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大象新闻·猛犸新闻记者 邱延波 张莉/文图
有着“小黄河”之称的沁河,在武陟县境内汇入黄河,因河床高于地面,解放前在武陟境内多次泛滥。2021年7月大水,沁河在与黄河汇流前不远处的黄河滩区内,将滩区内一条东西向通行的生产、生活道路冲断。为了附近百姓通行,当地克服重重困难,新建一座“民心桥”。
大水冲断路,地面成河道
10月13日,武陟县嘉应观乡附近,奔流千里的沁河在这里汇入黄河。一位老农说,黄河经常在这里滚来滚去,河床滚到对面时,这边就会多出十几里宽的滩地,滚到这边时,对岸就会多出大片滩地,这就是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去年7月大雨,沁河与黄河交汇处,大片滩地被淹。
沁河,黄河下游第一大支流,从山西高原冲下,穿过太行山,进入河南境内,在武陟县流入黄河。沁河的下游河道河床高出两岸地面2~4米,在武陟县木栾店附近临背河悬差7~10米,与黄河下游河道相似,也是“地上河”,历史上决口泛滥频繁。沁河因此被称为“小黄河”,是黄河众多支流中唯一被纳入国家统一治理的河流,史上曾多次改道,直到清雍正年间筑了堤防才稳定在这里。
黄河宁,天下平。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黄河与沁河交汇处的武陟县,历来是治河的关键要地。从大禹治水到雍正敕建嘉应观,从修建永济渠渠首到兴建人民胜利渠,几千年来,这里的治水从未停歇。2021年7月,水患再次在这里肆虐。沁河在流入黄河前,将滩区内的县道王园公路冲断几十米,一路狂奔注入黄河。
“这座桥下本没有河,去年大水冲过来,形成了新的河道。”武陟县交通局局长原拥政说。
一座“民心桥”,两河来见证
原拥政说,被沁河水冲断的王园公路是黄河北岸滩区内唯一一条东西向通行的生产路、生活路,全长近100公里,东接新乡平原新区,西连孟州市,在武陟县境内有45公里长。去年7月20日沁河发大水,将这条公路冲断了,形成了横向几十米宽的河道。
“小黄河不是白叫的。”原拥政说,历史上,沁河在武陟县多次发生水灾。暴雨季节,沁河、黄河同时涨水,沁河水不仅流不进黄河,反而会被黄河水倒灌逆流,造成水患。翻开史书,上载从公元237年到1948年,沁河下游曾决溢293次,18次淹没两岸县城。
水只能疏,不能堵。2021年7月20日水灾过后,武陟县农村公路管理部门积极向上申报灾后重建项目,准备在被沁河冲断的王园公路上建一座民心桥,方便百姓通行。项目争取中央专项资金400万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做完施工图和资金评审,准备招标建设的时候,9月份沁河水再次上涨,将原本已经被冲断的王园公路冲出更大的豁口,河道冲刷得更宽。无奈之下,武陟县第二次组织设计施工图和资金评审,进行了招标。
“灾后重建,一天也不能耽误,老百姓所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原拥政说,在中央资金还不到位、建设资金增加的情况下,武陟县委、县政府决定地方配套,资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解决,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遇到了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一度中断。很多人不理解,黄河调水调沙,跟武陟县修桥有什么关系?黄河调水调沙时,下游河水大涨,黄河水就会倒灌入沁河,沁河入黄口向上两公里内一片汪洋,无法进行正常施工。尽管如此,武陟县还是克服各种困难,按时间节点完成了工程建设。
原拥政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监督,执行各项工程规范和安全生产流程,确保这座民心桥、民生桥的建设质量安全。把党对受灾地区老百姓的关心和温暖落到实处,把灾后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黄河无言,沁河无声,它们却见证了一座“民心桥”的落成。
来源: 猛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