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记者 朱耒刚
谈到阑尾炎,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割阑尾”,这也是过去传统的处理手段,由于剧烈腹痛被确诊为阑尾炎的患者,基本上都进行了阑尾切除。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院长、中原名医刘冰熔教授对于消化内镜的创新应用,正在让很多过去需要外科开腹、开胸,把器官切除的手术,实现了“超级微创”治疗,器官得以保留。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开创十多项“世界首例手术”
一名8岁的小女孩由于患儿阑尾局部有明显渗出,不适合立即进行阑尾切除,只能在儿外科观察”。焦心的父母带着因疼痛哭闹不止的患儿找到刘冰熔教授,他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ERAT)并得到患者父母的同意。
手术很成功,患儿麻醉清醒后,马上活蹦乱跳跑出去玩了。家属和医护人员都对此欣喜万分,惊奇不已。这项由刘冰熔教授于2009年首创的ERAT技术,也改变了阑尾炎必切阑尾的观念。
刘冰熔教授团队的研究报告“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 ”在《GASTROINESTINAL ENDOSCOPY》上的正式发表,标志着由中国专家首创的ERAT技术开始登上世界现代医疗技术的舞台。
这只是刘冰熔教授从医几十年来不断“破圈”的一个例子。他喜欢说,“与失败成亲,抱成功之子”“奔跑的人要不怕摔倒”,开创了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技术(ERAT)、首创经直肠入路纯NOTES保胆取石术和胆囊息肉切除术(TRGPC/TRGPP)、完成了世界首例经盲肠阑尾切除术;提出以中国姓氏命名的LiuPOEM手术;首创内镜下胃开窗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内镜下胃黏膜剥除术(EGMR)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等十多项“世界首例手术”。
消化内镜主要用于“窥探”消化道空腔脏器内部结构和病灶,也被称为消化内科医生的“第三只眼”。他创新性地利用内镜进行了宫外孕手术和卵巢囊肿剥离术、内镜下淋巴结切除手术、纯内镜下胃肠吻合术等众多操作。
他是消化科医生,却不走寻常路,出神入化地运用消化内镜,在宫外孕手术和卵巢囊肿剥离术、淋巴结清扫、甲状腺切除等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成功,“目前我们和甲状腺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均有合作,其中与甲状腺外科合作的动物实验已经成功,即将在人体上进行操作。”
“超级微创手术”,
让患者器官得以保留
谈到“超级微创”,刘冰熔教授说,这是“比微创更微创”的手术,在“超级微创”治疗下,疾病的创伤非常小,既能将肿瘤完整切除,保留消化道的正常机能,避免了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同时治疗费用低,术后恢复快。
刘冰熔教授说,现在腹腔镜算是微创,但它实际上还要把器官切除,做阑尾炎会把阑尾切除,做胆囊炎会把胆囊切除,做一些胃的肿瘤会把胃切除等等。“超级微创”理念下,会尽可能把器官保留下来。在这方面,他们进行了很多尝试,很多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首创,技术水平也是世界一流。
其中ERAT术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治疗非复杂性阑尾炎,因为体表无创、并发症少、失能天数少、医师操作门槛不高等优越性,在国内得到推广和普及。据了解,当前ERAT技术已在全国多地纳入医保。
第五代消化内镜——“机器人内镜”之父
向远台、远程和自动化迈出革命性一步
刘冰熔教授团队还将机器人操控系统与消化内镜系统有机结合,打造出了国际首个全新的消化内镜系统——机器人内镜系统(第五代消化内镜)样机。
这种由操作者通过机器人远台(包括远程)控制的第五代消化内镜,首次将机器人和消化内镜有机融为一个整体。专家认为,这一创新科技和理念有望改变现有消化内镜的模式,使消化内镜系统朝向远台、远程和自动化方向迈出革命性的一步:
更人性:机器人内镜使医生不必像过去那样站在病人床边进行内镜操作;更安全:避免了内镜医生受病人呕吐物、分泌物、血液的污染,亦能免受放射线损害;更精细:机器人内镜过滤了人手颤动,确保操作的细致和稳定;更精准:可以使正常医生很难于单手操作的左右旋钮操控变得更准确;更强大:可望超越地域限制,甚至实现跨洲际远程操作。
当谈到自己创新的动力,刘冰熔教授说,“患者所需,职责所在,有想法更要有行动,不要因为从来没有人做就畏手畏脚,也不要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放弃自己的初心。”
新时代,新征程,刘冰熔教授意气风发、信心满满,他要和他的团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高昂的斗志,在内镜创新的道路上描绘更加壮美的蓝图。
编辑:刘继忠
来源: 犸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