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王姝/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种新型的纳米佐剂可以在帮助动物防控疾病的同时,提升疫苗本身的安全性。”2021年12月5日—6日,在动物疫苗发展前沿青年国际分论坛上,河南农业大学的青年教授何华以《新型动物纳米疫苗佐剂的研发》为题做了报告,引发与会学者的讨论。
动物卫生事关畜牧业转型升级,也与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密切相连。2019年来到河南农业大学后,何华运用自己在纳米医学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动物疫苗寻求更高效安全的研发路径。
纳米佐剂助力动物疾病防控
2018年的夏天,何华从苏州大学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直奔家乡河南。此前,她的主要方向是研究纳米药物在乳腺癌等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经过研究发现,相比化疗和手术治疗,纳米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同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如今,这种纳米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运用。
回到河南后,何华作为“河南农业大学拔尖人才”受聘于该校动物医学院,成为一名校聘教授。来到学院后,何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研究领域从人类疾病治疗到动物疾病防控的转变。经过与学院领导和其他老师们交流学习,她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找到了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动物疾病防控疫苗的纳米佐剂。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比如针对动物疾病防控的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比较弱,需要进行多次、大量的接种,因此需要额外加佐剂增强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但目前安全性仍是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动物在打完疫苗后,出现红肿、体温升高等现象。我研究的新方向就是将其做成纳米佐剂的形式,克服原有弊端。”何华解释道。她告诉记者,纳米佐剂的合成对于技术有较高要求,其产研化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实验室技术产业化。因此研究者要从市场的角度改进技术,不断寻找最佳参数,进行优化调节。“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个课题,在和现有商品化佐剂进行对照时,我们的纳米佐剂效果和安全性都有了很高的提升,目前正在进行更深入的优化。”何华告诉记者。
“张弛有度”是何华较为提倡的一种工作和生活状态。刚生完双胞胎宝宝的她,已经找到了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点。“陪伴孩子确实会分掉一部分精力,但是这也是作为父母应尽的责任。我能做的就是工作上每天早到,然后提高效率,目前的状态还可以。”何华说。
1989年出生的何华,自己在专业上有了不错的成绩。她正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一项省科技攻关项目,此前曾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19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 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Biomaterials 、Nanoscale 、Biomacromolecules发表论文6篇,H因子12,文章总引用数次528,获得过1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
一边“打击”一边“鼓励”,和学生相处“零代沟”
作为一名“亲和”型的硕士生导师,何华平时和学生的相处状态,可以用“零代沟”形容。“学生都是想说啥说啥,平时他们喜欢的东西,比如动漫啊我也都看过,也会喜欢。”何华告诉记者,自己喜欢和同学们聊聊天,以此来了解他们的状态和想法。几乎每周,她都会找五六个学生谈心。
“我觉得作为研究生,专业技能肯定要培养,但是做事情的态度方法、对事情的把控能力等综合素养也很重要。”正如何华寄语学生的那句话“要平凡,但不平庸;要大胆,但不大意;要虚心,但不虚荣;要勇敢,但不蛮横”,在她心中,学生不是执行任务的机器,要鼓励他们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大胆创新。
80末导师遇上00后学生,会迸发怎样的“火花”?何华说,00后学生普遍比较自信,这是心态乐观、积极向上的表现。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出现“盲目自信”,出现心浮气躁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来时不时“打击”一下。“其实很多时间我都在帮助他们认清自己,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后,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她告诉记者,到了研二自己能感受到不少学生稳重了很多,心里特别高兴。
去年的一件事,让何华印象深刻。7月20日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由于所处地市较低,何华所在院系实验室遭到威胁。
“那些生物样品和材料可以说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如果毁掉了,近期科研工作都毁于一旦了。”何华告诉记者,在停水停电的状态下,学院领导老师都在四处协调发电机。到了晚上,何华得知学生联系到了有电的学校,手牵手、蹚着水,先将一部分样品送了过去。
提及此事,何华又后怕又感动:“真的很担心学生的安全,但同时也感受到他们对于科研工作的热情,以及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作为老师真的很欣慰。”
建议加强保障为豫发展“留人”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早在苏州读博期间,何华一直心系家乡。2017年河南提出“人才强省”政策,引起她的关注,曾专程来到“招才引智”现场,随后在与河南农业大学人才办和学院领导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学校对于人才的重视。
对于人才的引用,何华认为应该既要做到“存异”,也要做到“求同”。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因学科而异”:“比如不同学科发TOP期刊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标准统一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制定不同标准。”而在难题的攻克上,要促进不同学科人才的交流合作。
这一点,从何华自己的科研经历就能体现。本硕博均为化学专业的她,在从事纳米医学研究后,对于学科融合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纳米医学是化学、生物、药理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的融合。“比如化学专业更多希望科研成果能够运用到实际中,而生命类学科很大一部分工作是起到疾病预防的作用,”何华说,在国家的倡导下,学科的交叉融合正成为一种趋势,加速科技创新的整体速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了交叉科学部,这将更好促进产业技术的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在我们省和学校,也有相应的政策,推出一些创新科研团队,鼓励多学院共同攻克一些难题。”
在时不我待的创新节奏中,“留人”可谓人才引用的重要一项。在这方面,何华建议,河南可以进一步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比如在科研平台、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做好保障。而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也要及时提供支持。“比如对待一些大专家,可以快速为其组建科研团队,协助其迅速开展工作;对于像我们这样的青年老师,则需要迅速融入团队中,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实现成长进步。”何华说。
来源: 时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