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朱久阳 通讯员 闫飞/文图视频 见习记者 崔瑞渊/剪辑
女儿得病之后,因为要照顾孩子,小华(为保护患者隐私,全文姓名为化名)只能抽出时间到附近捡捡废品。东北的冬天很冷,每天天不亮,小华便裹着厚厚的大衣出门翻捡路边的垃圾桶,她心里盘算着,再多捡一点,女儿今天的伙食,就能再加一个菜了。
2021年3月,家在吉林省的小玉脑袋突然长了个包,“那时从未把这个包块和肿瘤联系在一起!”对于女儿的病情,小华丝毫不敢怠慢,之后她带着小玉到了医院,在经过一系列检查之后,孩子最终确诊为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从那之后,小玉靠着“数都数不清”的吊瓶和药丸跟癌细胞争夺生命的空间。CT和磁共振前后做过十几次左右,验血通常三四天一次,病情反复时,她持续高烧,说话声音小到需旁人俯下身凑近了才能听得见。小华没法向孩子隐瞒病情,这个年纪的孩子心思敏感细腻,相反,更多时候,反而是她从孩子那里找寻力量。
化疗之后,小玉的头发掉光了,这个正值青春的少女,面对疾病和生死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一次,她在手机上看《我不是药神》,哭得稀里哗啦。“你们哭,是动了恻隐之心;我们哭,是感同身受。”
因为丈夫身体不好,这些年来,小华一直在外靠做家政补贴家用。她不会多花一毛钱。能不买东西就不买,攒下的钱都寄回老家给孩子,冬天时手和脸被冻伤皴裂,她花1块钱买了一瓶雪花膏,后来换成更便宜的袋装面霜。
这个瘦小的女人,为了一份生计,一拐一拐的穿梭在这个城市,失落、无助、迷茫所有难过的情绪都在痛击着她,而她却要把这些难过全部藏匿起来,整理好心情寻找着下一份希望。
小华身上似乎天生就有一股韧劲,而这种韧劲遗传自她的父亲,“轻伤不下火线。”是父亲在给她讲战争故事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小华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轻易逃避。疼爱的外孙患病以后,小华第一次见父亲落泪,他把自己仅存的积蓄给了她,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治好孩子的病。
“家里现在花销30万左右,孩子父亲身体不好,只能简单干点农活,无法出去打工……”后续,孩子还需要继续进行化疗及康复治疗。小华称,无论经历再多磨难,一定要带孩子平安回家“只要不缴械投降,总能迎来胜利的那天。”
编辑:王磊
来源: 猛犸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