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杨继盈 通讯员 赵思思 郭晨光 齐飞
10月26日获悉,国网焦作供电公司220千伏汶水输变电工程入围2023年度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工程评选。
近年来,国网焦作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高质量电网发展与高水平生态保护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保环境、美生态、强电网、富百姓”的电网建设新模式。
规划引领 电网绿色发展
“杆塔塔位的选择要尽量临近已有道路,基础要选用对原状土扰动较小的灌注桩基础,从而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和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10月9日,国网焦作供电公司召开焦作市修武县110千伏城南输变电工程选址选线会,会上针对工程绿色建造,专业部门对该工程的站址位置、线路走径以及跨越的林地、河流和公路等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优化选址选线,为工程绿色建造奠定基础。
焦作地形北山、中川、南滩,境内河流较多,给电网绿色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国网焦作供电公司全方位、全要素贯彻“环水保与设计一体化”的规划理念,强化设计源头管控,依法编制环评报告、水保方案,加强环评报告、水保方案内审把关,在实施施工图时,始终坚持“一塔一设计”的原则,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境。今年以来共取得环评批复5项,水保批复4项。
电网发展规划是电网企业发展的基础。“我们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纳入电网发展规划,针对性提出电网环境保护措施、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为电网绿色发展奠定基础。”该公司发展策划部负责人许宁说。
严格管控 建设绿色电网
“基础采取灌注桩施工,占地面积小,开挖量少,减少了扰动地表面积,同时我们在泥浆池内设置加厚尼龙塑料布,将泥浆与土壤物理隔离,施工完毕后,等待泥浆自然晾干,转运至自然资源局指定的位置处理。”在沙河线路5号塔基础施工现场,沙河线路施工项目负责人王同战介绍道。
今年以来,国网焦作供电公司共有5条线路125基基础采取灌注桩,减少土石方开挖32300余方,架线施工采取无人机放线,减少施工便道的布置,引起施工便道长度较批复方案总体减少18余千米,减少扰动地表面积,有效降低周边绿色植被损坏和水土流失,实现电网工程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做好电网项目建设期的环水保管控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国网焦作供电公司严格环水保过程管控,项目开工前及时组织建管、设计、施工、监理、环评、水保单位进行复核,避免发生重大环水保变更,加大环水保监督检查,强化环水保措施、设施落实,依据工程进度启动环水保设施验收调查,在施工现场做好全过程记录,把好每个关口。
一直以来,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国网焦作供电公司提前编制绿色施工策划,项目部采取可重复利用活动板房,施工现场安装扬尘、噪声监测系统,实时监测PM2.5,PM10、TSP、噪音、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设置围墙喷淋系统,配备车辆冲洗台、雾炮车,土工布覆盖减少扬尘污染;设置分类垃圾箱,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落实落细 恢复生态环境
“变电站周边、塔基内部和外周临时占地区域植被恢复良好,没有裸露土地,环境看起来也更加美观。”10月8日,国网焦作供电公司组织人员分别到妙乐、汶水、峰林、张庄4项输电线路工程进行实地踏勘,项目区实施的植物生长情况良好,植物配置科学合理,选择的植物种类适合当地生长,并与当地自然植被形成有机统一,有效防治输电线路生产运行期间产生的水土流失,极大地提升了沿线的生态景观。
国网焦作供电公司始终将生态恢复放在第一位,实行建设与保护并重、施工建设和后续管护并重,从严从细落实植被恢复各项措施,切实将水土保持与生态景观建设融合一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工程建设中,实施“一站一策、一塔一策”,对变电站周边、塔基内部永久占地范围和外周临时占地区域采取混播灌草籽的方法恢复植被。截止目前,共完成236处生态恢复,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以来,国网焦作供电公司投运变电站4座,线路5条,完成电网投资5.76亿元,优化区域电网结构,提升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的同时,也为加快建设天蓝山绿水清的美丽焦作做出贡献!
【编审:彭艳】
来源: 猛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