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新闻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米方杰 宋迎迎
以9月7日召开的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为开端,经历暴雨和疫情的河南拉开了“重启入局”、换道领跑的大幕。锚定“两个确保”,河南省委工作会上规划了“十大战略”,并以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县域经济“成高原”,对河南提出了更高期待,也以三个“高”,为河南开启新征程竖起了更高“坐标”。
地处中部平原地区的河南要“成高原”,这是目标,也是底气,透露出放眼未来的前瞻性,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指示的生动实践。
河南做出这一决策背后既有对近30年县域经济发展复盘后的深思,也有对 “江大富”、“苏大强”等县域经济发展标杆地区经验的借鉴,更有对河南未来发展的信心。通过对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的重新定义,河南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找出了“新路径”。
(河南周口中心港码头 新华社记者 顾立林 摄)
平地筑高原将县域经济上升为省级战略
天下之治始于县,县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也正因如此,“县域经济”成为近年来出现在政府会议及媒体报道中的高频热词。
在日前举行的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表明河南已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
其实,历届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都高度重视,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实现了乡镇工业的迅速崛起。河南的县域经济发展便起步于1992年,通过“十八罗汉闹中原”带动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2002年,党的十六大首次鲜明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河南把打造中心城市“柱石”和县域经济“基石”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两个大局,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后,河南在县域规划建设了一大批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县域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不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更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做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早在福建任职时,习近平便提炼总结出了县域经济发展“晋江经验”,让晋江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20年位居全国4—7位,综合经济实力连续27年居福建省第一。他曾主政的浙江,也形成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浙江模式”。“晋江经验”、“浙江模式”,带动福建、浙江两省的经济体量长期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县域发展支撑地方经济腾飞的样本。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推动城乡融合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而近些年来,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河南县域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推动各地发挥县域特色和优势,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构建了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河南许昌云上2020年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现场,图片来源:东方IC)
用30年探索厚积底气 百强县中占一席之地
河南的县域经济经过了30年发展,在厚积底气的同时,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省委工作会议上,楼阳生作出判断: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和持续奋斗,河南的县域改革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打下了重要基础,也到了高质量发展新起点上。
县域经济百强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根据不久前赛迪发布的2021县域百强榜单,河南共有7个县市进入“百强县”,总数位居榜单第4位,体现出河南县域的整体实力在全国还是较强的。虽然与2020年时相比,上榜总数未变但在名次方面呈整体上升态势,表明河南县域经济增长明显。
河南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的底气不止于此,河南县域面积占比近九成、常住人口占比超七成、经济总量占比超六成,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而回望河南这些年走过的路程,能清晰看到,每当县域经济突破之时,也是河南整体发展跃升之际。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河南“等不起、慢不得”
从全国视角看,河南“百强县”总体数量和湖北一样排在全国第四位,但与江苏(25个)、浙江(18个)、山东(13个)等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数据显示,“百强县”中,GDP突破千亿级别的县域已达38个,较上年增加5个。而河南还没有一个GDP千亿县,说明河南单个县域的“GDP硬实力”还处于弱位,作为河南县域经济领头羊的禹州、巩义,两地GDP均已超过800亿,其中禹州市849.59亿元,巩义市826.57亿元。在郑许融合发展、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带动下,两地有望率先进入“千亿GDP”俱乐部。
(2021年2月14日,禹州市神垕古镇景区,图片来源:东方IC)
知不足而奋进,望山远而前行。放眼全国看河南,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今年以来,湖北、陕西、甘肃等多个省份,也都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正举全省之力力推,湖北提出了“打好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攻坚战、整体战”。而另一方面,同为中部省份的湖南也不容小觑,在“百强县”中,长沙县排名第9位,南昌县排名第39位,而河南最靠前的巩义则排名第45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等不起、慢不得”。
“跳出县域”发展县域经济 找出新强县之道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抢抓机遇和比学赶超的实践探索中,蹚出一条符合实际又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此次省委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跳出县域”发展县域经济。
楼阳生对新发展格局下的县域经济做出重新定义,他指出,县域经济不是以县域行政区划为范围搞内循环的经济模式,而是以统一市场为背景,全面参与市场分工,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在细分市场中找到产品定位,并形成一定规模和集群,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市场份额,成为一个或几个产业链的某一环,成为一个或几个供应链的供应商,成为当地经济、就业、税收支柱支撑的新型经济模式。
发展县域经济不以县域行政区划为范围,将进一步消除县域壁垒,提高县域之间内循环合作效率,有利于实现资源和要素在县域间双向良性互动;而在细分市场中找到产品定位,并形成一定规模和集群,有利于培植优势产业集群撑起县域经济“脊梁”。
曾在浙江工作过多年的楼阳生,深知浙江县域经济之所以“强”的密码,在主政山西期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助推当地经济走出发展瓶颈。
翻开中国县域经济版图,浙江一直都是我国强县发展的领头羊,这里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主导产业突出、显示度强,在县域层面形成了全国甚至全球有特色的产业集群。由金华市代管的县级市义乌是浙江乃至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强县之一。曾是浙江最穷县之一的义乌,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心,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11位,经济实力在浙江各县区中可谓名列前茅。
(上图为2018年10月24日拍摄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下图为1982年9月开业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从省内视角看,河南一些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也和晋江等地一样,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县域治理“三起来” 河南要为全国树样板
推动县域“成高原”更多的是强调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而事实上,河南还在以此为基础做着更多谋划,在强县的同时还在为富民而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省委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9月8日),省委常委会便又立即召开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把兰考县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打造全国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的总体方案》。
兰考是习近平总书记3次到访的地方,2014年在兰考视察时,他指出:“县域治理最大的特点是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对上,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对下,要领导乡镇、社区,促进发展、服务民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县一级工作做好了,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总书记还结合自身丰富工作实践、客观分析县域发展实际,提出县域治理“三起来”: 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县域治理“三起来”回答了县域治理的目标任务、动力所在、路径选择等重大问题。
(兰考新城区一景)
7年来,兰考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坚持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不仅形成了年产值100多亿元的泡桐经济产业链,而且覆盖城乡的品牌家居产业体系也日趋完善,产值突破300亿元;坚持把城镇与乡村贯通起来,城乡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气化兰考”实现天然气入村全覆盖,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水清树绿干净有序成为兰考城乡面貌新标识;坚持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县域发展活力更加强劲,成为河南县域治理的标杆。
今年6月,履新河南后,楼阳生沿着总书记的脚步调研首站便是兰考,这次兰考之行,他深切感受到了县域治理“三起来”带来的兰考之变,并期望兰考为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子。
在兰考先行先试之后,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上明确,将县域治理“三起来”作为根本遵循。总书记的指示在河南变为了生动实践,新发展格局下,河南也在内外兼修进行着更大谋篇,将通过拉高“兰考”这个标杆,在县域治理“三起来”上,为全国树立样板。
猛犸编辑:彭艳
来源: 时之眼