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后,河南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作出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启动实施“十大战略”,努力在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十大战略”集中体现了“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河南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即日起,大象新闻推出系列报道,对“十大战略”决策部署进行深入阐释,期望能凝聚起建设现代化河南的磅礴力量,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不懈奋斗。
(图片来源:东方IC)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王姝
省委工作会议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了“十大战略”的首位,我省为何如此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新发展格局下,又该如何立足本省特点,释放创新潜力,创建国家创新高地呢?
“华山一条路”:建设现代化河南需依靠创新驱动
在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上,河南正式提出新目标——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同时,强调 “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
在看到这些话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国家中心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徐艳红很是振奋。她还注意到,这句话很快有了政策的依托。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成立后,9月22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上研究通过了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支持“双一流”建设等一揽子政策。
“河南要在日趋激烈的城市和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靠创新驱动。”作为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艳红深知在新发展格局下,“创新”二字对一个地区的重要性。因为近几年,在河南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的同时,湖北、湖南、安徽等周边兄弟省份也都在瞄准科技创新发力。
徐艳红表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在为河南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带来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也使河南面临着与其他省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和挑战。
这一问题也受到了省委书记楼阳生的关注,从7月到省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到9月前往河南大学调研“双一流”建设工作,再到出席并主持召开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仪式,省委书记楼阳生步履匆忙,更显河南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紧迫感。
此前,楼阳生在主持召开科技创新工作汇报会、研究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时强调,在建设现代化河南新征程上更加出彩,必须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工作重点,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华山一条路”,舍此别无他途。
在徐艳红看来,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的成立,不仅意味着河南拥有了针对科技创新的省级议事协调机构,更表明河南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
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 打造更多创新发展“重器”
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成为第一条重要举措。
“河南在国内创新科技水平不靠前,和经济总量排在第五位的地位不相称,建设重点实验室,正是为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郑州师范学院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西川说。
近期,河南关于实验室的重大消息纷至沓来,继黄河实验室筹建、嵩山实验室揭牌后,9月23日,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在陈西川看来,种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组建神农种业实验室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重量级实验室的组建,正是对省委书记楼阳生提出“起高峰、建高地、成高原”中“建高地”的落实之举:“我们提倡创新引领,就要结合河南实际,比如通过种子技术培育的领先,引领河南经济发展。”
作为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创新发展的“重器”,而目前河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却比较低。
据了解,目前湖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达30家,总数继北京、上海、江苏之后排名全国第四。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推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体系进行重组,这也为河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带来机遇。9月7日的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对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进行了具体布局。
从原始创新0到1的突破,到产业创新激发无限可能,创新“重器”的终端,链接着整个区域的发展。
在郑州的东西两侧,智慧岛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正以大数据支撑起地方发展和民众需求。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元卓认为,河南致力于建设具有河南特色、中原特色的超算中心,将其打造成聚焦于不同学科领域的合作交流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和应用开发平台,形成科技创新带动的产业化集群中心,更多地辐射和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民生服务。
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
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区分布来看,由于其承担单位主要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科院直属科研院所,因此分布较多的地区,与相关高校、机构集中地区一致。
对于河南来说,2019年获批两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依托河南仅有的两所“双一流”高校,并与其优势学科密切相关: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郑州大学,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河南大学。前者临床医学、后者生物学均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徐艳红介绍说,从国内外实践看,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河南提出“推动河南省科学院重建重组、深化河南省农科院等院所改革,重塑研发体系、转化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都十分必要和及时,也将有利于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
目前,在“双一流”高校数量、高技能人才和企业实力等科技创新要素方面,河南劣势较为明显。这些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在9月22日举行的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便研究了推进“双一流”建设及高校科技创新相关事宜,并做出了具体部署。
全力打造人才高地 将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
“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徐艳红表示,河南的创新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而人才稀缺仍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如果说建设“双一流”高校需要一个过程,广纳天下人才而用之,则是目前加速科技创新的紧迫之举。
近期,无论是湖北出台“16条措施”激励科技创新人才,还是陕西将针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需求常年对接服务,都体现出求贤若渴的心态。河南也不甘落后,明确将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
为“全力打造人才高地”,省委工作会议指出,要创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围绕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待遇、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构建一流政策体系。这一点,在即将开始的第四届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已经有所体现。根据动员会上预告的内容,此次大会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主线,在人才项目对接上更加精准。
“引得进人只是第一步,如何留得住人、把人用得好直接关系到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徐艳红认为,打造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高地,对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要赋予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研究决策权,同时也要实施人才梯度培养。比如,针对博士(后)、优秀青年、杰出青年等人才成长周期性特点和需求差异,制定人才成长支持机制和相应的物质待遇、医疗保障、工作环境等配套政策。
由人推动,以人为本,在整个创新的链条中,人占据主体地位。创新战略不仅推动更多人才激发潜能,也必将惠及每一个人。随着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推进,河南正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下好创新驱动的先手棋,打好“换道领跑”的主动仗。
猛犸编辑: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