枪)的人,也算是战友了……
最想要的新年愿望和礼物
在应对处置本轮疫情的关键时期,河南坚持全省一盘棋,以最严格标准、最坚决措施,面对新冠病毒,不断加速度。
1月17日,根据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消息:鉴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即日起,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2天3轮、6天9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来自安阳滑县一线核算检验的数据统计,几天里,这里的队员们不分昼夜,直面“病毒”,先后7次进舱,累计高强度工作近40个小时,共检测52000余管,52万人次,跑出了病毒检测的“加速度”。
董丽珍他们的努力见到了曙光。
确诊病例从最初的百例逐渐下降,到20多例,到几例……
过年了成了大家最近讨论最热的一个话题。
但这个话题,对董丽珍他们来说,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
董丽珍老家是郑州的,但连续3个春节,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没有跟家人吃过一次团圆饭。
购置年货,也都是家人来做,这件事上,很惭愧她一直是失职的。
尤其是2019年的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省的医护人员,一夜之间全部返岗值守。
当年的大年三十,董丽珍在医院的发热门诊值班度过,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就是过年;
第二年的春节,董丽珍实验室里检测核酸度过……
今年的春节,可以预见的是,董丽珍和同事们将会在远离家乡的安阳滑县气囊移动方舱实验室里度过。
董丽珍说,即便此刻回郑州,也不可能与家人团聚,因为可能还需集中隔离。
“不过,我们40个人已经商量好了,无论是在方舱实验室度过,还是在隔离点度过,我们都要斗志昂扬的过。前几天有同事过生日,大家在实验室里检测病毒间隙,给那位同事唱了生日祝福歌。”
1月23日,又是一个大夜。
凌晨,董丽珍从方舱出来,就着昏黄的路灯,看到路灯上悬挂的中国结和福字,真实感受到春节快来了,年味儿越来越浓了。
董丽珍说,那一刻,突然特别想家。
仰头的瞬间,眼角淌出的泪又凉又甜……
说及新年愿望,董丽珍说,“希望能够早点回家,跟家人吃一顿团圆饭。”
一旁,来自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战友”王静珠说,每次想孩子的时候,她都是偷偷溜进女儿幼儿园钉钉班级群,偷偷看一眼上网课的女儿。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回家抱一抱孩子。这就是她过年最大的愿望和礼物。
为了我们所有人能够好好就地过年,辛苦在一线为我们“扛枪”奋战的疫情防控人员。
所谓的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董丽珍、黄浩然、王静珠们致敬!
编辑:曹亚勤
来源: 时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